拓劉盼
摘 要:本文在治理的基礎概念之上,將生態學的些許理念和思想獨辟蹊徑的融入到對互聯網的研究上,從而去揭示網絡空間所具有的獨特規律,并提出使用生態化的方式對網絡空間進行治理,以實現網絡空間的有序、協調、規范。
關鍵詞:網絡空間;生態系統;生態化治理一、網絡空間生態污染的表象
(1)群體行為關系的失調。面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作為行為主體的人類顯露出了明顯的窘迫狀態,準備不足,適用不良,應對慌亂等,這些構成了網絡行為活動主體責任缺位的危機。此外,網絡空間中的網絡污染物充斥著人們的視野,損害了諸多網絡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對他人的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造成了一系列侵害。(2)網絡環境的污染。網絡行為活動的主體對互聯網的違規使用,使得網絡公共生活的環境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政治上一些恐怖分子和極端組織利用互聯網散布不良的輿論信息,為其制造混亂和破壞提供便利;經濟上互聯網公司依靠強大的技術降低成本、鎖定用戶群,這樣難免會隨著食物鏈的延伸而拉大貧富差距;文化上網絡空間宣揚的自由化導致了信息的泛濫,一些低俗消極的文化向人們的大腦傳遞偏頗的文化理念。這些構成了網絡空間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污染。(3)資源的失衡。網絡空間的資源是網絡空間的物質基礎,是推動網絡空間進步與發展的不竭動力,然而這種資源的背后卻暗藏風險,拿網絡交易來說,它是一種非即時結清交易,通常是消費者金錢支付后,服務商才發送貨物和提供服務,基于我國金融服務水平的限制,網絡支付的信息很容易被泄露和冒用,網絡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二、生態化治理:網絡空間治理的新路徑
(一)網絡空間生態化治理的內涵。網絡空間與自然生態系統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是一個典型的生態系統,它以互聯網為組織根基,各個互聯網參與者互相依賴、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的有機生態系統。生態化治理的內涵及其豐富,包括:在多個參與主體之間建立一種和諧共生、互惠互利、互幫互助的生態關系,從而達到有序有為、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生態化治理效果;生態化治理以網絡規范為支撐和經驗,互聯網發展和規范兼顧;治理要創新。
(二)網絡空間生態化治理的特點。(1)治理主體的多元化。生態化治理是一個多元主體聯動的過程,從而構成了一個動態、復雜的治理網。在這一生態圈中,行為主體的治理屬于核心層,政府的治理屬于擴展層,相關參與者的治理屬于社會層。(2)治理手段的多元化。網絡規范的建構、網絡基礎設施的管理、網絡安全的保障、網絡主體的自律等網絡空間的運行方式,可依托的具體生態化手段是多樣的,有法律、市場、技術、柔性等手段。(3)治理機制的合作化。治理主體之間要密切配合,跨域協作,利益共生,彼此之間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治理主體間的關系是互惠互利、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是一種欣欣向榮的有序有為的生態化關系。
三、網絡空間生態化治理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不同主體的治理能力。首先要增強網絡空間主體的自律。在認知上,個體應該擁有足夠的辨別力和成熟的認識;在能力儲備上,積極培養人的自我掌控能力;在實踐活動上,檢視自己的行為活動并施以約制。其次,要充分發揮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門的職責,形成從引導到立法、從宏觀調控到法律細化、從嚴格管理到自我約束的網絡空間綜合治理體系。最后要發揮相關社會治理者的作用,廣泛動員網絡參與者,全面激發社會成員的力量,積極引導和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網絡建設。
(二)完善多元化治理手段,充分發揮多元化治理手段的優勢。在經濟方面,取消市場準入管制、優化市場環境。生態化治理應當學習經濟的貼近生活性,重視市場的競爭原則,讓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加入進來提供多樣化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在法律方面,要完善立法和加強執法。要在現行的網絡法律法規的框架范圍內,利用合法程序對原有的網絡立法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同時要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執法力度,密切配合。在道德方面,弘揚正確的網絡價值理念,構建和諧網絡關系,樹立正確的網絡文明準則,尊重彼此的網絡自由,在實際網絡空間的行動中自持自律。
(三)健全跨域協作機制。首先,要實現行政領域和其他領域的跨域協作。生態化治理除了需要政府行政部門清晰定位、發揮職能之外,還需要將社會其它治理力量激發起來,充分發揮多種力量,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展所長,最終將這些部門都統一于網絡空間生態化治理的龐大工程里面。其次,要實現不同主權國家的跨域協作。互聯網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它關涉的利益是人類共同的利益,羅列于這張龐大網之內的各個主權國家在全球層面和跨國層面通過對話、協調、合作等方式來共同應對全球互聯網存在的問題,管理人類共同的事物。
參考文獻:
[1] 李一.網絡社會治理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 馬駿.中國的互聯網治理 [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