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奇 符方炫
摘要:依托標準成熟的大數據平臺,在縣、區兩側將生產與營銷物資深度融合,建立物資統計APP,進行工器具領用、物資領料、出庫分析整合,同時引入彈性計算,動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確保各級單位賬、卡、物相一致,促進倉儲工作連續性和持續性,讓現場倉儲管理智能化,企業資產數字化,推動物資業務與數字化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著力為物資智慧管理提質增效。
關鍵詞:配網;物資;大數據;一體化
一、應用前景
該項目可復制性強、推廣性強、便捷性強、高效性強,適用于各類生產營銷業務。該系統結合工器具領用和物資管理兩大模塊,覆蓋面全,打破了傳統的紙質版簽領模式,使用專項APP進行工器具和物資領用,對于專屬計劃或工單號進行匹配,準確性強。采用自建數據庫,安全可靠,無需依托第三方數據平臺,符合信息化安全要求。該“工器具、物資大數據”一體化管理系統適用于各級單位,具有極大應用前景。
二、項目采用的技術原理
在日常工作方面,利用平臺,“自動報告”“全文搜索”“自動篩選”等功能,提高數據統計、核查和報送工作效率,實現跨部門間數據實時共享、比對和分析,方便管理人員及時掌握物資領出、領入情況。如“自動篩選”功能,對物資進行分類核查,自動篩選出工作人員需求項目,有效解決了物資盤點期間,臨時對各類物資進行統計的現象。特別是物資量大,種類繁多,極易出現漏點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避免。同時將篩選結果與營銷系統物資臺賬進行比對,有效解決了數據統計口徑不統一,人工統計效率低,統計結果不準確,信息編發不及時等問題。又如“自動報告”功能,一鍵生成報告,與系統中日工單的物資領用數據進行匹配,比對差異,查驗物資領用人員是否存在不規范行為。并對當日的物資情況建立日通報機制,實現了對數據的縱向比對和橫向比對,徹底改變了以往靠人工統計物資的局面,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在分析研判方面,動態掌握物資現有數量,根據實際的業務辦理情況,為合理制定物資月度需求計劃提供了輔助手段,例如在業擴新裝及故障更換需求方面,各營銷班組可依據現有APP中庫存情況,更加合理制定下月物資需求,實現計量物資“定額管理、實時監控、按需配送、先進先出”管理模式,為公司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品牌建設做好基礎。3、在專項工作方面,一是利用平臺輔助開展物資領用監控流程。通過定時定期檢查錄入情況,及時發現和反饋工器具、物資錯漏問題,確保倉庫物資統計準確性。二是通過建立圖表等可視化手段,直觀、動態的展示各類物資領用情況,充分了解全年工作的“高峰”及“低谷”,統籌工作安排,為公司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三是利用該平臺,實現物資領入、領出統計無紙化,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消除紙張浪費。四是將視頻錄制進行嵌入,實現遠程監管“可視化”,將數量監測與視頻監控一體化配置,共用一個技術平臺,確保實現對庫存數量在線監測,倉內實景遠程監控,提高物資管理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技術關鍵點及創新點
大數據技術提前預判把工器具和物資領用動態發展趨勢,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合理預測、及時預警、現場連線等管理功能,充分踐行公司加快數字化轉型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四個能力提升:
(一)破除部門壁壘,提升數據信息獲取能力
將生產和營銷物資借助此平臺進行融合,保證縣區兩側基層物資庫存做到“一屏覽盡”,在工器具管理、物資盤點期間,快速準確,代替以往人工反復清點。
(二)比對系統臺賬,快速排查數據差異
用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手段重新定義了基層物資管理,將數字化信息延伸到基層,落實“有數據,有比照,有進展”的動態進度信息痕跡跟蹤,讓基層管理“看的住,管的住”保證基層管理高效運行。將平臺數據與辦公系統臺賬數據進行匹配,排查差異,建立日通報機制,分析簽領狀況,發布實時報告,避免人為差錯,出現漏記、漏簽現象,特別是“已領已裝但未建檔”的問題,實時監測倉庫領用現場狀態。
(三)無紙化管理,落實過緊日子要求
打破傳統紙質版簽領模式,消除紙質浪費,花小成本創造大效益,解決了倉庫管理人員大費周折的尋找文件等問題,將文件柜徹底移除,釋放空間,減少清倉查庫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實現基層辦公管理減負。
(四)可視化管理,源頭管控物資流程
采用數據庫統一管理,將視頻錄制嵌入監管平臺,建立物資閾值,研制報警提示功能,同時對倉內工器具和物資簽領人員進行全程監控,實時了解入庫、出庫過程和事后視頻回放,對發生的問題能夠快速找到問題根源。
四、優化電力物資供應服務管理
(一)構建以需求預測為導向的物資計劃管控機制
(1)搭建精準預測模型。梳理年度需求計劃的關鍵影響要素,統計分析歷史出庫量、庫存水平、需求響應時間等之間的關系,建立需求量的關聯網絡。同時,考慮協議庫存物資需求隨時間波動的特點,構建協議庫存需求預測模型。
(2)建立需求預測跟蹤反饋機制。將需求預測結果反饋至物資需求部門,分
析預測結果與實際執行結果的一致性,綜合需求部門對預測情況的反饋信息,通過調整項目投資量、物資需求計劃等對預測結果進行修正,提高需求計劃制訂與執行的準確性
(二)實施物資差異供應策略
基于物資調配平臺數據分析結果,構建差異化的物資供應管理模式。主網項
目實施項目制管理,設立物資供應項目組,對接工程施工和物資生產“兩個現場”,實時跟蹤管控全業務流程,協調解決物資供應問題;配網項目實施協議庫存管理,對一定時期內采購需求進行預測,通過招標或非招標方式確定協議供應商、采購數量和采購金額,根據實際需求,以供貨單方式,分批或分期要求供應商按期按量供貨。
(三)制定以供應商寄存為抓手的零庫存管理機制
(1)制定庫存管理策略。考慮配農網大宗物資金額占比較大、通用程度較高的特性,配農網物資供應采取主動服務方式,以最經濟的方式將物資送至項目單位,提升資源使用率和供應及時性。
(2)設定寄存庫存定額。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科學建立庫存定額測算模型,綜合考慮寄存物資需求預測和物資需求計劃上報情況,合理測算、設置庫存定額,高效匹配協議庫存物資需求。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就應用前景、項目采用的技術原理、技術關鍵點及創新點以及優化電力物資供應服務管理幾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給有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韓慶忠.基于大數據技術下的配電網物資需求計劃預測和管控探索[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1583-1584.
[2]鄒治潔.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配電網物資需求計劃預測及管控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9,26(10):197-198.
[3]李凌,李屹,張敬偉,等.基于電網物資大數據的質量預警系統研究[J].電力大數據,2018,21(9):42-46.
王睿奇(1994.10-),男,吉林白城人,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士,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