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社教
從本人近30年一線教育工作的感受看:當前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不是一日形成的,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重拳治理這些問題,已經十分緊迫了。
教育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關乎黨的執政根基,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針對這些教育問題,要實事求是,深入實際,既要聽專家學者的意見,又要聽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意見,更要聽人民群眾的意見。聽基層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的意見,要有廣泛性,要接地氣,不要僅聽選出來的代表的意見,更不要用座談會的形式聽取意見。要走到基層,走到基層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眾中間,才能聽到真實的聲音,對教育的問題才能有一個客觀真實全面準確的把握,也才能找到管用的解決問題良方。
教育“雙減”是眾多教育問題中的一個小問題。如果不調整以高考為指揮棒的制度設計,如果不改革唯高學歷不看真才實干和唯考選人的制度,如果不改變全民“學而優則仕”的官本位觀念,今天存在的教育問題,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比如一棵大樹,根有了問題不去治樹根,而是修剪壞死的枝條,恐怕大樹無法參天,成活也在未定。
對幾個熱點教育問題,我的粗淺認識如下。
教育問題之教輔。教輔商家與學校一些人勾結,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過去沒有教輔資料,任課教師會有一本教學參考書,平時老師會印一些習題活頁發給學生鞏固練習。現在的教輔五花八門,眼花繚亂,雖有治理,但各種利益關系盤根錯節,也難以徹底根治。
教育問題之選拔教師。很久以前,教師的來源是師范畢業生分配到學校任教。如今學校教師來源是:全日制大學畢業生,取得相應的教育資格證之后,經過考試選拔,就可以到學校任教。從教育實踐來看,這種形式選拔的教師素質遠遠不如以前的師范院校畢業生。近年來,鄉村教師隊伍極其不穩定,雖然各地出臺了鼓勵扎根鄉村教育的政策,但返城進入好學校的勢頭始終未減。20世紀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行之有效的鄉村教育理論,在現行政策下無用武之地。曾經,中等師范學校就是為鄉村培養教師的,這些中師生綜合素質非常高,現在鄉村骨干教師絕大部分是當年的師范生,也是當年的師范生支撐著現在的鄉村教育事業。不知道若干年后,鄉村教育教師隊伍會如何?
教育問題之教育培訓。國家已經開始治理教育培訓了。問題是選人用人制度不做調整,家長望子成龍讓孩子參加教育培訓的需求就不會停止,教育培訓隨之轉入地下,培訓暗流也會繼續涌動。
令人欣慰的是,黨和國家正以雷霆手段治理教育問題,也相信已找到其根源所在。認真想想,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有時候重啟過去經實踐證明是好的且管用的辦法,也是一種改革和創新。不過,這需要大擔當、大勇氣和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