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
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報告指出,近30年來全球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增長3倍,而在我國發病率則超過20%。
過敏,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異常免疫反應。嚴重過敏者,可導致全身多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過敏)反應中心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多年來一直走在醫學前沿,積極推動我國過敏性疾病防治工作的發展與進步。為深入了解此類疾病,近日,《民生周刊》記者專訪了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過敏)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
春秋兩季,本是一家老小外出游玩、享受大自然的好時光,但是對季節性過敏人群而言,卻是避之不及的“夢魘”。
“噴嚏連著打,鼻涕止不住,反復發作總不好。更為苦惱的是,晚上呼吸憋喘還嚴重影響睡眠。”描述自己病情時,家住北京朝陽區的王剛(化名)頗感無奈。
每次出門前,王剛都要仔細檢查防護“三件套”—手套、口罩和護目鏡,不給花粉可乘之機。
曾有患者打趣地說:噴嚏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花粉細無聲。
王學艷提示,花粉高峰期過敏人群需要做好防護措施,或避免外出,減少戶外逗留時間。如果出現嚴重癥狀,第一時間到醫院就醫診治。“千萬不要硬撐,避免久拖成大病。”她強調說。
據統計,全世界過敏性疾病總患病率已達22%,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5人中就有1人受其困擾。
最為常見的過敏性疾病除了鼻炎,還有哮喘、花粉癥、皮炎、腹瀉等。發病年齡段從新生兒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人,不分男女且多數無法根治。
過敏原是“罪魁禍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主要有四大類,食物(牛奶、谷物、海鮮等);藥物(青霉素、磺胺、非甾體類抗炎藥等);吸入物(花粉、塵螨、霉菌等)和接觸物(化妝品、染發劑、有機溶液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過敏原并非一成不變,可能隨著年齡段增長而改變。比如,幼年對牛羊肉過敏,成年后又變成了海鮮。
這要求醫生在問診過程中化身為“偵探”,根據患者的敘述抽絲剝繭,從細節中一步步推理、驗證、排除,直到找到“真兇”。
談及過敏人群日益增多,王學艷說,這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密切相關。
一方面與生活節奏快、營養不均衡、作息不規律、免疫力下降有關;另一方面與汽車尾氣排放、房屋過度裝修、花粉釋放周期等因素有關。
此外,遺傳基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以過敏性鼻炎為例,假如父母雙方都沒有患病史,兒女發病概率為15%左右;假如父母任何一方患病,子女發病概率上升至30%左右;假如父母雙方患病,子女發病概率可達60%左右。
過敏,不僅給患者本人及家庭帶來了身體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還降低了生活質量,每日徘徊在發病邊緣。
“與過敏原‘打交道:惹不起,躲得起。”王學艷總結說,生活中要牢記防治“四字訣” —避(避免接觸)、忌(忌口管住嘴)、替(尋找替代品)、移(移走或搬離)。
事實上,相比其他醫學專科,我國變態(過敏)反應學科起步較晚,還是個“年輕小伙子”。很多醫院還未設立獨立專科,相關醫務人員星散分布在皮膚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室。
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過敏)反應中心,其前身為1982年成立的變態反應科。歷經多年發展,逐漸形成了花粉過敏、食物過敏、疑難雜癥三大臨床科研方向,以此不斷加強科研轉化、臨床應用、人才培養等。
尤其是在診療方面,該中心建立多學科診療模式(MDT),針對常規疾病和疑難雜癥,分設科內和院內兩種多學科聯合會診模式,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

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過敏)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
同時,加強人才梯隊建設,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擔任講師或導師,針對骨干型人才進行“一對一傳幫帶”。除此之外,積極推進基層醫生進修培訓計劃,打通人才流動渠道,為變態反應學發展輸送“新鮮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該中心于2013年獲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這也意味著我國變態反應學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有了學科做支撐,醫生懂得如何治,百姓懂得怎樣防,三者相結合才能提高全社會的防治水平。”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王學艷這樣說道。
從醫40余年,王學艷發現,患者及家屬對過敏性疾病普遍存在認知誤區,比如過敏性鼻炎跟普通感冒混淆不清,甚至認為治療就是簡單的“噴噴藥、吃吃藥”。
“二者病狀相似,都是打噴嚏流眼淚,但不同的是,過敏性鼻炎的鼻黏膜呈蒼白色,并伴有陣發性噴嚏,而感冒則不同,一般來說伴有發熱或全身酸痛。”王學艷進一步解釋道。
為此,王學艷經常在媒體發聲、深入基層、組團幫扶,在她看來,眼下的主要任務,就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提升基層診療水平,提高社會大眾對于過敏性疾病的認知和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8日—第17個“世界過敏性疾病日”,以鄉村振興戰略和京蒙對口幫扶為契機,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變態(過敏)反應“三級”防治體系正式啟動。
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目標和方向,在北京世紀壇醫院助推下,不斷完善市—旗縣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并以此探索構建集監測、預防、醫療、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的實踐路徑。
下一步,王學艷表示,持續發揮學科優勢,將優質資源輸送至基層,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更好地滿足當地群眾就醫需求。
與此同時,以科學研究、臨床轉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健康科普為核心,著力打造“立足北京、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發展新格局,扎實推動我國變態(過敏)反應醫學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