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周培生
“舍不得你走啊,為村民辦了這么多實事、好事,我們打心眼里感謝你。”80多歲的銅川市哭泉鎮哭泉村村民鄭德林用長滿老繭的雙手緊緊抓住駐村第一書記靳康鵬的胳膊。
那一刻,這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再也抑制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眼淚奪眶而出。“鄭大爺,我也舍不得您和村民……”靳康鵬頓時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前不久,打聽到第一書記靳康鵬任職期滿將返回原單位工作,哭泉村村民在村委會準備為他舉辦一場歡送會,以此來感謝他在任期7年間為村里做的貢獻,但都被靳康鵬婉言謝絕了。“修村路、建新居、辦酒坊、搞磨坊……7年時間,他為村里的老老少少做了不少事情,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舍不得他離開。”村民周志德說。
時間回到2014年3月,靳康鵬從銅川市衛健委派駐到哭泉村任第一書記。上任之初,正是山村最冷的季節,靳康鵬一到村里,就感覺到村居環境臟亂,村“兩委”班子沒有活力,村上幾乎沒有像樣的基礎設施。“村子用‘死氣沉沉形容也毫不為過,當時我就下定決心改變這種狀況。”靳康鵬說。
為了解村情、民情,他挨家挨戶走訪,詳細了解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
在介紹自己的情況時,村民們交頭接耳:“這孩子哪兒來的?”“這個第一書記是干啥的?”更有村民直言不諱:“不管你是什么書記,我們要看你能為村里干什么,看你是不是‘鍍金來的?”
有點兒尷尬的“下馬威”,讓在機關工作多年的靳康鵬意識到,基層群眾工作并不好開展,職位雖然變了,但真正做到合格履職,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真正沉下身子、設身處地了解群眾需求,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地做事情。
入戶走訪、定點座談、日常走街、開口閑談、定時約談……馬不停蹄的靳康鵬不但熟悉了全村包括交通路網、山川河流、林塘田土、文化活動場所以及商鋪市場等地理環境,了解了村建制歷程、民風民俗、傳統文化和宗族人情關系等,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靳康鵬(右)與鄉親們總有說不完的話。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以前村委會組織黨員、群眾開會時,老要在村委會對面住戶屋里提開水、借茶壺茶杯。靳康鵬看在眼里急在心頭,自己拿出480元購買了燒水壺和20個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杯子放在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會議桌上,是黨員開會的專用杯,村主任受其感染,也主動買了塑料桶、熱水瓶……慢慢地每位黨員和村干部都暗暗改變著自己的言行。
村“兩委”和黨員的思想統一了,同時結合哭泉村的實際情況,靳康鵬帶領村委班子認真研究和制定工作方案,確立工作策略。全村黨員干部的歸屬感、榮譽感、使命感增強了,為民服務意識和能力提高了,特別是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勁頭更足啦。所有長期在村上居住的黨員戶掛牌亮明身份,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幫助村里的困難老人,為老人治病就醫、修繕房屋,開展治安防控等。黨支部還創建了“紅色責任區”,每一戶村民有什么訴求都能找到對應的黨員反映,確保得到妥善處理。
2021年除夕,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靳康鵬一家的身影又出現在哭泉村的貧困戶家中,這是哭泉村“第一書記”靳康鵬連續6年在哭泉村陪貧困群眾過新年了。
自2016年春節起,讓靳康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哭泉村單身貧困戶,每到除夕那天,靳康鵬一家人就會準時來到哭泉村,他與妻子手提新年禮物,女兒拿著對聯與福字,高高興興跟隨父母看望單身貧困戶,這也成為哭泉梁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火紅的對聯,整潔的房間,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在貧困戶閆長山家里,閑談中,閆長山高興地說:“今年玉米價格好,賣了14000多塊錢,幫扶干部還給我買了個助聽器,年前我又買了新電磁爐、蒸鍋,還蒸了包子和花卷,煮了牛肉和大肉,肯定能過個好年。”
正在喂羊的王建華看到靳康鵬一家興奮地打著招呼,談起脫貧后的生活,他把羊全部從羊圈里放出來給靳書記一家人看。“兩年的時間,我的羊已經從兩只到17只了,到今年4月份還會增加3只。”陽光下,王建華的笑臉異常燦爛。
看著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聽著一句句真摯的祝福,靳康鵬的心底不由涌上一股暖流。“作為一名駐村扶貧干部,就是要多關心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只有把群眾的事辦好了,把村上的產業培育好了,才配得上‘第一書記這個稱呼。讓群眾早日圓夢小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一個白色的陶瓷杯遞到他眼前,熱氣從杯口飄出,撲進哭泉村總支副書記趙太云通紅的眼睛里。趙太云抬頭看去,靳康鵬正看著他,“太云哥,別這樣,沒多大事兒,我會經常回來看望大家的。”連上7年前靳康鵬送給大家的陶瓷杯,現在趙太云已經有兩個第一書記送的陶瓷杯,這次靳康鵬送給大家的陶瓷杯是發給村組干部、黨員的,在家里用。唯一不同的是這次送大家的陶瓷杯上的留言不同,上面寫著:擼起袖子加油干、鄉親們幸福安康、哭泉村揚帆遠航。全村黨員和村組干部每人一個,因為只有這些人擼起袖子加油干了,鄉親們才能更加的幸福安康;這個團隊每位同志都在發力,哭泉村才能再次揚帆遠航……
村委支部書記曹明紅送靳康鵬離開的那天,兩個人在梯田邊一支又一支地抽著煙。老曹望著他,笑了笑:“小伙子變蒼老了,黑了,也壯實了。”“這7年來,靳書記把真心和真情全部留在了哭泉村,自從有了‘第一書記,他盡心盡力為哭泉村服務,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村里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增收致富的路子廣了,村容村貌變了,今天的送別是這般不舍和沉重。”曹明紅動情地說。
“7年很辛苦,但很值得。”靳康鵬說。如今,靳康鵬要回到銅川市衛健委工作。記者在哭泉村采訪靳康鵬時,不時被他的手機鈴聲打斷,來電話的有本村村民、有沒能送行的老人,他們有的還要給靳康鵬送特產,有的要給靳康鵬送錦旗……這些都被靳康鵬婉謝了,他說:“最好的紀念還是留在心里,不論走到哪里都是哭泉村人。” 靳康鵬在離別時給自己寫了一段話:“哭泉村是我一生牽掛的地方,是我時常祝福的地方,更是我永不說再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