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明 劉智勇
“喂,你好,是俊龍嗎?我們剛剛從平臺上發現你們轄區有人反映有戶居民養殖的寵物擾民,事件已經轉交給你們,請盡快組織人員處理。”
“好,我已經看到了,馬上安排人過去。”
劉俊龍是河南省平輿縣古槐街道永樂社區第四網格長,負責日常網格內事件處理。正在轄區走訪的他,立刻叫上另一網格長劉恒迅速趕到現場。與問題反映人取得聯系,現場核實情況后立即組織人員幫忙處置。
據劉俊龍介紹說,居民生活所遇到的難事,一般通過智慧古槐的APP,然后隨手拍,拍完之后,我們這邊會收到,我們會第一時間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解決不了的話,我們會向上級領導反映,然后上級領導會給我們幫助協助我們去解決這個問題。
“前段時間那個寵物擾民事件,通過智慧古槐那個軟件,我拍照片反映的,沒多長時間就過來迅速處理了,現在已經整改處置了。方便,這個軟件用著方便得很,有啥問題可以直接反映了,也不用跑腿了。”居民張亮說。
古槐街道位于平輿縣主城區,轄區內老舊小區多,流動人口多,社區管理難度大。為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治理實踐、實現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古槐街道堅持“以基層黨建為引領,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以精細化服務為目標,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努力打造智慧社區、數字社區,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工作思路,整合黨建、民政、社保、生態環保等部門資源,把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社區管理、便民服務等融為一體,打造智慧黨建網格化服務中心,構建了“街道—社區—網格—(家屬院)片區”的四級網格組織體系,共劃分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14個、三級網格71個、四級網格297個,在街道、社區、網格、小區、樓棟、每家每戶,全部責任到人,網格人員根據責任劃分,在網格內開展走訪登記、政策宣傳、隱患排查、便民服務等工作,一條以智慧黨建為引領的社區治理新路子正在古槐街道全面鋪開。
全縣各鄉鎮街道干部深入群眾家中解決實際問題。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古槐街道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在社會救助政策執行、困難群眾服務、日常管理等方面精準發力,及時有效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保障和困難救助問題。”古槐街道黨工委書記周倜說。
“可以說,在‘問題發現—交辦—督辦—反饋等各個環節形成閉環,網格化管理平臺開通以后,接到12345市長服務熱線反映的問題以及信訪案件明顯減少。”古槐街道辦事處主任任前進說。
平輿縣古槐街道利用智慧黨建網格化服務中心,服務社區為民辦實事,只是平輿縣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平輿縣為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全縣各鄉鎮街道以基層黨員干部為主力軍,全面整合力量,組建網格化服務團隊。把所有黨員干部納入網格化管理,由基層黨員干部分別擔任網格長或網格員,機關黨員干部全部下沉村(社區)、認領網格,擔任志愿者。招募轄區老黨員、老干部、退休職工以及熱愛社區工作的愛心人士為信息員、樓棟長。網格內還成立黨小組,組織黨員開展“亮身份、做表率,我為群眾出把力”活動,著力解決居民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實現基層黨建引領和黨員先鋒示范作用的發揮,讓黨旗在基層社會治理一線高高飄揚。
平輿縣各鄉鎮街道依托網格化平臺,發揮網格員力量,通過開展“網格大走訪”,傾聽居民商戶訴求,及時暢通信息渠道,開展問題清單大排查,聚焦基層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組建網格志愿服務小分隊,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優化流程、提高效率,讓群眾辦事更便捷。例如:網格長劉豪在走訪中,了解到轄區內華翔路南段100多戶居民反映鋪設安裝天然氣問題,連續走訪幾天,居民都有此類訴求,而且訴求比較迫切。當了解到實際困難后,社區干部就商量如何幫助居民解決所反映的問題,社區工作人員積極與燃氣公司聯系,協調居民矛盾糾紛,并組織有關單位召開座談會,研究制定解決方案,歷時兩個月,群眾關心的天然氣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居民李愛國感慨地說:“這個天然氣問題我們之前是自己想辦法聯系,但是由于意見不統一,一直沒弄成。前段時間網格長走訪時,我們幾個給他反映了,沒想到社區重視得很,想辦法幫我們解決了,大家都非常滿意。”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了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饋處理結果,平輿縣創新應用網格化信息平臺和“智慧平臺”手機APP,構建了“手中有終端、陣地有平臺、互聯有網絡”的科技支撐體系。居民發現占道經營、井蓋丟失、路燈不亮等問題,都可以打開“隨手拍”,把問題上傳到網格信息化服務平臺。
網格長積極回應群眾關心的下水道問題。
學史力行,實干為民。平輿縣構建了“點對點”“面對面”的新型服務模式,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后一厘米”。居民通過隨手拍反映事件,網格長能立即處理的,立即處理、不能立即處理的,上報社區處理、社區處理不了的上報到辦事處。
學史力行,實干為民。平輿縣構建了“點對點”“面對面”的新型服務模式,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后一厘米”。
平輿縣19個鄉鎮街道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人民群眾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學習成效的重要標尺,以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為載體,以學促干,以干踐行,努力在辦實事上見實效,在開新局上求突破,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平輿縣依托網格化管理平臺,共摸排困難救助、產業幫扶、道路、涵管、橋梁、人居環境、老舊小區改造、清理占道經營、排查安全隱患等民生實事項目4212個,收集民情信息739條,關愛幫扶困難家庭1628戶,調解矛盾332起,代辦事項359件,把一大批群眾的煩心事化解在了“網上”,解決在了實處,實現了“小網格”服務“大民生”。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平輿縣堅持以深學促實干,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運用網格化管理平臺精準打通社會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形成‘黨建引領、智慧治理、網格服務、群眾參與的工作新格局,真正做到了社會治理‘無縫隙、居民訴求‘全響應、服務群眾‘零距離,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縣委副書記李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