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歷史告訴我們,堅定初心使命,樹立高度的行動自覺,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不僅是我們走向勝利,翻開歷史新篇章的行動依據,同時也是我們樹立崇高理想,自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共同綱領。黨史蘊含著我們黨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蘊含著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以及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本文立足于對課堂教學中融入黨史教育的意義策略進行探討,以此為現階段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課堂教學;黨史教育;有效途徑
黨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動力,是新中國史形成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黨章,堅持黨史,培養學生以自強不息的斗爭精神來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擁有的寶貴精神財富,無不都是前輩之人用血和淚熔鑄而成的,因而教師要準確把握歷史前進的方向,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引導學生往更加光明的未來發展。
一、課堂教學中融入黨史教育的重要性
(一)傳承中華民族偉大精神
中國共產黨在風雨飄搖之際,以頑強的毅力帶領著飽受戰火折磨的中華人民開辟了一條與中國基本國情相符合的正確道路,以生命書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以偉大的革命精神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給予當代之人以正面啟迪。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容易受到外來錯誤文化觀念的沖擊,對中國革命年代傳承下來的革命精神文化缺乏足夠的認知,對在殘酷的革命斗爭中創造出來的智慧成果無法產生深刻的共鳴,這是時代發展的倒退。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融入黨史教育,是傳承中華民族崇高理想和革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以其強大的精神引領作用指導每個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不能將課堂教學與黨史教育割裂開來。
(二)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將課堂教學與黨史教育相互結合,是抓住時代前進的趨勢,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的根本途徑。從當今社會環境以及課堂教學育人的現狀來看,各種的價值觀念的偏差導致學生不良思想行為產生,因而,當前課堂教學要凸顯立德樹人的理念,對心智發育尚不成熟的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能肩負起國家發展的重任。
物質生活的富足讓人們開始尋求精神平衡的力量,對于個人利益的需要逐漸轉向對精神文化的需要。因此,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貫徹黨史人文底蘊,才能助力學生在情感價值認同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
(三)順應教育實踐發展的規律
革命精神的傳承是否落實到位,除了要在課堂教學中將黨史教育貫穿始終外,還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兩者的有機結合。歷史前進的道路讓我們了解到,只有立足于實踐,不斷積累充足的教育實踐經驗,才能深刻鍛造自身的精神品格,才能對自身思想情況進行調整,端正學習的態度,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真正理解黨史教育的真諦,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課堂教學開發利用黨史資源,將紅色基因深深注入到課程教育之中,用強大的力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保證學生能夠在富有生機與活力的課堂學習中激發克服困難,堅定意志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融入黨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繼承革命優秀文化,延伸課堂教學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以傳承中國優秀文化作為實踐理念,堅定鮮明的政治立場,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延伸學校課程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思考用歷史角度看待現實,關注社會發展的各種問題,思考造成這些問題的真正的根源,同時,教師也要豐富自身的黨史理論知識,對這些現象進行闡明,幫助他們以全新的觀點去看待這個世界,從而提升他們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運用多元教學,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統一
課堂教學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心智發展的實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動力,發揮課堂教學的實效。通過在課上教學,教師還可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以視頻還有圖片作為教學載體,將黨史教育資源轉換為學生可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教學材料,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加深對黨史內容的理解,提高弘揚革命精神的能力。在課下實踐中,學生還可通過堅定的紅色信念和深厚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的有效進行。實踐教學也可通過參觀紅色革命基地,組織紅色研學活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切實感受黨史文化的強大力量,幫助學生領悟到革命精神的深層價值。
三、結語
學黨史,是我們不斷努力前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憶黨史,是要求我們要以黨史為明鏡,嚴格要求我們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堅定立場,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才能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擦亮人生底色,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王樹蔭、耿鵬麗.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2).
[2]趙家棠 .黨校黨史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新策略研究 [J].才智 ,2017(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