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
摘要:目的:對比神經內鏡手術與開顱手術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33例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16例,采用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觀察組17例,采用神經內鏡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相關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術后并發癥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神經內鏡手術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更理想,可推廣。
關鍵詞: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內鏡手術;開顱手術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6-036-01
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為臨床常見病,而手術則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方式,常規開顱手術的創傷性較大,限制了其應用范圍。近年來,神經內鏡手術被逐漸應用到該病患者的治療中,本文就其應用效果進行了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1月到2021年7月期間收治的33例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內科學》中關于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2)患者入院時間均在發病后24h內;(3)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有腦疝者;(2)排除因腦部創傷、腦血管畸形所致出血者;(3)排除合并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4)排除顱內多發性出血者。
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齡47-82歲,平均(64.94±4.92)歲;出血部位:左側9例,右側7例;觀察組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齡48-84歲,平均(64.88±4.89)歲;出血部位:左側11例,右側6例;兩組一般資料保持同質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以腦CT定位血腫,結合患者情況行小骨窗開顱術、額顳瓣手術治療,清除血腫,留置引流管,關閉顱骨。
觀察組則以神經內鏡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以顱腦立體定位尺明確最大血腫層面體表投影面,并以腦CT定位血腫部位,做適當大小的切口,以乳突撐開器撐開頭皮,行顱骨鉆孔,以此為中心擴大至骨窗,將硬膜切開,并行電凝止血處理,切開腦皮層組織。以血腫深度為依據,在血腫強內置入腦穿針,吸出血腫后拔出腦穿針,然后置入自制球囊及透明鞘管,然后以弧形持夾器夾住透明鞘管的周定套頭,以螺紋連接蛇形牽開器,固定鎖緊持夾器。以吸引器吸出血腫,以雙極電凝行活動性出血點止血處理,最后以止血紗外敷血腫腔四周內壁,留置引流管,關閉顱骨。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大小、血腫清
除率、住院時間等;其中血腫清除率=(術前血腫量-術后血腫量)/術前血腫量×100%。
(2)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療效,術后1個月以GCS預后評分量表為依據評估患者治療效
果,以5分為優,4分為良,3分為中,2分為差,1分為死亡;以3-5分為近期療效良好[1]。
(3)統計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定量資料、分類資料分別行t與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和對照組比較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術后1個月手術效果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僅1例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發生率為5.88%;對照組中肺部感染2例,顱內感染3例,再出血1例,發生率為37.50%;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X2=9.86,p=0.002)。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為神經外科常見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而基底節區腦出血則為腦出血的常見發病部位,其發生率約占據全部腦出血的70.0%左右[2]。該病的致殘率、致死率均非常高,發病后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
手術是臨床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常用手段,但傳統開顱手術的手術時間較長,且具有
創傷大、并發癥多、術后恢復較慢等不足之處,且開顱術后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如感染、再出血等,故而逐漸限制了其臨床應用范圍[3]。近年來,隨著神經內鏡技術的發展,神經內鏡下微創血腫清除術逐漸被應用到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中。于神經內鏡下開展手術采用的是內在光源,可通過狹窄的通道將光纖引入到顱腔,從而可以將術野清晰的顯示到監視器上,便于醫生更清晰、仔細的觀察患者顱內結構,可以彌補傳統手術光線不足的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操作的精確度,減少手術侵襲性,從而可達到降低腦組織損傷、保護腦血管、徹底清除血腫的效果[4]。同時神經內鏡手術的創口較小,醫生因可獲得廣泛的操作視野,故而有效減少了對周圍腦組織的傷害,降低了手術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此外,神經內鏡下手術操作時間較短,可以減少創口暴露時間,對于降低手術感染風險、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同樣有積極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手術相關指標及并發癥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神經內鏡手術對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改善患者近期療效,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承科, 何琴, 唐輝,等. 神經內鏡手術與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中量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8, 30(03):104-107.
[2]吳昊. 比較神經內鏡手術與開顱手術兩種方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價值[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04(17):85-85.
[3]何君輝. 微創鉆孔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中等量到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效果[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 11(24):1-3.
[4]汪風剛. 神經內鏡手術與開顱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 025(01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