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
摘要:目的:探討在常見中藥材真偽鑒定中應用半顯微性狀鑒定法的價值。方法: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供應商向我院提供的常見中藥材中186份樣本,所有樣本均一分為二,分別采用常規鑒定方法(甲組)與半顯微性狀鑒定法(乙組)對中藥材實施鑒定,隨后對所有樣本開展理化鑒定,比較兩種方法鑒定結果的準確率。結果:乙組中藥材平均鑒定時長及總鑒定時長均短于甲組;乙組鑒定人員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甲組;乙組中藥材平均鑒定時長及總鑒定時長均短于甲組;乙組鑒定人員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7.37%、97.56%、100.00%、95.56%、96.97%,顯著高于甲組81.58%、85.37%、86.21%、82.22%、8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中藥材常規鑒別方式的基礎上開展手機顯微鏡鑒別,將傳統方法與現代科學技術充分結合,可在提高鑒別準確率節省鑒定時間,有助于鑒定工作效率提高。
關鍵詞:常見中藥材;真偽鑒定方法;半顯微性狀鑒定法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6-112-01
中藥在中醫臨床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主要包括植物、動物以及礦物等多種藥材,主要用以預防及治療疾病,并在人類康復保健方面發揮一定作用[1]。部分不良商家受利潤驅使,在向醫院供應中藥材時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不僅嚴重損害醫院利益,且對臨床患者的用藥安全性造成一定不良影響[2]。故針對醫院采購的大量常見中藥材需要積極開展真偽鑒別,以確保藥材質量,合理維護醫院利益、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本研究對我院常見中藥材樣本采用方法進行真偽鑒定,深入探討其應用價值,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案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供應商向我院提供的常見中藥材中186份樣本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鑒定方法分為2組。常見中藥材包括人參38份、黃芪41份、茯苓29份、當歸45份、何首烏33份。
納入標準:中藥材樣本均由同一供應商提供;藥材運輸途中均未經歷暴雨、火燒等自然災害;中藥材樣本完整。
1.2方案
甲組:中藥材樣本采用常規鑒定方法:(1)肉眼觀察:鑒定人員依據自身專業知識對中藥材樣本的外形、顏色、表面特點、大小及斷面狀況等進行仔細觀察辨別;(2)用手觸摸:鑒定人員借助手直觀感受中藥材的重量、質地、堅實度、松軟度以及滑澀度等;(3)聞氣味:部分中藥材伴有特殊氣味,可通過氣味分辨,例如當歸具有芳香氣味;(4)口嘗:依據特殊味道分辨中藥材,例如當歸初嘗發甜含帶微苦;(5)火燒法:部分藥材經火燒灼后會產生閃光現象或特有的味道,也可能顏色發生改變;(6)水試法:部分藥材可與水發生反應,觀察中藥材入水后的變化進行辨別。
乙組:在常規鑒定的基礎上,借助現代手機拍攝中藥材圖片上傳至中藥材合格標本數據庫,再借助最新的顯微鏡軟件將藥材放大400倍后進行嚴格比對,仔細觀察中藥材的組織結構、內含物質、細胞形狀等特點,最終得出真偽鑒定結果。上述操作均由同一批鑒定人員完成。
1.3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中藥材樣本平均鑒定時長及總鑒定時長;另抽取5名鑒定人員,發放自制滿意度調查表(百分制),調查其對鑒定方法的滿意度,得分越高越滿意。(2)將理化鑒定結果與兩組鑒定結果比對,計算鑒定準確率。
1.4數據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行t檢驗和X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中藥材鑒定耗時以及鑒定人員滿意度
乙組中藥材平均鑒定時長及總鑒定時長均短于甲組;乙組鑒定人員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鑒定準確率
乙組人參、黃芪、茯苓、當歸以及何首烏等常見中藥材的鑒定準確率均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中藥材具有種類繁多的特點,部分中藥材的名稱、外形及氣味均極為相似,但藥物功效卻存在巨大差異。中藥材藥效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藥材產地、生長環境、炮制方法、煎法以及服法等,醫院通過準確鑒別藥材的真偽、合理選擇供應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藥材療效[3]。故積極開展新型中藥材真偽鑒別技術顯得尤為必要。
中藥材鑒別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即來源、性狀、顯微、理化),合格的藥材品質把關,可為臨床患者安全用藥提供良好保障。既往臨床鑒別中藥材的主要方式為由專業鑒別人員借助感官對其性狀、特征予以觀察,鑒定內容可包括形狀、大小、顏色、氣、味、斷面、表面、質地、火試及水試等多個方面[4]。但這種僅依據性狀進行鑒別的方式對鑒定人員專業技術及經驗要求高,部分形狀高度相似的中藥材鑒別難度較大,容易發生誤差。PCR技術主要優勢為穩定、可靠,其主要通過分子生物學角度分析中藥成分,從而有效鑒別真偽[5];但這類鑒定方法不僅對鑒定人員專業要求較高,且通常需要準備昂貴的檢驗設備,不利于臨床推廣。康連香、張鵬、柴清軍[6]等學者研究指出,在中藥材真偽鑒別中應用半顯微性狀鑒定法具有操作簡便、準確率高等優勢,可為醫院鑒別中藥材真偽提供一定科學依據。而目前臨床采用的顯微鑒定方式面臨專業技術人員少、鑒定耗時長、外出采購人員無法攜帶專業檢驗設等問題,因此有學者提出采用先進的手機顯微鏡軟件進行鑒別。手機顯微鏡融合X線衍射技術及計算機技術,通過建立中藥材標本數據庫,以快速鑒別藥材的品種及品質[7]。本研究結果顯示,乙組人參、黃芪、茯苓、當歸以及何首烏等常見中藥材的鑒定準確率均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可能為顯微鏡將樣本擴大至400倍,能夠觀察到普通肉眼觀察未發現的特征(例如人參片標本的斷面木部類白色存在少量淺黃色點狀物,皮部存在少量黃色小塊狀物;而西洋參片斷面可見大量呈黃棕色的塊狀物),從而有助于鑒定人員進行合理的真偽鑒別。此外,手機顯微鏡攜帶便利、操作簡單且經濟實惠,實用性較強,中藥鑒別時可通過圖片保存方式進行對比研究,這種鑒別方法能夠快速地分辨中藥材的真偽,鑒別效果準確且可靠,可保證藥品質量,臨床應用價值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受型號、功能等因素限制,手機圖片像素可能較低,容易混淆部分藥材的特征,故臨床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或改進。
綜上所述,在中藥材鑒別真偽過程中,積極應用半顯微性狀鑒定法不僅能夠有效縮短鑒定時長,還能顯著提高鑒別準確率,促使鑒定人員滿意度提高,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郭麗裕. 常見中藥材的真偽鑒定方法分析與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20,15(25):157-158.
[2]焦金山,王建梅. 常見中藥材的真偽鑒定方法探討[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7):152.
[3]趙新悅,劉蕊,馮紅,等. 中藥材桔梗及其易混品的DNA條形碼分子鑒定[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1(1):60-67.
[4]李偉. 半顯微性狀鑒定法在中藥藥材真偽鑒定中的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7):25.
[5]辛桂艷. 探討中藥藥材真偽鑒定中半顯微性狀鑒定的作用[J]. 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8):324.
[6]康連香,張鵬,柴清軍. 半顯微性狀鑒定法用于中藥材真偽鑒別效果分析[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21):66-67.
[7]黃成祿. 智能手機顯微鏡用于中藥飲片真偽鑒別研究[J]. 中國藥業,2018,27(2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