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麗芳
摘要:目的 分析延續性護理干預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于2020.1~2021.6內我院診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選取40例展開研究,所有患者通過雙盲法列為對比組與延續組,對比組20例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延續組20例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評估其自我護理能力、骨痛程度,并比較評估結果。結果 與對比組相比,干預前組間自我護理能力(ESCA)、骨痛程度(VAS)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延續組ESCA評分較高,VAS評分較低,P<0.05;與對比組(30.00%)相比,延續組并發癥發生率(5.00%)較低,P<0.05。結論 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應用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加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其骨痛程度,且有效減少了并發癥發生風險,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多發性;骨痛;延續性護理;骨髓瘤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6-145-01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病,其主要特點是骨髓中的漿細胞出現異常增生,過度生成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患者多存在程度不同的骨痛,極易出現諸多感染,如高鈣血癥、腎損傷、貧血及多發性骨性損傷等,對患者身心健康構成極大影響[1]。既往臨床對于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僅在出院時予以常規指導,但患者出院后對自身疾病知識較為匱乏,且自我護理能力欠佳,出院后居家護理效果不理想。延續性護理干預指的是采用一系列的護理措施保證患者從醫院至家庭能獲得多學科的協作性與連續性護理干預,延續性護理干預逐漸在多種疾病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2]。為此本文對此類患者應用延續性護理干預,分析其應用價值,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雙盲法將我院于2020.1~2021.6內診治的4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列為對比組與延續組,各40例,本研究均獲得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文號:IRB-2017-289),對比組男11例,女9例,最低41歲,最高70歲,均差(58.42±5.36)歲,40-70,患病時長最短2年,最長6年,均差(4.23±0.54)年,延續組男9例,女11例,最低40歲,最高70歲,均差(58.34±5.28)歲,患病時長最短2年,最長5年,均差(4.21±0.45)歲,所有患者基線訊息基本相同,且組間年齡、性別、患病時長無顯著性差異,同時均參與本研究并高度配合,P>0.05。
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學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②患者依從性良好,可配合治療;③無其他器官、系統嚴重疾病;④具有自主行為能力,語言清晰,無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其他內分泌系統、免疫性細胞病變者;③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當前存在精神疾病者;⑤認知功能障礙,無法正常交流者;⑥不配合本次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比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出院時對患者展開相應指導,囑患者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定期返院復查,做好自我護理措施,對患者定期隨訪了解其病情變化,囑患者疼痛嚴重時及時返院復診等。
延續組: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1.由1名心理醫生、4名高資歷護理人員、1名主管護師共同組建延續性護理小組;出院前全面評估患者病情變化、機體狀況、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知識認知程度等,詳細掌握患者需求,并以此作為依據為患者擬定個性化健康指導護理方案。2.向患者講解疾病相應知識、自我護理方式、疼痛應對措施等內容,加深患者對自我疾病與病情的認知程度;指導患者出院后適當展開相應活動,并根據自身耐受程度與身體狀況合理調節運動頻次與強度,囑患者于睡前1h避免做激烈運動,并督促患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性。3.待患者出院后,以延續性護理干預作為護理依據對患者展開入戶或電話隨訪,于患者出院3d后開始進行隨訪,間隔3d對患者展開1次電話隨訪,詳細了解患者用藥、骨痛及并發癥期間,并做好相應記錄;若患者骨痛較為嚴重,則囑患者及時返院復診;若患者骨痛較輕則在其出院30d后每周展開1次入戶隨訪,在隨訪過程中全面掌握患者自我護理水平、心理狀況及骨痛情況,對其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展開心理疏導,給予患者安撫、鼓勵等,以改善其負面心理,囑患者須遵醫囑持續按時用藥,并指導其培養量的生活習性,向其講解骨痛發生原因與緩解方式。
1.3 觀察指標
(1)以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SCA)分別于干預前后評估患者自護能力[3],總分共172分,129分及以上為自我護理能力較好;86~128分為自我護理能力一般;44~85分為自我護理能力較差,43分及以下為無自我護理能力。分值越高則自我護理能力越好。并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別于干預前后評估患者骨痛程度[4],總分共10分,0分為無痛;1~3分輕微疼痛;4~6分為疼痛影響睡眠但尚可忍受;7~10分為劇烈疼痛,難以忍受。得分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嚴重。
(2)統計兩組并發癥(頭痛、胃腸道反應、腹痛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通過[n(%)]表示,采用統計軟件SPSS 20.0進行t檢驗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ESCA、VAS評分
與對比組相比,干預前組間ESCA、VAS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延續組ESCA評分較高,VAS評分較低,P<0.05。見表1:
2.2 比較并發癥情況
與對比組(30.00%)相比,延續組并發癥發生率(5.00%)較低,P<0.05。見表2:
3 討論
多發性骨髓瘤在臨床上十分多見,老年人是好發群體,該病治療周期較長,且易產生耐藥性與易復發,加上患者對自身疾病認知不足、自我護理能力欠佳等,極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對患者生活質量構成極大影響[5]。
既往僅在患者住院過程中實施護理干預,待患者出院后便結束護理,因多發性骨髓瘤難以徹底治愈,患者出院后居家期間仍會發生諸多健康問題,還有極高的護理需求,為此需找尋一種恰當的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其居家期間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本文經研究后發現:與對比組相比,干預前組間ESCA、VAS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延續組ESCA評分較高,VAS評分較低,P<0.05;與對比組相比,延續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0.05。延續性護理干預是從患者住院期間延伸至家庭的一種護理措施,在整體護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為患者出院后的病變恢復期提供持續、可靠的健康保障服務。有報道表明[6],延續性護理能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降低病情加劇惡化與再住院的發生風險。延續性護理干預旨在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通過多學科協作從各個較多對患者展開指導,在隨訪期間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提升了護理質量,協助患者提升自我護理能力,繼而減少骨痛程度,避免出現諸多并發癥情況。
綜上所述,將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至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治療中可明顯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減少骨痛程度,繼而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其預后康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侯金芳,南萍.醫護一體化延續性護理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預后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9,36(3):623-624,封3.
[2]閆巖,耿傳營,左麗宏.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4):1843-1847.
[3]劉曉玉,王志玲.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的臨床應用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9):3251-3253.
[4]李潔莉,劉尚勤,阮曉嵐,等.應用病友交流會對老年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行延續護理的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9):670-673.
[5]楊娟,楊燕鳳,楊婷,等.綜合日常生活護理聯合微信延續護理對骨髓瘤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3):82-84.
[6]楊梅.護理干預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生活質量及心理評分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3):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