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暉
摘要:當前,遼西地區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與遼西地區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逐步激化。針對遼西地區農村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現狀,我們在分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癥結基礎上,提出了優化的治理措施對策。
關鍵詞:遼西地區;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措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X321
遼西地區作為遼寧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土地面積較大,因農業不合理種植、工業生產等原因而形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逐步凸顯,生態環境被破壞,空氣、土地、水源等都受到一定的侵害,威脅人體健康的同時也引發了各種社會矛盾,因此,妥善治理遼西地區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至關重要。
1遼西地區農村環境污染存在的主要癥結問題
1.1農業生產化肥污染
隨著遼西地區對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已經成為一種主要環節。遼西地區農田或相關土壤中的氮、磷污染即是因為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與流失。氮肥噴灑于田地內,土壤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吸收,若此時進行農田灌溉或遇到雨水天氣,氮肥即可溶解并隨著水流滲透至地下,污染地下水與河流。磷肥的使用與流失亦會導致上述后果。據調查,磷肥較難被農作物吸收,其吸收度僅為20%—25%,剩余磷肥即會對農田、土壤及附加水源造成破壞與危害。化肥的持續大量使用必然導致大量流失,不僅造成河流的富營養化、土壤酸化或板結等問題,更可能產生其他有毒物質。
1.2農業生產農藥污染
遼西地區在實施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實施防治農作物害蟲、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然而,在具體實踐中,為了徹底防患害蟲的生長、蔓延,增加產量,農戶往往會大量使用農藥,農藥的不恰當使用、蒸發與滲透等都可能導致環境污染。據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統計年鑒顯示,遼西地區2019年使用農藥達2.65萬噸,每千公頃耕地的使用量是0.0045萬噸。農藥在蒸發后可直接隨大氣流四處擴散,遇水落入土壤或河流中,即可污染水源與土地,并威脅人體健康;農藥的噴灑亦會傷害其他有益生物或植物,破壞生態平衡。
1.3農業生產農膜污染
為了實現農業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遼西地區大規模推廣了設施溫室蔬菜生產、地膜覆蓋生產,大量的塑料大棚、溫室大棚、早播作物等,農膜的使用量逐步增加。據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的調查統計顯示,2018年、2019年使用農膜量分別為2.54、3.85萬噸,而當年的耕地總量分別為1896.85、1760.45千公頃。遼西地區農村耕地總量在減少,而農膜使用量卻逐年增加。農膜是當前農村環境的主要塑料污染源,農膜無法徹底回收或不回收而埋藏于土壤內,難以被降解,即會導致土壤內的水分流通不暢,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
1.4工業廢水的排放污染
遼西地區工業企業的生產運作離不開水,工業廢水若未經過相應處理而直接排放,污水即會流經土地并滲透至土壤下,污染耕地和地下水,直接被排放至河流,會污染飲用水源和農作物灌溉水源。遼西地區許多中小型農村企業排放出的污水均未受到一定的處理或中和,多含有大量的重金屬,不僅無法被各種植物吸收,還會對附近土壤形成破壞,造成土壤中重金屬超標、土壤酸化、板結等。此外,化工、肥料等生產企業甚至會排放出有毒污水,阻礙農作物和有益植物的生長。
1.5固體廢棄物的堆棄污染
固體廢棄物,即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廢渣。隨著浙江省農村地區加工產業與電力能源、家用電器及塑料模具等機械用品生產行業的發展,各種固體廢棄物顯著增加。一些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并未設置相應的排污設施,甚至將廢棄物直接堆棄在空地中或排放于河流內,固體廢棄物經過雨水沖刷與侵蝕,即可能將大量的有機質和氮磷成分融入土壤中,導致土壤中的重金屬超標,污染性物質不斷聚集,污染土質或水源。
1.6農村生活污染
隨著遼西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物質生活逐步豐富,由此而形成的各類生活垃圾逐步增多,生活垃圾的處理與污染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當前遼西地區農村生活污染的關鍵是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且分散,污水來源眾多,如清潔廢水、垃圾堆滲漏等。同時,大部分家庭或村莊并未設置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網,多直接傾倒在土地上或河流內,污水滲透進地下,污水中的氮、磷物質即會破壞土壤結構,污染水源。
2遼西地區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1建立健全農村環保規章制度
在設計形成農村環境保護的法規、章程時應綜合考量:以國家已出臺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為基礎,緊密結合遼西地區農村的具體情況和特征,有針對性地設立符合當地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活狀態的地方性法規。各級政府應設立專門的環境管理部門,配置專業的工作人員,制定監督、獎懲機制,以保障現有法規章程的具體實施和效果。
2.2科學合理降低耕地化肥流失造成的污染
可根據遼西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和村民收入,恰當使用各種有機肥料,如農作物秸稈、動物糞便等,減少化肥的使用。積極優化農業施肥技術,依據農作物所需肥料的類型和多少、土壤中所含肥料的成分與供應能力等準確評估施肥種類、總量和最佳時間,繼而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化肥的效能。
2.3降低農藥滲透的環境污染
對于遼西地區農村而言,應規范指導農民嚴格依據《農藥安全使用標準》等規范科學恰當的噴灑農藥,積極發展生物農藥在浙江省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應用,減少化學性農藥的使用,開發并促進廣大農民使用預防害蟲形成的農業生產方法。
2.4采用降解技術防治農膜污染
設計形成農膜使用標準與農膜污染防治規范,并制作成冊,積極推廣至各家各戶,促進村民對于農膜污染和農膜危害的了解,嚴格控制農膜使用量。積極引進光降解、生物降解等農膜降解技術,降低每年農膜在土地中的殘余量。
2.5有效治理農村污水
通過對遼西地區農村改廁、改廚、改欄、改沼等多種改革方式,治理農村污水,并積極試用濕地處理等先進的污水處理方式。
2.6降低工業加工企業污染
在遼西地區對于縣及鄉鎮、村組基層管理組織,應制定招商投資標準和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標準,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嚴格工業生產過程的監管,降低工業污染。
參考文獻:
[1]肖合偉.淺談農村環境問題[J].世界家苑,2012(7):103.
[2]李治海.發展經濟與生態效益[J].化工技術經濟,2001(1):29-32.
[3]徐海峰,黃現統.淺析如何提高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監測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3):12.
[4]張敏.環境突發事件應急監測及管理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