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增城分局 吳緊鋼
由表1、表2可知,近幾年伴隨著該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的產生量增加趨勢較明顯,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十分嚴峻。

表1 近三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貯存、處置表(單位:萬噸)

表2 近三年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處置情況表(單位:萬噸)
轄區內危險廢物收集處置單位,年核準危險廢物收集處置種類不全、不均勻的問題較突出。一是危險廢物產生量由2018年的2.53萬噸增加至2020年的3.59萬噸,而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數量由2018年的7家減少至2021年的5家,收集處置能力降低。二是現有危險廢物收集、處置單位經營類別與實際產廢情況不匹配。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收集、處置類別共6種,以HW06、HW17、HW22為主,而實際危險廢物產生種類共26種,產廢數量占比較大的HW12、HW34、HW48及HW49等無相關處置資質單位。
一是大力開展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工作,指導、督促工業固體廢物相關單位和經營單位落實相關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規范企業固體廢物貯存、轉移、利用、處置。二是加強全區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培訓,擬定工作計劃,定期召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現場管理培訓會、固體廢物申報登記系統操作培訓會,以培訓促進環保從業人員管理技術水平的提升。三是加大對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有效打擊環境違法犯罪。
固體廢物的規范化管理涉及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某些企業在這方面的經驗具有借鑒意義,其從源頭對工業固廢進行分類辨識、減量化處理,同時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在公司上下營造了良好的工業固廢污染防治氛圍,提升了企業管理工作水平,但也發現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大部分小微企業走的是粗放發展的路子,對自身產生的廢渣廢料隨意堆放、亂倒亂拋,占用了場地,污染了環境。這類企業的負責人沒有從根本上樹立合理使用、科學處置固體廢物的意識,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隱患,也給周邊人們的生活埋下安全隱患。
一是處理能力較低。現有的危廢處置企業較少,大部分危險廢物需要跨省、市轉移處置。隨著各地環境管理要求越來越嚴,轉到外地處理越來越難,目前有一定數量的危廢在企業超期貯存,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二是企業管理不到位。有些企業危廢存儲不規范,標志、標識不完整,有的企業危廢產生量與流轉量不符。
轄區內的固廢企業數量較多,分布區域分散,監管難度較大,只有一部分企業將一般工業廢物委外處置。關于當地管理部門是否能監督所有工業企業對一般工業固廢的處置全面做到規范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核實,確保所有一般工業固廢按照規范進行收集和處理,避免在廠內長期存放或隨意丟棄造成環境污染。
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較低。固體廢物管理人員力量薄弱,部分中小型企業未有效納入危險廢物日常監管。同時,轄區內機動車維修企業較多,二類、三類維修企業危險廢物管理不夠規范,存在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和轉移聯單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與大氣、水、土污染防治同等重要。各責任單位、相關企業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按照“三化”原則,有效提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水平。為做好轄區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現提出如下對策:
一是環保、建設、農業、城管、衛生、公安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嚴格按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整體聯動,共同加強各類固廢的管理。全力推進固體廢物處理工作的資金、技術、管理、執法等全方位工作。二是積極引導相關企業和組織,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加強固體廢物處理規范化運作,采取必要措施從源頭上切斷污染源。三是加強宣傳工作,樹立理性消費、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共同保護好生態環境。
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和“三同時”制度,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強化固廢監管工作,掌握固體廢物產生、轉移、利用、處置等環節信息,創新監管。對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轉移、處置實行全過程監控,確保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處置。同時,要充分發揮司法聯動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全面解決違法轉移處置和惡意傾倒工業危險廢物等行為。
積極探索實施工業固體廢物、廢舊物品的資源化再生綜合利用,實現固廢的資源化。
加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公民、法人自覺依法防治固廢污染。產廢企業有責任、有義務治理固體廢棄物的污染,首先要采取先進的生產工藝,從源頭上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鼓勵企業自建固廢處置設施或必須委托其他有資質的固廢處置企業進行處置,但必須繳納處置費用,禁止企業隨意傾倒、焚燒固廢。
結合全區產業結構,和轄區內工業固體廢物種類、數量等特點,完善固廢處置設施規劃建設,切實提高全區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和水平,滿足工業固廢無害化處置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固體廢物防治工作與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結構性污染相結合進行規劃設計,淘汰落后的工藝、設備,實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結合生態環境管理與咨詢工作,要做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關鍵在于將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融入整個環境污染防治體系。本文通過調研某區工業固體廢物管理現狀,了解掌握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足,并提出一些對策,可供地方生態環境管理相關部門參考。
相關鏈接
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喪失原有的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體,半固體,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不能排入水體的液態廢物和不能排入大氣的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質。由于多具有較大的危害性,一般歸入固體廢物管理體系。
根據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公告 2020年 第53號),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固體廢物是指人類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產生的,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無法利用而被丟棄的污染環境的固體、半固體廢棄物質。
環境工程專業名詞,如下定義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標準《環境工程 名詞術語》(HJ201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