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瑟
1919年,在北京大學組織的同鄉會上,20歲的繆伯英與21歲的何孟雄相遇了,仿佛是一場命中注定。
湖南省長沙縣清泰鄉一共出過兩個秀才:一位是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另一位就是繆伯英的父親繆蕓可。楊昌濟和繆蕓可是一同長大的好友,所以繆伯英和楊開慧也是從小相識,無話不談。
1918年6月,楊昌濟應蔡元培所聘,任北京大學倫理學教授,楊開慧隨父親來到北京生活。第二年秋天,繆伯英以長沙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這對發小又在北京相聚。之后,繆伯英經常到楊家做客。而這段時間,毛澤東正在恩師楊昌濟家小住。
何孟雄是毛澤東的好友,出生在湖南省炎陵縣。1918年8月,毛澤東、何孟雄等20多個青年一起從長沙出發前往北京,爭取去法國勤工儉學的機會。途經河南時遇到水災,交通已然癱瘓。毛澤東提議步行去北京,有的同學心疼鞋子,怕走這么長的路,把鞋子磨壞。何孟雄當即把布鞋脫掉,說:“如果怕鞋子壞掉,可以光腳嘛!”在他的帶動下,大家紛紛把鞋子脫掉,光著腳,唱著歌,硬是把漫漫長途走得樂趣無窮。
繆伯英從小不服輸,不僅熱心幫弱勢女子伸張正義討公道,還為了抗爭學校“女子剪發有傷風化、有悖婦德”的封建規定,剪掉一頭長發,以致被關了禁閉。
何孟雄從來不怕事,辛亥革命后,他是學校里第一個剪掉辮子的人;因為揭發學校事務主任克扣學生伙食,他被岳云中學開除;五四運動中,他和北大同學們火燒趙家樓,痛打賣國賊章宗祥。
她覺得他是一個英雄,他覺得她是一個勇士。一見鐘情都不足以形容他們之間的感覺,仿佛是一個半圓,找到了另一個半圓一般的完整和契合。
在精神上,最初是何孟雄引領著繆伯英。他參加了工讀互助團,希望通過勞動,實現“人人做工,人人讀書,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目標。
何孟雄和同學們辦了一個“儉潔食堂”,在小飯館里切菜、端盤子、擦桌子、洗碗;繆伯英和同學們建立了“北京女子工讀互助團”,大家刺繡、打毛衣、縫衣服……然而,因為入不敷出,工讀互助團被迫解散。
他是個男人,內心卻像孩子一樣天真和熱情,希望通過和平手段來實現社會變革,不舍得再有人犧牲;她是個女人,內心卻比男人更加堅韌和果敢。她對他說:“古往今來,沒有不流血的變革!”
于是,繆伯英又成為何孟雄在精神上的領路人,鼓勵他一起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然后雙雙加入李大釗組織的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共產黨宣言》成為他們之間最浪漫的情書。
1920年5月1日,繆伯英、何孟雄等人響應李大釗的號召,一起走上街頭散發《北京勞工宣言》等傳單,號召工人們反抗軍閥和財閥的壓迫,爭取工作8小時。何孟雄等8名同學被軍警逮捕。
繆伯英慌了,她跌跌撞撞地跑去向李大釗求救。半個月后,在李大釗的斡旋下,8名同學終于被釋放。
這次入獄的經歷讓何孟雄意識到,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于是他更加積極地投身到革命斗爭之中。
1921年3月,何孟雄作為代表赴俄參加青年共產國際“二大”,途徑滿洲里時再次被捕。他在獄中提筆寫下《獄中題壁》:
當年小吏陷江州,
今日龍江作楚囚。
萬里投荒阿穆爾,
從容莫負少年頭。
繆伯英得知后心急如焚,四處為他籌措保釋金,終于將他保釋出來。種種坎坷磨難,絲毫沒有動搖他們的信仰,反而讓他們更加迫切地想要推翻殘酷的軍閥統治,讓同胞們都能過上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何孟雄和繆伯英一起入黨,當時全國的共產黨員只有50多人。繆伯英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位女黨員,比楊開慧入黨時間還早了半年多。當年9月16日是中秋佳節,何孟雄和繆伯英舉行了婚禮。他們沒有穿結婚禮服,也沒有大宴親朋,繆伯英只是戴了一朵何孟雄親手摘下的鮮花,幸福卻溢滿了這間小屋。
主婚人是李大釗。每位參加婚禮的賓客都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本扉頁印著“伯雄藏書”的《共產黨宣言》。“伯”是繆伯英,“雄”是何孟雄。李大釗笑著調侃說,他們其實是“英”和“雄”。
1923年2月,繆伯英參與領導了京漢鐵路北段的總罷工,在罷工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血腥鎮壓后,秘密主持編印了《京漢工人流血記》等宣傳品,揭露軍閥政府殘害工人的暴行。1924年6月,由于叛徒出賣,北洋軍閥政府密令京師警察緝拿繆伯英,黨組織安排她回到家鄉湖南暫避。這是繆伯英生前最后一段平靜幸福的時光。在這里,有她的父親、母親和弟弟相伴。但她依然心系革命。生產之前,她還冒著傾盆大雨宣講“五卅慘案”,組織示威游行活動,直至流血昏倒。當何孟雄匆匆趕到醫院時,兒子重九已經出生。
大革命失敗后,黨組織派繆伯英、何孟雄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繆伯英擔任上海市總工會女工部部長,何孟雄擔任中共滬西區委書記。夫妻倆好不容易團聚了,卻每天生活在殘酷的白色恐怖之下,朝不保夕。
1929年10月,剛產下女兒小英不久的繆伯英,因為掩護同志撤離感染風寒,不治身亡,年僅30歲。臨終前,繆伯英對何孟雄說:“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犧牲,奈何因病行將辭世,未能戰死沙場,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堅決斗爭,直到勝利,善待兩個孩子,使其健康成長,以繼我志!”何孟雄抱著愛妻,泣不成聲。
1931年?1月17日,由于叛徒出賣,何孟雄和兩個孩子不幸被捕入獄。遭受酷刑后,他寧死不屈,慷慨就義。2月7日,何孟雄被秘密槍殺于龍華,終年33歲,是“龍華二十四烈士”之一。
何孟雄殉難后,他們的兒女重九和小英被關押了1年多,之后被送進孤兒院,后來在戰火中失蹤,下落不明。
這對英雄夫妻,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首悲壯的革命詩篇。時隔百年,人們依然記著他們的愛、他們的痛、他們的魂、?他們的夢。
(摘自《婚姻與家庭》,本刊有刪節)(責任編輯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