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男性尿路感染,有一個常見的原因———腎結石。腎結石容易引起尿路梗阻,尿路梗阻進一步誘發尿路感染。
腎結石指的是一些晶體物質在腎臟內的沉積。根據結石成分,腎結石可分為草酸鈣結石、尿酸鹽結石、磷酸鈣結石等,其中草酸鈣結石最常見,占71%~84%。草酸鈣結石的特點是質硬、不易碎、粗糙、不規則、易損傷尿道引起血尿。
腎結石先在腎臟形成,形成后有的留在腎臟,有的排入輸尿管和膀胱。如果結石較大,固定在腎盂里,一般沒有癥狀,或僅表現為腰部酸脹不適,在身體活動增加時可能會有隱痛或鈍痛;排入輸尿管中的結石如果很小,會隨著尿排出,可能沒有任何感覺;如果結石大小中等,排到輸尿管,卡在輸尿管狹窄的部位,極易刺激輸尿管痙攣,引發腎絞痛。結石堵塞輸尿管誘發尿路感染也會引起疼痛。
因此,只有小部分腎結石患者才出現疼痛。如果沒有疼痛,沒有感染,又不做常規體檢,許多腎結石就不會被發現。
結石堵塞尿路引起尿路不暢,容易誘發尿路感染;長期尿路梗阻易引起梗阻性腎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結石對尿道黏膜長期反復損傷易誘發癌變。
腎結石多發生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為2~3:1。我國南方和沿海地市、經濟發達地區居民(高蛋白飲食引起)、肥胖病人、高溫作業人員腎結石發病率較高。
出汗較多,喝水跟不上,尿液生成減少,尿液濃縮,各種成分在尿液中濃度升高,就有形成結石的風險。此外,尿量少、排尿次數減少,也容易誘發尿路感染。
飲水少、尿量少、尿液濃縮,是腎結石最常見的發病原因。
以常見的草酸鈣結石為例,尿中的草酸鹽與尿中的鈣結合成草酸鈣,逐漸沉積形成腎結石。大量攝入富含草酸的食物,比如巧克力、堅果、菠菜、莧菜、空心菜、芥菜、甜菜、韭菜、竹筍等,以及動物蛋白、食鹽等,或者盲目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轉換成草酸),都會導致血草酸及尿草酸含量升高,極易形成腎結石。
此外,高鈣食物與高草酸食物同食,鈣和草酸在腸道內結合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鈣,鈣和草酸二者的吸收都會減少,能降低血草酸濃度,不易形成腎結石;反之,如果食物的鈣含量不足,就會增加草酸的吸收。
下列飲食習慣,可以減少結石的形成:
●清淡飲食
蔬菜炒熟或者水焯以后再食用,減少維生素C的攝入,增加鈣的攝入等,都能減少草酸鈣結石的形成。
●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
通過奶、雞蛋等補充蛋白質,適量攝入瘦肉等動物蛋白,減少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的攝入。
●減少鈉的攝入量
復發性草酸鈣腎結石的患者,應嚴格控鹽。除了食鹽外,還應控制腌制食品、醬油、加工食品中看不見的鹽。
●不要盲目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可以轉換成草酸,過量的維生素C攝入會加速草酸鈣結石的生成。
●保證足夠的鈣攝入量
成人每天鈣的攝入在1000毫克~1200毫克為宜,食物不足鈣片補,且應該與食物同服。
●保證足夠的飲水量
不要等到渴了才去喝水,應定時喝水,攝入足夠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