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2020年底開始,小敏就注意到了自己的“發胖”,主要表現就是下腹部好像有點鼓起來。這段時間小敏剛和男朋友分手,沒有懷孕的可能,小敏就沒有多想,甚至還準備積極鍛煉“減脂”。
但是減脂效果卻不怎么好,小敏似乎在“胖”的路上越走越遠了。半年多來,眼看著肚子越來越大,母親也嚴肅地問小敏到底是不是懷孕了,但是小敏堅決地回答說“不可能”。
直到前些天,小敏身體出現了明顯不舒服,肚子疼得厲害,甚至還出現了心慌和發熱的癥狀,她才在母親的陪同下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給出的結果把母女倆嚇了一跳。
孩子是真的沒有,但是卻有一個巨大的囊腫。
因為囊腫太大了,當地醫院推薦小敏到浙大婦院蘭義兵副主任醫師處就診。
B超檢查之后,醫生發現小敏腹腔內有一個巨大的囊實性包塊,幾乎填滿了整個腹腔,甚至還頂到了膈肌。而且,血清中的腫瘤標志物指標也升高了。
蘭義兵首先考慮這是一個卵巢交界性腫瘤,但是因為瘤子實在太大,為了確認瘤子的具體位置,又做了對軟組織分辨率更高的磁共振,確認了腫瘤的左卵巢來源。而小敏出現的發熱和心悸的癥狀,考慮是因為瘤子太大,造成了回心血量增加的現象,同時瘤子局部有出血產生。
看到這樣的檢查結果,蘭義兵對小敏說,必須馬上手術。然而這個手術注定不容易,因為小敏的卵巢腫瘤足足有35厘米大。
考慮到小敏今年28歲,還沒有結婚生孩子,周堅紅主任醫師和蘭義兵副主任醫師決定,通過小切口的經腹手術為她切除卵巢腫瘤。
小切口經腹手術對于經驗豐富的醫生們來說,在技術上本來不是難事。但麻煩的是,小敏的瘤子如此巨大,切口又這么小,“將其拖出切口過程中有囊腫破裂、囊液流入腹腔的風險”蘭義兵還說,“僅憑現在的檢查,還不能確認腫瘤是良性、交界性還是惡性,如果術中囊腫破裂,還有一定的腫瘤分期上升的風險。”
在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蘭義兵也是格外小心。他先將瘤子戳開一個洞,在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的情況下,再把卵巢里的囊液分次逐步吸出。
手術過程中吸出的液體足足有12000毫升,重達24斤。
不過,因為卵巢腫瘤實在太大,左側卵巢已經基本看不到正常的卵巢組織,同時術中的病理切片也顯示,小敏的卵巢腫瘤確實是交界性腫瘤,因此術中切除了左側附件。
手術很成功,小敏肚子里那個已經體積如同足月大的“胎兒”,僅僅留下了5厘米左右的手術切口,對身體的傷害也降到了最低。
而此時的小敏馬上“減肥”成功,體重降了10公斤,從“大腹便便的小胖墩”變成了身材勻稱的美麗姑娘。但是愛美的小敏還是有些發愁,因為卵巢腫瘤快速長大而使腹部皮膚產生了“妊娠紋”,還有辦法緩解嗎?
蘭義兵醫生告訴她,術后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可以讓腹部皮膚變得更加緊實,“妊娠紋”也可以變淺,小敏這下才放下心來。
小敏的病情總算是穩定了下來,將更危險的情況及時扼殺掉了。醫生們為小敏松了口氣的同時,更多的是惋惜。
“如果早點就醫,也許手術的風險會更小,手術損傷也更小。”蘭義兵說,“在浙大婦院婦科,像小敏這樣的病人并不是第一個。之前還接診過年紀更小的女孩,也是排除懷孕之后,就覺得沒事了,結果把腫瘤拖到很大才來醫治,手術難度增加,對病人的身體傷害也更大。”
“現在依然有很多年輕女性對婦科知識還不了解,覺得婦科腫瘤不可能在年輕人身上發生。”因為腫瘤一開始不大,又沒有明顯的不舒服,腫瘤一拖就拖到了10厘米甚至20厘米。
從技術上來說,對于這種年輕的腫瘤患者,“我們盡可能用比較先進的手術方式,減少創傷和手術痕跡。比如之前一位直徑20多厘米的卵巢良性腫瘤患者,是通過經臍單孔腹腔鏡的手術方式剔除,只在肚臍上留下不明顯的痕跡。這次小敏的瘤子,也是用小切口,盡量減少她們的遺憾,守護每一位女性患者的美麗。”
蘭義兵副主任醫師提醒女性: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情況。如果出現比較明顯的局部發胖,尤其是只有腹部發胖的話,保險起見,還是要到醫院做超聲檢查確認情況。
此外,每年至少一次的定期體檢中,也不要忽略婦科、乳腺的相關超聲檢查,一旦發現異常,一定要及時到權威醫院進一步確認,以免耽誤了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