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實 見政清 韓淑媛
摘 要: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鄉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并且鄉村人口在全國人口中占據較大比重。因此,鄉村經濟的發展成為拉動國內經濟雙循環的新關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怎樣通過政策支持、人才引進、完善基礎設施等手段來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促進鄉村經濟中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成為重點研究內容。本文以鄉村旅游發展為出發點,通過分析鄉村旅游在鄉村產業聯動發展中的作用,尋找鄉村經濟產業聯動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鄉村旅游助力鄉村經濟產業聯動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產業聯動;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7;F3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校科研發展計劃項目“基于新發展理念的扶貧PPP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18RA086)。
我國鄉村地區根據地理區位特征和人力資源的實際情況,目前并不具備依照發達國家鄉村產業發展的條件,同時出于環保要求和農業安全的考慮,鄉村地區也不可能實現大規模工業化。隨著國民人均收入的不斷增加,城市居民對于旅游的需求日益提升。因此,以旅游促進鄉村產業聯動,成為推進鄉村經濟發展、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人才提供就業崗位,進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一)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地區的人口呈現出對城市邊緣郊區自然環境向往的特征。這就給予了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良好契機。隨著城市地區人口對鄉村地區的旅游需求的不斷增強,他們為鄉村地區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促進鄉村地區餐飲、住宿等產業的快速發展,而這些產業的發展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進而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經濟收入,緩解鄉村地區人口就業問題。
(二)活化鄉村自然、人文資源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我國鄉村蘊含著大量的自然、人文資源亟待挖掘,這些自然、人文資源以文化為載體呈現出來,在鄉村經濟聯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鄉村旅游的發展必須充分依靠當地的自然、人文資源。具備豐富自然資源的鄉村,應該進行適當開發,從而形成以自然環境如山、水為主的自然探索的旅游。而鄉土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也可以圍繞相關項目進行培育開發,使人文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打通鄉村經濟上下游產業鏈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結合旅游業關聯性強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帶動鄉村經濟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為鄉村經濟增長做出貢獻。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旅游業在當地各產業中的關聯作用得以有效體現。如酒店、餐飲行業所需要的設備加工、食材處理等產業,交通、物流等各相關領域的產業經濟都會被旅游業帶動實現同步發展。為鄉村地區傳統的農、林、牧、副、漁產品以及廣大的鄉村服務業提供了發展壯大的機遇。以鄉村旅游帶動的產業結構優化,最終實現鄉村地區經濟的整體增長。
(四)完善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居民帶來了龐大的旅游消費潛力。來到鄉村地區旅游的人數不斷增加,這必將刺激地方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其他鄉村產業的基礎設施的配備也會得到不斷完善。例如,火車站的設立,可以增加來旅游的人數;公路的完善,可以滿足有自駕需求的旅游人群;鄉村路燈、綠化帶等基礎設施的增加,可以美化鄉村環境,增加前來旅游游客的數量;網絡設備的增加,使得鄉村旅游景點可以增加在網絡平臺的宣傳,等等。而所有的這些基礎設施,對于當地鄉村居民來說,也極大地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條件,減少了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生活習慣差異,促進城市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五)吸引人才參與區域經濟開發
隨著鄉村旅游業的興起,基礎設施的完善,工作崗位的增加,對于現代化人才的需求也得以增強,從而使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吸引大量人才[1]。而隨著外來人口的遷入,人才數量的增加,鄉村地區的經濟增長效率得以提升,外來人才可以促進先進經營思想的交流和先進技術的傳播,甚至推動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實現當地鄉村旅游產品的供給滿足游客需求,刺激上下游產業參與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進一步為鄉村經濟產業聯動的發展提供動能。
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現階段中國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方式,同時對于帶動鄉村經濟產業鏈起到了促進作用。然而,在鄉村經濟產業聯動的實際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需要注意。
(一)鄉村旅游與產業經濟的傳遞效率不高
由于中國現階段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模式,多是由政府或資本主導,而當地村民由于單獨資本實力不強,市場營銷意識、管理知識落后,以及在旅游開發和發展中各自為政的參與形式,這就導致村民在鄉村旅游開發的多個環節受到排斥,許多傳統的民營企業未能及時發現機遇,結合市場創新產品,導致產品與市場需求存在差距,無法分享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
(二)雷同項目較多,缺乏必要引導
在一些小型鄉村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有時存在某些鄉村旅游項目成功后,其他鄉村不顧實際情況,直接模仿。由于鄉村的條件落后,導致經營者缺乏對旅游業整體市場的科學認知,從而盲目開發旅游資源[2]。這些雷同的鄉村旅游項目,使得旅游產品的供給遠超消費者的需求,導致不但無法使鄉村經濟其他產業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甚至還大量浪費了產能,壓低了產品價格,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率。
(三)鄉村勞動者對于旅游服務技術的缺乏
鄉村旅游屬于服務業,其重要因素就包括了提供服務水平的情況。一方面,鄉村勞動者本身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很難提供大量資本參與鄉村旅游的建設,這也是原始的“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產品存在發展瓶頸的原因。另一方面,這部分人群剛剛與城市消費者建立聯系,對于服務城市消費者的專業技能、意識還有待提高。正是由于鄉村勞動者對于這部分技術的缺失,進一步制約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也降低了鄉村旅游產業對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帶動能力。
鄉村振興戰略下,以鄉村旅游來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成為解決農村和農業發展問題的一劑良藥。結合成功案例來看,有效的鄉村旅游產業不僅可以帶動鄉村的周邊地區,還能成為地區經濟的“名片”,發揮良好的社會影響力。鄉村旅游助力鄉村經濟產業聯動發展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注重對基層干部鄉村振興意識的培養
鄉村基層干部作為鄉村地區管理的基層組織,其深入到鄉村群眾之中。因此他們對于群眾的需求更為了解,同時基層干部又是帶領鄉村人民走在致富道路上的領頭人物[3]。要注重鄉村基層政治隊伍的建設,實現基層隊伍職能以及體制的健全,確保基層干部隊伍培養正確的鄉村振興觀念,加深對鄉村旅游等發展途徑的了解,為鄉村旅游的規范化發展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礎和法制保障。
(二)創新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促進成果共享
不斷創新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如采用鄉村旅游共享式發展模式,以鄉村為場所,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機會共享、發展資源使用權共享、發展決策權共享、發展收益的共享為特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利用不同鄉村優美的自然景觀、特殊的生產方式、多彩的民俗風物、獨特的社區氛圍等為旅游內容,以鄉村美麗的特殊性吸引游客,達到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個體、群體、政府三方共享旅游發展成果的模式[4]。使村民加入旅游項目開發中,共享發展成果,做大鄉村旅游市場,升級鄉村招商引資的品質,邀請更有實力的鄉村產業和互聯網企業共同參與鄉村產業經濟的聯動。
(三)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完善鄉村旅游產業結構調整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政府的宏觀調控是確保全國市場經濟繁榮昌盛的有力保證。政府站在全局的角度之上,針對市場整體進行政策引導,可以有效促進鄉村旅游的整體發展。例如,活用大數據信息,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對全國旅游業市場的綜合分析,可以有效得出居民對于旅游需求的傾向,然后根據符合市場需求的鄉村地區進行相應的政策指引和旅游業的開發,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的科技化、數據化,方便政府收集信息和進行管理,使得國家資源得以高效調配。同時,政府可以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扶持當地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從基層政府方面來看,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應根據鄉村不同的資源稟賦,因村施策,為旅游資本引入、村民技能培養、基礎設施完善等,做好政策支持和服務。
(四)注重當地特色旅游資源的開發
中國地大物博,具有960萬 km2的國土面積,并且由56個民族構成。因此,在不同的鄉村地區,會具有不同的優勢旅游資源[5]。例如,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特色便是當地的優勢旅游資源;深處自然中的鄉村,雖然交通不便,但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如高山、湖泊、河流等,便是當地優勢旅游資源;有些鄉村地區存在著歷史遺跡,那么這一地區的優勢旅游資源便是歷史文化景觀;還有些鄉村地區是我國革命圣地,如貴州、延安等地區,那么這一地區便可以將紅色旅游作為主題來開發,如參觀遵義會議舊址、毛主席在延安的故居等。充分挖掘當地旅游特色,樹立旅游主題,并針對優勢進行集中開發,是實現鄉村旅游發展的有效策略之一。以特色化的旅游引導鄉村產業提供特色化的產品,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旅游消費需求,打造富有創新能力的鄉村經濟產業鏈。
(五)轉變思維,積極推動鄉村經濟產業聯動
旅游業本身是一種具有聯動性的產業,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帶動許多產業實現同步發展,最直接的便是酒店業和餐飲業[6]。因此,在政府的引導下,將當地旅游業經營者組織集中起來,形成產業聯盟,減少以前單兵作戰的經營思維。由政府結合國家成熟旅游地區的經驗,進行資源的集中和統一調配,制定相應的產業結構政策,使得當地旅游業朝著共同的方向和目標統一發展,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同步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例如,在旅游景區開發完成之后,可以聘請當地鄉村人民來進行旅游景區的管理工作;建設特色酒店,創造工作崗位,同時可以吸納有條件的鄉村居民合股經營酒店;挖掘當地美食,鼓勵當地居民進行經營,從而為當地旅游業增添亮點;隨著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和受眾群體的增加,注重鄉村地區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可以將鄉村地區優質的旅游資源在互聯網平臺進行大力推廣,同時也能增加鄉村地區與全國各地的聯系,為當地帶來更多機遇。
(六)因勢利導,用優勢條件吸引人才
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中,無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優質資源[7]。因此,在鄉村地區旅游業開展的過程中,吸引優質人才的加入是實現鄉村旅游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以及旅游管理工作高效開展的重要條件。因此,政府可以適當頒布優惠政策,吸引優質人才到鄉村地區工作。這不但利于鄉村地區旅游業在中國現代化市場競爭中增添競爭力,同時也能帶動當地人口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
在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大前提之下,鄉村地區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推動鄉村地區經濟產業的發展和現代化調整,改善鄉村的整體條件,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形成的一種具有科學意義的策略。
[1] 韓向玲.淺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的協調發展[J].甘肅農業,2021(7):55-57.
[2] 汪洋,李俊杰.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產業規劃研究:以湖北襄陽臥龍鎮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21):261-263.
[3] 李娟.產業融合發展視域下鄉村旅游市場營銷的創新對策[J].農業經濟,2019(7):125-126.
[4] 任正實.鄉村旅游共享式發展對旅游創業的推動性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20(36):8.
[5] 周常春,和月月,操婷.政府主導型扶貧模式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研究:以云南3個民族村寨為例[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9(4):88-97.
[6] 焦旭坤,龔瑞平,姚東樸.[C]//2019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統計建模大賽優秀論文集/北京:中國統計教育學會,2019.
[7] 梁倩.鄉村文化旅游扶貧開發模式構建:以貴州省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7(1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