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創新
摘 要:文章對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的現狀與發展對策進行了探究,并提出通過多種招募方式、注重培訓工作、創新多元服務項目、規范文化志愿者獎勵機制等方式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志愿服務質量。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8-0031-02
1 文化志愿者概述
文化志愿是以無償、自愿、利他為前提,具有一定文化專長或者熱心公益文化事業的團隊和個人組織開展的一項志愿服務活動,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引入文化志愿服務不僅能增強圖書館的服務能力,還能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時,文化志愿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的公益屬性彌補了公共圖書館資金不足的問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及《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等相關行業準則和規范都對公共圖書館導入志愿者服務機制提出了具體要求。
2 公共圖書館招募文化志愿者的意義
2.1 促進城鄉基層文化發展,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志愿者隊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效補充,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有效措施。《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要求,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數量的確定應以所在區域服務人口數為依據,每服務人口10,000人~25,000人應配備1名工作人員,而2020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公共圖書館的實際從業人員僅為57,980人,相比我國14.1億人口基數,從業人員缺口巨大。以鄭州市為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鄭州市常住人口為1,260萬人,而鄭州圖書館的年接待讀者量為360萬余人次,市級公共圖書館尚難達到相關標準要求,縣級及以下公共圖書館就更加難以滿足公眾的文化服務需求了。由此可見,鼓勵并組織相關專業文化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和群眾活動,能夠有效緩解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不足、文化活動開展不充分等問題,不僅有利于引導優秀文化人才走向基層、服務基層,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的積極性,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還為企業提供了投身公益、回饋社會的平臺,引導全社會樹立奉獻社會的理念,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2.2 推動志愿者能力提升,促進圖書館服務優化升級
公共圖書館從業者專業能力高低是社會公眾是否認可公共圖書館、能否對公共圖書館產生好感和依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館員和志愿者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推動圖書館服務的優化升級,才能獲得社會公眾的信任,提升他們的依賴度。為更好地向讀者提供閱讀服務,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網絡零距離溝通、線下面對面交流等方式掌握和了解讀者特點及需求,以更加貼近讀者需求的方式開展讀者服務和文化志愿工作。志愿者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提升自我學習能力,不斷完善、創新文化志愿服務方式,促進文化志愿服務質量的提升,公共圖書館可對文化志愿服務活動進行科學設計與規劃,對文化志愿者的服務能力、服務效果等進行評估,從而總結、制定更加完善、更深層次的文化志愿服務方式和內容,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志愿服務。
3 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服務現狀
文化志愿服務已成為公共圖書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圖書館日常管理和閱讀推廣活動中隨處可見文化志愿者的身影。以鄭州圖書館的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為例,2021年上半年該館的志愿活動共計865人次(含社會實踐138人次),志愿者以學生群體為主,主要為讀者提供圖書借閱服務及輔助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定期組織志愿者團隊到社區、養老院、戒毒所等開展讀書分享、關愛慰問、專題展覽等文化志愿服務。2020年年初,在新冠疫情暴發期間,該館組織黨員文化志愿者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配合社區做好防疫工作,為社區群眾宣傳防疫知識,讓群眾感受到堅強的書香力量、文化力量。不可否認的是,相較于其他行業的志愿者,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相對落后,存在諸多問題,如:服務內容參與面廣但缺乏深度;缺乏統一管理平臺,志愿者信息管理不完備;人員流動性大,多以短期服務為主;缺乏配套管理制度,獎勵機制不完善;以學生團體為主,專業文化人才及企業參與度不高等。因此,為使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志愿服務更加完善和成熟,政府和公共圖書館亟須加強頂層設計,進行政策引導,推動文化志愿服務更好地服務于讀者。
4 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志愿服務與創新
4.1 多種招募方式,吸引文化志愿者參與
公共圖書館要提升對文化志愿服務的重視程度,明確圖書館的人才結構和建設規劃,找出自身人才和服務的短板,有針對性地招募、組織、培訓文化志愿者。招募方式可采取多種招募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如:公開招募和定向招募相結合、個人招募和集體招募相結合、階段性招募和長期招募相結合等,并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廣播、報紙等多種平臺和渠道發布招募信息。在公共圖書館提供志愿服務的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公共圖書館應加強與高校的聯系,將大學生穩定引入志愿者隊伍,既可將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帶到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活動當中,促進公共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提升,也有助于大學生更好了解自身專業,實現雙贏。此外,公共圖書館還應加強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針對性招募,如文藝界人士,借助他們的社會影響力擴大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覆蓋面。
4.2 重視培訓工作,提高文化志愿者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高、服務能力強的文化志愿者隊伍是文化志愿服務的基礎,因此公共圖書館要重視志愿者培訓工作,建立系統的培訓機制,通過臨時性、階段性、長期性等多種培訓方式強化志愿者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公共圖書館可結合工作重點設計文化志愿服務內容,通過對各培訓單元內容進行解構與重構,對具體的文化志愿服務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模塊化培訓,幫助志愿者建立清晰的文化志愿服務思路。公共圖書館可采用視頻學習、集中授課、實地觀摩、經驗交流、上崗實訓、知識競賽等多種培訓方法全方位提升志愿者的專業素質,為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提供質量保障。
4.3 多元化服務項目,發揮文化志愿者特長
公共圖書館在文化強國戰略中要積極承擔自身責任,不斷強化業務建設,提供多元化服務項目,滿足讀者的多元文化需求,而來自各行各業的志愿者為圖書館開展多元化服務提供了人才支撐。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冊和退出機制,掌握志愿者的專業特長和志愿時間等信息,加強與志愿者的溝通,形成雙向選擇的動態志愿機制,在志愿服務品牌化、創新服務內容、提升志愿服務參與度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升服務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既為廣大文化志愿者提供深度參與文化志愿服務和展示自己的舞臺,更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場場文化盛宴。
4.4 規范文化志愿者獎勵機制
雖然文化志愿具有公益性和無償性特點,但適當引入獎勵機制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務的熱情。因此,公共圖書館可聯合相關部門定期舉辦優秀文化志愿者評選、優秀閱讀推廣人評選等活動,同時建立廣泛、科學、多角度的評價評選機制,從志愿服務時間、服務次數、服務技能、實際效果、社會反饋等方面科學量化志愿者的實際服務效能,不僅有助于激發志愿者的參與熱情,還能幫助圖書館及時改進志愿服務的方式和內容,為讀者提供更好的志愿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佼,王成成,張洋.文化志愿服務助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傳媒論壇,2021(1):126-127.
[2] 齊穎,李寶玉,曹聰.社區末梢文化輸出中文化志愿者的服務模式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7):20-21.
[3] 劉芳銘.高校志愿服務文化的價值詮釋與培育路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64-66.
(編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1-07-06
作者簡介:李夢雪(1991— ),鄭州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