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社區圖書館;貴陽市;公共文化
摘 要:隨著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力推進,貴陽市文化事業的發展逐步加快并不斷得到革新。文章以基層文化設施社區圖書館的建設為著力點,通過對貴陽市社區圖書館的調研,總結了貴陽市社區圖書館的建設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貴陽市社區圖書館發展的有效路徑,以期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
中圖分類號:G258.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8-0094-03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貴陽市于2016年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隨著示范區的創建和鞏固,貴陽市的公共文化設施得到完善,公共文化供給能力、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圍繞貴陽市社區圖書館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結合貴陽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社區圖書館發展的有效路徑。
1 貴陽市社區圖書館建設模式
1.1 “圖書館小站”
“圖書館小站”是公共圖書館與街道社區或社會力量聯合建設的圖書館。為了解決貴陽市云巖區和南明區公共閱讀空間不足等問題,貴陽市在2014年實施了省市區三級圖書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聯動試點工程,對省、市圖書館和云巖區及南明區文化資源進行了整合,在這兩個城區打造“圖書館小站”項目,以期推動文獻資源共享利用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該項目以貴州省圖書館和貴陽市圖書館為支撐(總館),由社區提供場地、設施和管理人員,以期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借閱服務。目前,貴陽市云巖區和南明區共建設“圖書館小站”59個。“圖書館小站”主要提供借閱服務,較少開展讀者活動,其藏書由貴州省圖書館和貴陽市圖書館進行統一采購、編目、配置和管理,場地由街道社區、商場、餐飲店等提供,總館負責提供業務培訓,“圖書館小站”所在機構或單位安排工作人員或志愿者負責管理工作。“圖書館小站”最初的建設構想是政府每年為各個“圖書館小站”配購500本以上新書,貴州省圖書館和貴陽市圖書館每年為其提供3,000冊以上的圖書[1],“圖書館小站”能與省、市圖書館進行通借通還。但是,“圖書館小站”項目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實現預期的目標。
1.2 社區圖書共享系統
為了吸取“圖書館小站”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貴陽市近兩年秉承“以書易書、共享閱讀”理念,整合政府、圖書館、社會力量三者資源,積極打造了社區圖書共享系統(又名“閱享易棧”“分享書柜”),以期促進政府、圖書館、社會力量三者的良性互動,打通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解決民眾讀書難的問題[2]。該系統是貴陽市基于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打造的一個集圖書共享、借還、購買、數字閱讀于一體的多功能24小時閱讀服務平臺[3]。讀者只要下載“閱享易棧”App或關注“閱享易棧”微信小程序,按照軟件上的操作,就可快速體驗相關服務。目前,貴陽市已建成76個社區圖書共享系統。
1.3 “24小時城市書房”
為了彌補貴陽市云巖區和觀山湖區沒有區級公共圖書館的空白,貴陽市文化和旅游局利用專項經費在兩區建設“24小時城市書房”。2019年,由貴陽市文化和旅游局與云巖區文體廣電旅游局共同建設的貴陽市首家“24小時城市無人書屋”在中天社區建成。該書房打破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為民眾享受圖書館服務提供了便利。目前,貴陽市觀山湖區“24小時城市書房”項目已正式啟動。
2 存在的問題
目前,貴陽市尚未完全建立起結構合理、分布均勻、發展平衡、運作高效、服務優質、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心城區基本沒有形成區、社區(街道)、居委會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郊區和下屬市、區縣級、街道鄉鎮級、村級文化設施基本實現了低標準全覆蓋[4]。雖然貴陽市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試點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沒有形成市圖書館、區(市、縣)圖書館、街道圖書館、居委會(社區)圖書館四級總分館發展模式。貴陽市的社區圖書館普遍存在館舍狹小、經費短缺、管理不善、專業管理人員缺乏、開放時間不確定、圖書更新不及時等問題。
2.1 館舍面積小
目前,貴陽市絕大多數社區圖書館都面臨館舍面積不足的問題。以“圖書館小站”為例,該小站一般設在街道辦事處,面積一般為20平方米左右,甚至部分“圖書館小站”沒有專門的館舍,相關單位僅在社區活動室外面的走廊陳列幾個書架,將其作為社區圖書館。
2.2 經費短缺
雖然近年來貴陽市加大了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基礎薄弱,欠賬較多,文化投入在公共財政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如:2018年貴陽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2,531,154萬元,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7,534萬元,僅占1.09%[5]。與發達地區相比,貴陽市經濟對文化發展的支撐仍顯不足。由于沒有相應的經費增長機制,大部分社區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存在品種單一、更新速度慢等問題,對社區居民沒有吸引力。
2.3 專業管理人員缺乏
雖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與基層文化設施相關的政策和規章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由于貴陽市各社區圖書館缺乏專業管理人員,造成管理不規范、開放時間不確定,無法滿足當地民眾的閱讀需求,甚至部分社區圖書館成為擺設。
2.4 服務形式單一
社區圖書館主要提供自習、室內閱覽和外借服務,較少開展講座、培訓、讀書交流分享等活動。社區圖書館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特色服務欠缺,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3 貴陽市社區圖書館發展對策
3.1 堅持政府主導
作為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政府支持是社區圖書館發展的根本保證,因此,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在社區圖書館建設和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為社區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政府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各個主體的責任,將社區圖書館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和績效管理,保障社區居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
3.2 制定專門的社區圖書館建設政策和規章制度
相關部門可將社區圖書館建設列入地方公共文化發展規劃,為社區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創造條件。除制定宏觀層面的法規外,相關部門還要制定微觀層面的社區圖書館內部規章制度及建設標準,如績效考核制度、獎懲措施、服務規范等,對社區圖書館的館舍面積、硬件設施、文獻資源、人力資源、服務內容等進行硬性規定,從資源保障、運營管理、服務提供、績效評價等方面加強對社區圖書館的管理,推動社區圖書館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均等化建設。
3.3 健全社區圖書館經費保障機制
由于市、區兩級財政對社區圖書館建設、管理和運行的保障力度不夠,導致社區圖書館在設施設備維護、文化服務提供和閱讀活動開展等方面困難重重。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社區圖書館的經費投入,建立健全社區圖書館經費保障機制,積極落實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于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政策;合理劃分市、區(縣、市)、街道各級政府在基層公共文化事業方面的責任,建立逐年增長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保障機制,為社區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及日常運行提供保障[6]。
3.4 傳統閱讀和數字閱讀并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閱讀逐漸成為民眾的主要閱讀方式。因此,社區圖書館要配備電腦等硬件設施,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在為民眾提供紙質資源借閱服務的同時,開展數字閱讀推廣活動,引導和幫助社區居民使用數字資源。
3.5 加強社區圖書館陣地建設
相關部門在提高社區圖書館普及率的同時,要重視社區圖書館的建設質量和后續發展,加強對社區圖書館軟硬件設施的維護和管理,改善社區圖書館的閱讀環境,為社區居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社區圖書館的吸引力。
3.6 加強人力資源建設
相關部門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過給予正式編制、聘用合同制人員、人事代理、提高待遇等方式招聘專職工作人員,建立社區圖書館的人才保障機制。二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培訓,建立培訓上崗制度,將人員培訓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三是加強對社區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管理和考核,完善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提升他們的服務意識、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打造一支懂業務、善管理、服務意識強的人才隊伍。
3.7 加快總分館制建設步伐
市、區(縣、市)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地區中心館的輻射作用,將社區圖書館作為分館,統一配置文獻資源及開展活動,形成市、區(縣、市)、街道、社區(居委會)的多級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體系[7],推動公共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服務效能。
3.8 豐富服務內容
社區圖書館應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活動,滿足不同層次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此外,社區圖書館不僅要為社區居民提供基本的借閱服務,還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居民開展公益文化活動,吸引他們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充分發揮自身職能。
3.9 建立讀者評價反饋機制
社區圖書館要建立健全社區居民文化需求反饋機制,暢通居民文化需求反饋渠道,完善讀者信息收集機制。具體措施如下:社區圖書館要定期或不定期對讀者需求開展調查,充分聽取居民對社區圖書館建設、發展與服務中的意見及建議;建立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反饋機制,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反饋途徑;設置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收集和處理讀者的反饋信息,保證反饋機制的順利運行。
3.10 加強評估
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繁榮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可通過定期評估的方式推動社區圖書館各項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提升社區圖書館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3.11 加強區(縣、市)級圖書館建設
區(縣、市)級圖書館是整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在公共圖書館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相關部門只有把區(縣、市)級圖書館建設好,才能促進街道、社區圖書館的發展。因此,政府應加強區(縣、市)級公共圖書館建設,推動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
4 結語
《“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將推進鄉鎮(街道)、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列為重點任務之一[8],社區圖書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相關部門要以此為契機,將社區圖書館真正建設成社區居民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交流中心和娛樂休閑中心,提升社區居民的信息素養和文化素質,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保障他們的基本文化權益,將文化為民、文化惠民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余珉琨.25個圖書小站免費游書海[N].貴陽晚報,2016-06-14(A14).
[2] 楊鴻敏.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閱享易棧”圖書分享平臺的建設與推廣[J].貴圖學苑,2018(3):1-5.
[3] 劉健.為民辦“十件實事”項目內容:15個社區圖書共享系統投入使用[N].貴陽日報,2018-12-03(A03).
[4] 李世喜.貴陽市公共文化服務公平共享創新發展研究[J].貴圖學苑,2019(4):8-11.
[5] 貴陽市2018年財政決算(草案)報告——附件1:貴陽市2018年決算表及說明[EB/OL].[2021-06-12].http://www.guiyang.gov.cn/zwgk/zdlyxxgkx/czxx_5617 879/sbjyjsjsgjf/201908/t20190823_33268088.html.
[6] 趙莉,田廣琴,李萍.大連市社區圖書館狀況調研及思考[J].圖書館論壇,2012(4):115-119.
[7] 王秀蘭.關注“民生”的文化構成 加快社區圖書館建設[J].新世紀圖書館,2012(9):92-93.
[8] 《“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發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5):31.
(編校:孫新梅)
收稿日期:2021-07-11
作者簡介:汪其英(1987— ),貴州醫科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本文系2018年度貴州醫科大學人文社科理論創新課題研究項目“貴陽市社區圖書館現狀與發展調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XSKLQ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