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業務與機構重組;紙媒融合;圖書館模式
摘 要:文章介紹了我國圖書館業務與機構形態變遷的三個階段,分析了焦作市各級各類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重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未來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重組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推動圖書館事業的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8-0100-03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新媒體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新媒體的媒介形態層出不窮,深刻地改變了原有的社會思維習慣、傳播方式和交往模式。圖書館作為傳統的知識書籍存儲機構,在新媒體時代只有面對現實,主動求變,不斷完善組織架構,設計科學的服務流程,走好紙媒融合之路,才能推動圖書館事業的持續發展。
1 我國圖書館業務與機構主要形態變遷及發展趨勢
圖書館業務與內部機構的關系非常密切,內部機構的設置模式決定圖書館主要業務的開展方式,因此,圖書館要改變業務服務方式,就必須從改革內部機構開始。了解圖書館業務與機構主要形態的變遷過程,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未來圖書館業務與機構的發展趨勢。我國圖書館業務與機構形態變遷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1.1 藏書樓時代
關于圖書館的發展歷程,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政府設立了相應的圖書存放機構,設置了掌管圖書的部門,藏書的地方一般被稱為藏書樓、藏書閣等。這種藏書方式一直延續到清朝晚期,不同朝代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本質沒變,藏書樓、藏書閣作為官府的一級機構,所藏書籍主要為官家所用,不對平民開放,處于一種封閉狀態。
1.2 傳統紙質時代
近現代以來,傳統的藏書機構走向瓦解,逐步被面向大眾的公共圖書館所取代。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對文化工作越來越重視,公共圖書館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這一階段的公共圖書館藏書以紙質文獻為主,內部機構主要圍繞紙質文獻的處理流程加以設置,包括采訪、編目、流通、閱覽等部門,對內主要是紙質文獻的處理,對外主要是為讀者提供借閱服務[1]。
1.3 網絡時代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圖書館的存在形態和服務模式帶來了挑戰。一方面,網絡時代圖書館既需要收藏紙質文獻,也需要收藏電子文獻,數字圖書館由此誕生;另一方面,為了滿足讀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圖書館積極改變原有的機構設置和服務模式,在對傳統部門進行整合調整的基礎上增設了情報服務、研究輔導、數字化館藏等新的職能部門,除了為讀者提供傳統借閱服務,還增加了信息咨詢、文獻獲取培訓、數字閱覽等新的服務內容。
2 焦作市各級各類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重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焦作市各級各類圖書館主動適應網絡時代帶來的新變化,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并結合實際,在圖書館機構設置和業務流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以期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2.1 焦作市的各級各類圖書館
焦作市的各級各類圖書館主要有:一是公共圖書館。目前,焦作市、縣兩級均建有公共圖書館,面向廣大群眾免費開放,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有力地促進了焦作經濟文化水平的提升。二是大學圖書館。河南理工大學、焦作大學、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及各類專業技術學校、各級黨校等都建有獨立的圖書館,對于促進焦作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專業圖書館(室)。這類圖書館(室)主要是為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學術性的文獻資源,對于推動科研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四是企業圖書館(室)。這類圖書館(室)屬于一些大中型企業的內部圖書館(室),目前,焦作市僅有中鋁集團、多氟多等幾家大型企業保留了圖書館(室)。
2.2 焦作市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重組實踐
在業務模式創新方面,焦作市圖書館積極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利用數字化網絡,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設置專門的圖書專欄,根據讀者的需求開展定向服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展示一般服務內容,方便用戶獲取信息。焦作市圖書館在網站、微信公眾號開設公告通知、講座預告、新書速遞、讀者心聲等專區,主動向讀者推送最新的活動信息及圖書信息,提升了讀者的檢索效率,節省了讀者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讀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二是展示特色服務內容。近年來,焦作市圖書館通過網絡微服務大廳,創建了移動閱讀、一網讀盡等特色欄目,宣傳推廣特色館藏資源,引導讀者了解當地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為讀者提供了高質量的網絡服務[2]。
在機構設置方面,焦作市圖書館主動應對網絡技術帶來的讀者信息需求變化,逐步從以“文獻流”為核心向以“信息流”為核心轉變,對傳統機構部門行了調整整合,根據讀者的信息服務需求增設了一些新的職能部門,如輔導部、網絡技術部、信息咨詢和培訓部等,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網上圖書借閱、24小時數字圖書館、暑期延時借閱等服務,滿足了讀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2.3 業務與機構重組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焦作市的各級圖書館在業務流程改革和組織機構設置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設施落后。焦作市的各級圖書館多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館內設施比較陳舊,服務功能不夠完善,館舍建筑面積的差距較大,如:孟州市圖書館僅有1,000平方米,修武縣圖書館有5,600平方米,建筑規模小的圖書館的容納量少,發展空間嚴重不足。二是資金投入不足、人才匱乏。由于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圖書館的許多技術改造計劃難以實施,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熟悉業務、懂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匱乏,一方面,圖書館原有管理人員的服務能力特別是網絡管理服務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在待遇方面沒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圖書館的管理服務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三是機構設置不合理,業務開展不夠全面,圖書館無法適應紙媒融合時代讀者的需求變化。
3 面向未來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重組的對策探究
一切行業發展的動力都離不開民眾的支持,焦作市的各級各類圖書館應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圖書館業務創新與機構重組,完善各種功能設施,創新服務模式,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3.1 加大投入,完善功能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圖書館必然會由以紙質資源為主向以數字資源為主的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轉變,而焦作市現有的圖書館大都是按傳統服務模式建設的,無論是館舍面積還是技術設備,都不能滿足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需要。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建或改建、擴建圖書館,使圖書館在軟硬件設施上與數字圖書館的功能相配套。
3.2 梳理業務,重塑流程
焦作市的各級各類圖書館應加強對未來圖書館發展趨勢的研究,對現有業務進行認真梳理,逐步淘汰落后、不受讀者歡迎的業務服務模式,開辟新的業務服務渠道,推動圖書館業務從單一、封閉型向多樣、開放型轉變。焦作市的各級各類圖書館還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打破傳統紙質時代的圖書借閱服務觀念,為讀者提供電子資源、信息查詢、培訓輔導等全方位、深層次的數字化信息服務。此外,焦作市的各級各類圖書館要以改善環境為前提,打破傳統的固定場所、區域文獻處理的觀念,基于數字網絡技術,探索提供零距離、全覆蓋的數字化、自動化服務[3]。
3.3 強化管理,優化機構體系
互聯網時代,讀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圖書館原有的以紙質資源處理利用為主的管理架構,既不能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也無法適應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要求。因此,焦作市各級各類圖書館要根據圖書館業務變化的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打破原有的組織架構模式,加大調整整合力度,及時增設新的機構,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提升管理服務效率。
3.4 夯實根基,培育人才
人才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決定一家圖書館競爭力、影響力的根本因素。因此,焦作市各級各類圖書館要在對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進行優化重組的基礎上,重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提升現有管理人員的互聯網管理服務能力;通過完善人才引進配套措施,吸引優秀人才,為未來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重組提供人才支撐。
4 推動紙媒融合時代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重組的啟示
紙媒融合時代,圖書館業務模式的創新與機構的重組,既能拓寬信息傳播渠道,也能提升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因此,圖書館不僅要以滿足讀者需求為服務目標,構建科學的業務流程,合理設置不同的機構部門,科學分析地區情況,充分發揮館藏資源優勢,形成獨具特色的服務內容,繼承公共服務精神,完善數字服務系統,為讀者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還要打破以往的行業思維界限,擴大服務范圍,改變服務理念,掌握紙媒融合時代圖書館服務的特點和規律,為讀者打開全新的數字服務窗口。
參考文獻:
[1] 于純良.國內大學圖書館業務流程再造與機構重組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6):133-135.
[2] 陳能華,龔蛟騰,肖冬梅.圖書館業務流程重組與機構設置的一般模式[J].圖書館,2004(6):70-73.
[3] 朱強,別立謙.面向未來的大學圖書館業務與機構重組: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2):22-23.
(編校:孫新梅)
收稿日期:2021-07-15
作者簡介:王桂琴(1971— ),焦作市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