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靜
關鍵詞:圖書館;人工智能;深度推廣
摘 要:人工智能(AI)的參與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巨大變革,在自動借還系統、有聲讀物、閱讀環境調節等多方面都顯示出人工智能的巨大作用。文章闡述了人工智能的特征及其在閱讀推廣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圖書館閱讀深度推廣中的服務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8-0116-03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簡稱AI,是一門集智能研究、開發、方法為一體的新興科學技術。人工智能具備計算、感知、認知等功能,能夠實現行為模擬、感官模擬、聯想推理等功能。隨著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成熟,人工智能技術在情報收集分析、讀者調查、智能服務等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圖書館閱讀深度推廣方面,人工智能也大有可為。
1 人工智能與圖書館
1.1 AI的發展與特征分析
人工智能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技術,已在很多領域應用并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從提出到廣泛應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首先,人工智能在初期依靠自身強大的存儲和運算能力合理運用已有數據資源,能對人的簡單行為進行模仿;其次,人工智能利用計算機對人眼、耳等器官的模擬,使計算機“能聽會看”,實現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功能;再次,人工智能比感知功能更進一步,能夠實現對存儲資源的組織、整理、運用,實現了計算機“能理解、會思考、巧表達”的功能。目前人工智能分為三個層級,即狹義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超級人工智能。狹義人工智能能夠完成基礎指令,如蘋果系統中的Siri對話及指令實現;通用人工智能能夠完成人類復雜的動作或指令,如智能駕駛技術等;超級人工智能已經超越了現階段人類大腦的思維水平,能夠實現方法創新、通用識別及社交對話等。
1.2 人工智能與圖書館
《國際圖聯趨勢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將會對未來圖書館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既可以用于文獻資源的整合與圖書情報收集,又可以用于讀者深度服務中的讀者興趣、愛好等個性化信息收集,為讀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隨著人工智能的深度發展與應用,圖書館空間建設、資源建設、館員發展、讀者服務等多方面的功能將會更加完善。
1.3 人工智能在全民閱讀推廣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將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人工智能在閱讀推廣方面將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基礎功能服務上,人工智能將會替代館員的絕大部分人工服務,升級傳統服務功能;其次,在融合性上,人工智能能夠大幅推進閱讀推廣要素和推廣過程的融合;再次,在推廣效果上,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提升管理環節的有效性提升整體推廣質量。
2 人工智能在閱讀推廣中的基礎功能
2.1 人工智能識別服務功能
人工智能技術是傳統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轉型的必要工具。人工智能已經能夠替代大部分館員的人工服務項目,如圖書的日常采編、圖書情報咨詢、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等均實現了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南京大學圖書館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研發的智能機器人“圖寶”,能夠實時提供每本圖書的位置信息,節省了館員尋找圖書的時間和勞動量。浙江理工大學圖書館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將學生的一卡通信息與人臉綁定,實現了刷臉進館,節省了學生取卡、排隊的時間。
2.2 人工智能互動服務功能
自智慧圖書館理念被提出以來,圖書館在服務、信息、技術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度革新,人工智能的參與度很高,且在閱讀推廣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型圖書館采用了條形碼及RFID技術,建立了自動借還系統,實現了絕大多數圖書的全天候自助式借還服務。在文獻檢索上,人工智能語音機器人能夠實現簡單的人機對話,讀者能夠通過語音輸入的方式檢索相關文獻。此外,圖書館還使用了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設備,如人工智能調光系統、人工智能控溫系統等,能夠根據室外情況及讀者需求調節室內光線與溫度,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圖書館人工智能設備的使用極大地提升了讀者服務效率和閱讀舒適度。
2.3 人工智能推選服務功能
人工智能具有學習和模仿能力,類比人的神經網絡系統,能夠在海量的圖書資源中根據讀者提供的模糊信息查找和篩選符合其需求的文獻資料。傳統的圖書查找模式基于人工服務逐級選擇與遞交,查找速度慢且相關性偏低,很容易出現失誤。人工智能技術為文獻查找提供了簡單、高效、便捷的途徑。人工智能迫使傳統讀者服務不斷變革,利用新技術分析、推測讀者閱讀興趣,根據自身的資源為讀者精準推薦相關度較高的文獻資源或服務內容。當前,較先進的圖書館都有自己的智能服務系統,這些智能服務系統能夠根據讀者的點擊量和閱讀頻次確定讀者的閱讀偏好和關注焦點,智能模擬生成閱讀計劃,并為讀者定期推送該計劃。
3 人工智能在閱讀推廣中的重要應用
3.1 促進各項閱讀推廣要素完美融合
一般而言,閱讀推廣包含四個要素,即閱讀環境、原則、方式和群體。讀者的閱讀環境已經由原來的到館閱讀或整體式閱讀逐漸向碎片化閱讀轉變,閱讀重點也隨之朝著趣味性、需求性等方面轉變,閱讀方式由原來的紙質書籍朝著數字化、移動化方向發展,閱讀群體也更加廣泛。人工智能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促進各項閱讀推廣要素的融合:在閱讀環境和原則上,人工智能能夠借助云技術模擬人工神經網絡,根據讀者的網上閱覽痕跡精準分析讀者的閱讀偏好,掌握其閱讀特征,篩選出相關內容,并推送到讀者的移動閱讀終端。在閱讀方式和群體上,人工智能的介入使知識信息朝著音頻、視頻等形式延展,讀者在乘坐地鐵時也可以觀看短視頻或聽取音頻,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獲得信息。人工智能極大地促進了閱讀推廣各要素之間的融合,實現了傳統閱讀推廣與現代智能閱讀推廣的順暢銜接。
3.2 促進閱讀推廣環節的融合
目前,我國處于信息化時代,網絡化和智能化是主要特征,全媒體技術使信息的傳播更加多元化,圖書館閱讀推廣也應與時俱進,提升各個環節的服務效率,使閱讀推廣具備更佳的形式、更廣的范圍和更高的水平。人工智能能夠增強閱讀服務、信息篩選、閱讀反饋等環節的相關性,利用大數據與云技術實現文獻與文獻、文獻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的相互關聯,這也是智慧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工智能使讀者成為閱讀的主體,讀者的閱讀愿望能夠直接被反饋到圖書館,采購部門根據讀者偏好采購相關書籍,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文獻資源。此外,人工智能在讀者信息分析方面顯示出較高的精準性,通過分析讀者的瀏覽痕跡分析讀者的潛在閱讀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智慧服務,為讀者訂制針對性強的個人閱讀方案。
4 AI視角下圖書館閱讀深度推廣策略分析
4.1 借助大數據技術精準策劃出版,提升閱讀推廣精度
人工智能利用大數據技術的計算精準性和運算速度優勢獲取讀者的閱讀偏好,并以此為基礎重新策劃選題,出版更加符合讀者需求的讀物。當前,基于大數據的選題策劃模式包含“協議共享+電商大數據”模式、“自建社交平臺+用戶行為數據”選題模式、“數據采集站+行業情報數據”模式和“信息交換平臺+出版物市場信息數據”等四種模式。當前,我國主要應用以上幾種選題策劃模式進行衍生讀物的出版,如:當當網與某出版社合作策劃出版了針對少兒讀者的圖書《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該書的閱讀反響良好,受到了兒童的喜愛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4.2 智能合成語音資料,拓展閱讀推廣形式
智能技術的深度發展契合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品位。CNNIC數據顯示,至2019年12月31日,我國有聲讀者超2.93億,喜馬拉雅、懶人聽書等已經成為民眾必備的手機App。人工智能助力文字信息變身有聲讀物,并使有聲文獻的獲取變得更加便捷,合成和制作周期也不斷縮短,成本大幅降低,促進了有聲讀物的普及。此外,有聲讀物的普及也利于特殊群體接觸閱讀。
4.3 智能引導閱讀步驟,接納閱讀邊緣群體
閱讀如同寫作一樣,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文化功底,讀者在閱讀文獻時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解和記憶技巧,這也是讀者在閱讀之初面對的主要障礙之一。盡管各種讀物一再將抽象的信息具體化,并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表達出來,但實際效果有限。圖書館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研發智能閱讀助手軟件,為讀者提供移動閱讀(含音頻)、重難點講解、邊緣學科知識補充、相關講座與VR/AR體驗等一系列視頻服務,支持讀者與智能助手之間的語音互動,讀者可以向智能助手提出各種講解要求,獲取多種幫助。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閱讀助手軟件能夠有效降低邊緣讀者的閱讀障礙,接納更多的閱讀群體。
5 結語
人工智能與讀者服務的深度融合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工智能也將成為圖書館優化自身服務水平的得力助手。圖書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經歷了由淺入深的過程,從最初的基礎功能替代到現階段促進各要素和環節的順暢銜接。圖書館可以有效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策劃出版物,拓展文獻形式,引導邊緣群體參與閱讀,使閱讀推廣活動朝著縱深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東霞.替代、融合與提升:人工智能在全民閱讀推廣中的三重作用[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2):99-102.
[2] 宮平.人工智能在圖書館繪本閱讀領域的應用模式探索[J].圖書館學研究,2020(2):88-92,101.
[3] 于琳.我國圖書館界關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綜述[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9(8):5-9,31.
[4] 周國清,陳暖.編輯主體+AI+全民閱讀:簡析一種閱讀推廣新思路[J].科技與出版,2019(5):122-126.
[5] 徐清華.碎片化閱讀時代下的經典閱讀推廣探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3):155-157.
(編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21-07-10
作者簡介:衣 靜(1985— ),煙臺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