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偉鵬 薛亮
摘? 要:近年來,國內電子商務平臺逐漸建設成熟并帶動了冷鏈物流業的發展,人們開始關注和重視冷鏈物流的發展,并進行深入研究。因此,為了總結分析國內冷鏈物流研究現狀,文章將以“冷鏈物流”和“電子商務”為主題檢索條件,搜集了2006至2020年間中國知網上關于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的期刊文章,分析了國內主要學者的研究方向,指出了目前我國關于冷鏈物流研究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缺少對醫藥物流方面的研究和缺少實例數據的支撐。最后對我國冷鏈物流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總結,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電子商務;配送模式;醫藥冷鏈
中圖分類號:F713.365.1?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platform has driven the growth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the research on cold chain logistic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aking“cold chain logistics”and“e-commerce”as the search conditions, 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journal articles on e-commerce cold chain logistics from 2006 to 2020, analyz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major domestic scholar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on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China at present, mainly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and the lack of support of case data. Finall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China is summariz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e-commerce; distribution mode; medicine cold chain
0? 引? 言
電子商務的出現,推動了我國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隨著生鮮電商的崛起,整個社會對冷鏈物流需求再次爆發式增長。2019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2 554.5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31%。與之對應的是冷鏈物流運輸市場的不斷擴大,根據有關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5 000億元[1]。目前,電商平臺已經成為了我國冷鏈物流企業的主要業務來源之一。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對冷鏈物流的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著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同時冷鏈物流服務的不斷改進也使得電商平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冷鏈物流已經成為生鮮市場不可或缺的環節。2006年之前關于冷鏈物流的研究文獻較少,之后電子商務進入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時期,帶動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學者開始注重結合電子商務對冷鏈物流進行研究。
目前我國學者對于電子商務環境下冷鏈物流配送模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郭麗娜[2]將冷鏈配送模式分為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逐步增進與三方物流企業的合作,最終建立一個橫向或者縱向的聯盟。許志科[3]提出借助電子商務打造一個系統化的物流渠道,將農產品采取線上電商銷售,線下采用第三方物流企業配送的模式。王慧穎[4]提出在生鮮冷鏈運輸中應用RFID、GIS等先進技術實現對物流過程的實時監控,并且構建一個冷鏈運輸網絡,逐步將每個生鮮電商企業包含在內,最后形成一個全國性的運輸網絡信息共享平臺。萬玉龍[5]以新冠疫情為研究背景,為探究后疫情時代生鮮產品冷鏈物流信息體系的建設,主要從新型區間結構出發,指出影響信息體系的三個決定因素:信息可追溯、全程信息流、信息標準化,并提出加強政府在疫情期間對生鮮食品監控的相關建議。
國內對于冷鏈物流配送模式方面的研究已經趨于成熟,主要集中在對第三方企業配送模式、線上電商銷售、信息技術應用以及特殊時期的冷鏈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探討。而對于冷鏈物流發展形式分析的文章較少。因此本文搜集了中國知網上面從2006年到2020年間電子商務背景下冷鏈物流的相關期刊文獻,總結了國內學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側重點,接著分析了目前我國學者關于冷鏈物流研究的不足之處,最后展望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1? 數據來源與分析
1.1? 數據來源。本文的主要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知網是中國最大的學術期刊收錄庫,同時在世界上也處于領先地位,因此本次選擇知網作為主要的數據來源。此外,由于一篇文章會包含多個主題,在知網進行檢索的時候會出現數據的交叉重復,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本文在檢索的時候僅考慮核心主題,過濾掉次要主題后進行有序分類。
一般來說,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內容往往可以通過論文題目反映出來,所以在本次數據搜集過程中,選擇以“冷鏈物流”和“電子商務”為主要檢索詞且使用“AND”連接,進行精確查詢檢索,最后收集到386份研究文獻為本次分析的總樣本。研究文獻年份分布情況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2006年之后關于電子商務背景下冷鏈物流的發文數量都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013年至2014年的發文數量增長趨勢較為明顯,并于2016年到達一個極大值。一個社會熱點的出現,隨之而來的就是與其相關研究文獻的增長。2016年山東省發生了疫苗失活事件,造成失活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疫苗運輸的過程中沒有采用全程冷鏈。因此2016年關于冷鏈物流的發文數量有明顯的增長。
在2016年發文數量達到峰值后,在接下來的2017~2019年期間,國內有關于電商冷鏈物流的研究文獻數量保持30篇及以上,研究成果相對較多,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冷鏈物流運輸的需求逐漸增多,因此相關的文獻研究也進一步深入,研究成果變得豐碩。
圖1中2020年的數據只統計到9月份,因此發文量還較少,由于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各地采取封閉措施,人們基本生活需要的農產品和水產品只能通過網購,電商冷鏈物流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熱點事件對研究帶來的影響具有滯后性,故預測國內今年關于電商冷鏈物流的研究文獻數量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2? 發文機構統計。從表1可以看出,發文數量超過5篇的機構只有湖南農業大學。大多數高校的發文數量都是3篇或者4篇。此次前十名榜單均為高等院校,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對于冷鏈物流的研究不能只依賴高等院校,國家各物流部門也需要積極地參與到冷鏈物流的研究中,畢竟很多方面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出臺政策來解決。從地域分布來看,這些高校遍布全國各地,沒有出現明顯的城市聚集現象,說明國內對冷鏈物流的研究正在普及。從城市的發達程度來看,一二線城市較多,說明發達城市對冷鏈物流的關注較為集中,其次是三四線城市對冷鏈物流的關注度也在提升。
1.3? 文獻來源統計。表2反映的是文獻的主要來源。從中可以看出,發文量最多的期刊是物流工程與管理,總共發文19篇;其次中國商論、電子商務、物流科技等3個期刊的發文量也都在10篇及以上;此外,除了與物流和電子商務相關的期刊,還有農村經濟與科技的期刊,由于電子商務與冷鏈物流相結合的最初產物就是電商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因此冷鏈物流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研究對象,并且研究成果也較為豐碩可觀。
2? 研究現狀分析
將收集篩選得出來的386篇文章根據研究方向大致按照4個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電商農產品冷鏈、電商水產品冷鏈、醫藥品冷鏈和發展對策研究分析。相關研究主題及年份分布見表3。
2.1? 電子商務帶動了對農產品冷鏈的研究。電子商務的出現帶動了農產品交易量的迅速增加,同時對農產品冷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學者也開始注重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從表3可以看出從2006年到2020年間,我國關于農產品的研究文獻共計181篇,占總發文數量的46.89%。其中學者丁五犇[6]在針對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環節中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的問題上,提出將冷鏈物流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納入國家信用評價體系,同時倡導市場管理局要把冷鏈物流環節的溫度監測作為重點監測對象。
雖然國內學者對于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了反復研究,但是沒有給出實質性的建議,大部分都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比如眾多學者都意識到國內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可是卻無法給出具體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潘夢婷和黃新慧[7]等人認為國內農產品的冷鏈物流缺少總體的規劃,他們給出建議就是加強政策支持、統籌規劃以及整合物流資源等,這些提議在短時間內很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2? 對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研究。2006年到2020年間,國內關于電商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研究文獻共有121篇,占發文總量的31.35%,且集中發文年份是2015~2017年。其中,大多數學者研究的重點是如何保證運輸過程的全程冷鏈。謝清玲[8]認為不僅要注重水產品“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應該注重“最初一公里”產地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樣能夠從源頭保證水產品的質量。耿瑞[9]針對我國水產品冷鏈物流環節中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問題,提出將RFID、GIS、EFT及傳感技術運用到水產品的冷鏈物流運輸之中。
2.3? 對發展對策的研究。國內學者對于電商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的研究主要是對配送模式的分析。根據表3的數據顯示:在2006年到2020年間,國內關于冷鏈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文獻有54篇,占總發文的13.99%。多數學者都建議采取共同配送的模式,潘永明[10]認為改進冷鏈物流配送模式的核心就是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這樣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符瑜也指出我國未來冷鏈物流的發展方向就是共同配送;在針對冷鏈過程中容易出現斷鏈的情況,建議利用冷藏車進行干線運輸,在終端使用保溫箱進行配送。王長瓊[11]等人在減少冷鏈物流對環境的污染以及提高配送效率方面,提出了一種基于冷鏈低碳選址問題優化模型,并得出了將原貨和冷藏貨混合在一輛車內的冷鏈物流的性能優于采用不同類型貨物必須分開服務的結論。
2.4? 對醫藥冷鏈物流的研究。從表3中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醫藥方面的冷鏈物流研究較少。2006年至2020年間國內結合電商對醫藥冷鏈物流的研究文獻只有30篇,占總發文比重的7.77%。目前,網絡銷售已經成為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之一,隨著阿里健康進軍電商醫藥界,不僅能夠在線診斷,還能在線開處方,避免了去醫院排隊的問題,因此深受年輕人的青睞。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醫藥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問題。醫藥冷鏈物流作為冷鏈行業金字塔的頂端,對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把控尤為重要。如疫苗在儲存和運輸的全過程中必須恒定在2~8℃之間。稍微有一個環節脫離了冷鏈或者是溫度達不到規定的區間,就會造成疫苗失去活性。因此,如何保證某些特殊的藥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全程冷鏈成為關鍵。黃浩翔[12]提出將RFID電子標簽技術應用到醫藥品的配送過程中,來實現對藥品位置的掌握和實時溫度的監測。葛虎[13]認為改進醫藥冷鏈物流的關鍵在于基礎設施設備的改進,如加大醫藥冷庫的建設規模并對冷藏箱的性能進行改進,以此來實現整個配送過程的全程冷鏈。醫藥的冷鏈系統非常脆弱,越是接近供應鏈的末端,風險就越大,因此國內的學者應該注重對這方面的研究。
3? 總結與展望
通過對2006~2020年間的研究情況分析后發現,國內學者對于電商冷鏈物流的研究在不斷的發展和補充,研究內容也從最初的單一變得豐富。在冷鏈物流的配送模式以及基礎的理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第一點是對冷鏈物流的研究多以敘述理論為主,缺少實例和數據的支撐。以后的研究方向應該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形式,如結合一個具體的電商企業來研究如何改進冷鏈物流的運作模式,這樣可使研究成果更加飽滿;第二點是過于側重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研究,忽視了醫藥冷鏈物流的重要性。近年來醫藥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得到空前改善,規模相比之前也有所擴大。目前,第一批新型冠狀肺炎疫苗已經問世,給冷鏈物流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相關機構預計國內的疫苗需求量將達到20億支。而在后疫情時期,冷鏈物流的研究地位仍然是舉足輕重的,需要對醫藥品、生鮮等方面的生活必需品配送模式進行改進,保證供需平衡的同時保障產品不受污染,從而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在醫藥冷鏈物流高度發達的情況下,與之相關研究就顯得跟不上需要,所以我國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該重點向醫藥冷鏈物流方面傾斜。
我國物流產業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行業內部加速了轉型與升級,冷鏈物流也從附屬地位急劇上升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與熱點,對冷鏈物流的相關研究顯得越來越重要。未來對于冷鏈物流的研究應該拓展思路,采用多樣化的研究方法,更加全面地來研究冷鏈物流,為促進國內冷鏈物流體系的發展提供有效借鑒。
參考文獻:
[1] 曹慧,鄭琰,王慧穎. 冷鏈物流運營模式對比分析——以雙匯物流、每日優鮮、順豐冷運為例[J]. 電子商務,2019(6):3-4.
[2] 郭麗娜. 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組織模式研究[J]. 改革與戰略,2015,31(10):101-104.
[3] 許智科. 新零售背景下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6):34-36.
[4] 王慧穎,鄭琰. 物聯網技術在生鮮電商中的應用[J]. 電子商務,2019(9):54-55.
[5] 萬玉龍. 后疫情時代生鮮產品冷鏈物流的區間結構和信息體系構建[J]. 商業經濟研究,2020(24):86-90.
[6] 丁五犇. 基于安全可持續視角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6):56-58.
[7] 黃新慧,余利娥,王紅艷. 宿州市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化策略[J]. 商場現代化,2020(14):41-43.
[8] 謝清玲,張文峰,曾濤. 廣東省水產品冷鏈物流供需現狀分析[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4):96-99.
[9] 耿瑞,王宇光,馬林,等. 電商視角下中國水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及趨勢[J]. 農業展望,2020,16(6):103-109.
[10] 潘永明,陳靜. 冷鏈物流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1):47-48,46.
[11] 王長瓊,孫藝嘉. 基于碳配額交易的食品冷鏈物流配送路徑優化模型[J]. 物流技術,2020,39(7):97-102.
[12] 黃浩翔. 淺析國內醫藥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3):9-10.
[13] 葛虎,鄭琰. 醫藥冷鏈物流現狀及問題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6):13-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