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雅 翟立藝 周宛蓉
摘? 要:通過對創新創業教育與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研究文獻的分析,結合地方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促進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融合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物流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ques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1? 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1.1?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綜述。自2010年起,在“以創帶就”的政策指引下,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逐年上升。國內學者在運作模式、評價機制等方面都開展了積極的研究。2016年,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方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以“創新創業教育”為關鍵詞在知網進行搜索,在CSSCI和北大核心收錄的期刊中,2005~2020年期間研究文獻的數量分別達到1 105篇和2 157篇。在兩大核心期刊的發表年度分布中,發現2016年度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文獻數量明顯增加,由2015年的173篇突增到2016年的354篇。直到2020年,年發文量都在250篇以上。學者們的研究熱情高漲,在各個維度進行思想的碰撞。劉坤、李繼懷[1](2016)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要實行分類指導,分層次進行,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實行導師制模式,學生直接與創新創業項目對接,不再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馬永斌、柏喆[2](2016)則認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課程體系,當務之急是構建一個系統的開放式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來解決部分專業無實踐課程和創業課程不被重視的問題。之后的研究在此前的基礎上進行了辯證分析,尹國俊等人[3](2019)認為應依據廣譜式創新創業理論,通過師生共創舞動并融合知識鏈和實踐鏈,構建師生共創創新創業教育雙螺旋模式。
以往的很多研究關注了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模式的問題,近年來也逐漸有學者認識到“雙創”教育中過于形式化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過于注重表面化,機械地與專業教育聯系在一起,強調了未來應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同時,創新創業教育缺少實證性和針對性,沒有在實踐層面與專業教育達到融合。
1.2? 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研究綜述。時代的發展要求必然會使物流管理專業具有實踐性和知識性,因而各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實踐探索獲得到了廣大學者的關注。有些學者通過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中的人才培養、教學實踐改革、教育融合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尋求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發展。趙世同、查華超[4](2017)指出了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將學校、企業、學生、專業等進行聯系,能夠進一步優化高校教育教學培養的方案、模式及質量。劉川峰[5](2020)提出了政府政策支持、強化教培體系、建設實訓基地等措施對物流專業教學進行實踐改革。劉文芳[6](2019)則主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利用“互聯網+”從專業定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著手,探索適合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和培養模式的實踐改革。而趙建鳳[7](2018)提出從創業教育實訓入手,對合伙式創業實訓模式進行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論證,以期為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探索符合經濟發展的創業實訓模式。
雖然許多學者關注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在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嘗試和改革,但仍未解決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踐教育教學效果還不太理想。近年來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背后仍然存在問題,創新創業教育與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融合發展將有助于地方高校深入開展科學建設物流專業教育,提升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 地方高校專業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
2.1? 人才培養與現實發展脫節。在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人才培養與現實發展脫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具體表現為職業精神、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與市場需求脫節。企業需要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而地方高校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沒有重點大學的學生踏實,技能掌握方面,不如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扎實。與此同時,地方高校的相關專業設置的更新變化,趕不上現實經濟社會中產業發展和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帶來的技能提升需求。其次,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實踐脫節。一些地方高校想通過讓學生實質性開公司來突破創新創業教育,但效果不夠理想,由于缺乏企業家精神,創新和創業成功的機率較低。而實質上,大學最根本的是需要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品格,從而提升創新創業精神,引導其具有創新思維,為步入社會創新創業做準備。
2.2? 畢業生就業呈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困境。根據麥可思發布《教育藍皮書》中的數據表明,2016年地方高校初次就業率僅為71.4%,低于重點本科(“211”及“985”高校)的75.5%和高職高專的78.1%。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1.5%。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1.0%)持續緩慢下降,較2014屆(92.6%)下降1.6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為92.0%,較2014屆(91.5%)上升0.5個百分點[8]。地方本科院校,特別是1999年以來新建地方高校,已連年面臨就業率低,專業對口率低,就業質量不高的生存窘狀。《教育藍皮書》的數據說明,在新經濟形勢下,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相較高職高專學生就業率而言較低,地方高校急需向應用型、技術型本科轉型。
2.3? 創新創業人才的緊缺。2011年,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以“千人計劃”為龍頭,鼓勵各大國有機構、各類企業和園區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2014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愿景。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大學生回信以來,進一步指明了辦賽方向,將大賽推向新的高度。2020年11月17日,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共有來自國內外117個國家和地區,4 186所學校的147萬個項目,631萬人報名參賽,這是一場真正的百國千校的國際大賽,極大提振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與熱情[9]。
然而,據相關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應用型地方高校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有較強的意愿,但學校開設的課程卻較少,本科生畢業必須修滿160學分,創新創業課程所占學分僅為2學分,僅占比學科課程的1.25%。與此同時,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室建設不足且不規范,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和經費相對缺乏。基于這些現實因素,高校很難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導致當前創新創業人才緊缺。
3? 促進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對策
3.1? 構建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和實踐嵌入企業用人需求的運作模式。地方高校物流管理課題教學和實踐主要由專業基礎教學、物流相關技能提升和物流管理綜合能力培養三方面組成。專業基礎教學是進行一切實踐性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們掌握專業知識的主要環節。
然而,在物流管理專業課堂基礎教學中,專業老師主要用傳統的講授方式進行教學,較少教師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現實很好地結合。為將學生所學與社會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需求銜接起來,構建物流管理專業課堂教學和實踐嵌入企業用人需求的運作模式可從三個方面進行:(1)在教學方式上,通過實例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實際操作所遇到的難題,讓學生更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規劃物流系統課程時,老師可以通過一些媒體軟件讓學生了解物流企業的運作方式,然后進入綜合性的物流課程學習。(2)根據課程采用實訓方式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可以在實驗室進行針對性和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培訓。比如在《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學習中,通過物流綜合實訓方式,讓學生掌握如何制定貨物計劃、驗收、庫存等各個環節的相關操作,了解立體倉庫中各個設備的工藝。物流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模擬沙盤實訓,讓學生在模擬中理解和掌握商業行業運作中備貨、運輸、倉儲、物料搬運、配送、物流網絡設計、存貨管理、供應、需求計劃、以及客戶服務水平確定等各個環節的相關操作。(3)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的業務特色,建立與專業課程內容相應的校外實習和即時參觀考查基地,讓學生可以深入項目的研究工作,把所學知識及時應用到現實問題處理中,所學有所用,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融合,形成較為突出的現場分析能力、處理能力、解決能力。
3.2? 構建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互動融合的運作機制。構建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互動融合發展的機制,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1)以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為主體,在人才培養體系課程設置中,從課程教學、相關企業參觀考查、企業見習、學科競賽等方面融入創新創業思維和理論體系。為更好促進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能協同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地方高校可邀請達到3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到學校以講座、創新創業導師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和指導。同時,每年度派出專業年輕老師到企業掛職2到4周時間,讓本校專業教師在操作物流企業現實應用等方面能緊跟企業發展現狀,讓教師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具有理論與實踐認知的學生。(2)以企業為支柱,通過校企合作和實踐基地建立,讓企業能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提供寒暑假見習機會,課程學習過程中能結合課程知識參觀考查企業的運作,能面對面與企業管理相關人員進行一定的訪談對話。從企業角度看,一方面能通過學生見習擴展企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參與學生人才培養,為企業找到合適的人做好人才儲備,提升企業責任感。(3)地方高校和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歷練平臺,通過不同級別層次的比賽,讓學生、教師、企業和相關利益者參與到其中,激活創新創業基因,拓展創新創業思維,落實創新創業客體,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目標。
3.3? 構建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人才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是否合理,關乎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主要由基礎學科課程、管理基礎學科課程和物流專業課程為主。自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國家戰略之后,新增一到兩門創新創業課程,但課程的設置對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的人才作用不大。構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人才的培養體系,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計劃和物流行業領域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比賽項目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大學一年級主修基礎課程,大學二年級開始,物流管理專業管理系部可以圍繞物流管理創新創業維度從縱向面上,舉辦不同級別的比賽,比如系部的物流管理創新規劃大賽,學院級別的創新項目評比比賽,遴選出優秀的團隊參加學校級別和省部級的創新創業比賽。與此同時,在橫向層面上,參與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物流創新創業方面的比賽,如“京東杯”和“百碟杯”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設計大賽,日日順物流創客營等,學生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不僅能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并拓展在比賽中,而且還能在比賽中見識不同學校學生的綜合實力,間接層面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拓展創新創業認知視野,強化創新創業思維。
參考文獻:
[1] 劉坤,李繼懷. 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內涵的演變及其深化策略[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117-120.
[2] 馬永斌,柏喆.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生態系統的構建途徑——基于清華大學創業教育的案例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3] 尹國俊,都紅雯,朱玉紅. 基于師生共創的創新創業教育雙螺旋模式構建——以浙江大學為例[J]. 高等教育研究,2019,40(8):77-87.
[4] 趙世同,查華超.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探討[J]. 蚌埠學院學報,2017(6):143-146.
[5] 劉川峰. 新時期關于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研究[J]. 智能城市,2020(2):60-61.
[6] 劉文芳.“互聯網+”背景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J]. 高教學刊,2019(17):166-168.
[7] 趙建鳳.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合伙式”創業教育實訓模式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8(8):33-34.
[8] 麥可思研究院. 麥可思發布《2019年就業藍皮書》,2018屆大學生就業率91.5%[EB/OL]. (2019-06-11)[2021-01-12]. https:
//www.sohu.com/a/319591994_112831.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有關情況[EB/OL]. (2020
-11-11)[2021-01-13].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651/twwd/202011/t20201111_49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