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梅
摘? 要:“一帶一路”政策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文章基于此背景下我國跨境冷鏈物流現狀,從出口通關、產品認知度和營銷、供應鏈與物流運輸、運輸成本、相關政策法律、專業冷鏈物流人才等方面,分析我國跨境冷鏈物流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期望可以在“一帶一路”新的機遇下對我國跨境冷鏈物流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促進其健康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冷鏈物流;出口
中圖分類號:F259.2?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policy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ross-border cold chain log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China's cross-border cold chain log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export customs clearance, product awareness and marketing,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costs, relevant policies and laws, and professional cold chain logistics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oss-border cold chain logistics under the new opportunity of“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and promote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 cold chain logistics; export
1?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跨境冷鏈物流的現狀
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促進了我國與國際間的經濟來往,為我國的對外貿易提供了新的機遇,是一項戰略性政策,體現了和平、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冷鏈物流是指在生產、采購、倉儲、銷售、運輸配送等一系列環節下以冷鏈技術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一項低溫系統工程。它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水果、農產品、乳制品等食品。
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給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首次突破了10萬億元。迅速發展的跨境電商帶動跨境電商物流市場的持續增長,也使得我國物流市場更加豐富多樣,物流也面臨更高的要求。
我國的生鮮電商起步于2005年,從出現到現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中國的生鮮電商有了很大的發展,經濟全球化與“一帶一路”政策推動著生鮮電商走向國際,我國的跨境生鮮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出口農產品數量逐漸上升,對我國的跨境冷鏈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8年1月24日上海成功舉行了圍繞冷鏈物流及食品貿易等話題的國際商務酒會,提供了新的交流平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我國跨境貿易,但是相比較美國、英國等起步較早且具有較先進冷鏈技術的國家,我國的冷鏈物流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2?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跨境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2.1? 出口通關方面
跨境冷鏈物流不同于國內冷鏈物流,其運輸過程增加了海關等出口環節,更加復雜。第一,通關體系不成熟。生鮮產品等食品類報關環節復雜手續繁多,海關等部門監管難度大,標準不明確;第二,國際進出口政策限制。生鮮產品類不同于普通產品在進出口有限制,它在各個國家的國際共同禁止物品列表內,此特殊性使得其快遞運輸模式無法依靠普通的郵政等,而小額碎片化包裹雖然可以解決這個困難,但是會加大出口檢測等環節的困難,使得其成本上升;第三,貿易壁壘。農產品這一種類在國家間比較敏感,其進出口容易出現摩擦,各個國家都對農產品采取了不同的貿易保護政策,特別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準入標準較高,增加了我國的銷售難度,阻礙了中國在國際公平競爭市場。
2.2? 相關產品口碑與營銷
我國關于食品安全問題多次出現,我國出臺了一些關于冷鏈物流標準的文件,如《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等,但是在執行方面缺乏強制性,行業自律性不強,也缺乏有效監督導致多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使得消費者信用度降低,影響了我國在國際間的口碑。在我國的出口產品中,多以生鮮農產品這類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產品較為單一,缺乏多樣性,受眾客戶單一。在市場開發方面,未對國外地區部分新興生鮮農產品市場進行充分關注,市場開發程度不完全。在營銷方面,中國的宣傳不到位,國外對于中國的生鮮農產品了解程度低。
2.3? 供應鏈與物流運輸
生鮮產品與一般產品不同,其具有自然保存期限短、季節性、產銷分離等特點,而跨境運輸的長距離、長時間使得其運輸基本完全依賴冷鏈技術,全程均需要較強的冷鏈保鮮技術,需要有健全的基礎設施保證運輸中各個環節的有序工作,在“一帶一路”的實施下,我國的跨境運輸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國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冷鏈技術還存在很多不足。跨境冷鏈物流流程大致可以分三類即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食品貿易運作過程中的業務鏈條長,貿易過程中所涉及的操作環節及操作主體繁多,且對過程中相關的操作要求也比較嚴格。而且從中國發貨到國外地區,運輸距離較長,一般情況下所需時間較長,運輸環節多且其過程復雜,貨物在進出口時會經歷多個步驟,使得運輸時間拉長,可能會影響買者的滿意程度,也會增加冷鏈運輸的難度。跨境電商物流的整個操作流程涉及多個環節,包括可能會外包給物流商,無法做到完全的自主可控,容易出現不穩定。
2.4? 跨境冷鏈運輸成本較高
冷鏈食品對于溫度要求嚴格,為了使得生鮮農產品保持品質新鮮,包裝需要使用大量冰袋和泡沫箱來保持適宜溫度,較長的運輸時間和復雜的物流環節,而且其中增加了海關過程,在運輸過程中為了固定位置以免出現破損還需要使用多層包裝,無形中會使得成本更上一步。生鮮農產品還需要建設冷庫進行保存,使得食品冷鏈的倉儲成本上升,冷鏈運輸的整體成本也隨之上升,較高的冷鏈成本使得生鮮農產品的價格不得不升高,而在電商大環境下,消費者普遍希望購買到比實體店實惠的價格,賣家為了利潤可能會選擇較高檔的產品,影響了冷鏈食品大眾化,受眾客戶群會減少。
2.5? 相關政策法律不完善
跨境電商打破了時空局限,將商務帶到全世界的各個地方,數據平臺集金融、經濟信息和資金鏈等于一體,若交易主體出現欺瞞經營、誠信缺失、系統障礙、信息管理不善等問題,客戶的風險就會隨之而來。跨境電商發展迅猛,而國家制定法律法規的速度趕不上發展,就容易導致上述問題,而且沒有具體完善的法律規定使得處理困難,也提高了有效進行監督和管理的難度。跨境電子商務依托于互聯網,與傳統交易差別很大,不具備文本合同,交易過程依靠線上平臺進行,且交易過程復雜,物流運輸過程環節較多且涉及不同國家,傳統的貿易相關法律難以覆蓋全面,無法保證其發展健康,物流運輸出現問題或者在交易過程中一旦發生糾紛,處理困難大。
2.6? 缺乏冷鏈物流專業人才
冷鏈系統操作相對于一般而言專業性強,需要有專業人才進行工作。冷鏈基礎設施的操作較專業,制冷設備的操作需要專業對口人員,普通工人無法實施。冷鏈物流環節較多且復雜,完成其運輸需要各部門的默契分工與配合,需要有專業管理人才進行合理、高效的資源配置,提高整體冷鏈系統的效率。跨境電商冷鏈依托于電子商務且涉及不同國家還需要專業的計算機人才和外語人才,建立完善的互聯網交流系統,使得交流方便快捷,可及時處理在線上交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3?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商冷鏈物流的應對策略
3.1? 整合優化現有資源,構建跨境物流體系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跨境電商生鮮貿易過程中其商業活動的要素流動已經轉向多邊模式,呈現網狀結構,與其他行業聯系密切。可以通過優化現有資源配置,搭建全方位一體化一站式平臺,通過建立海外倉投入使用以解決現有弊端。突破固有銷售模式,推出團購優惠活動聯合預售模式,并結合外貿綜合平臺解決銷售零散化,促使產品銷售的集中化,不僅可以實現生鮮農產品的優質出口,還可以集中包裝發貨運輸減輕工作量和難度。為了提高出口通關效率,可以借助計算機網絡,配合電子數據交換技術進行出口協助,有機結合出口通關過程中的貨物檢驗等各個環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其與科學管理相協同,使得流程簡化、快捷高效,實現多贏。跨境冷鏈物流涉及的主體與環節眾多,可以推動搭建全國標準化體系,有助于加快實現冷鏈全環節統一操作及管控的進程。
3.2? 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信息透明度
首先保證生鮮農產品的產品質量優質,嚴格把控農產品質量再進行發出。對售出的產品進行溯源管理,促使每一個包裹均落實到具體的農戶信息。“一帶一路”的實施密切了與國際間的交流,由此為了避免由語言種類差異造成的理解偏差,可以豐富語言交流類型,建立多語種在線客服的服務交流平臺。為了讓消費者可以輕松、快速的了解產品采摘、運輸過程等各個環節的質量信息,可以借助二維碼掃描的技術使客戶在線了解各種產品信息。還可以借助直播等新興形式,在種植地進行產品直播,更加直觀地讓消費者了解產品質量等信息,進一步透明化產品信息,減輕信息不對稱問題。
3.3? 建設特色品牌,多樣化的營銷方式并存
“一帶一路”政策推動了消費者的選擇多樣化。可以根據地方特色,打造地標性、獨具特色的農產品。中國地域遼闊,氣候、降水、晝夜溫差等自然環境差異大,使得農產品種植各有特色,可以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生產農產品、水果等的特點,建立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帶動一方經濟發展。還可以根據地方文化特色,賦予生鮮產品文化意義與傳承。充分借助大數據時代,進行市場調研與分析,了解掌握各個地區不同的購買偏好性,按照偏好對市場進行劃分,有針對性地進行推廣,開發個性化銷售模式。
3.4? 發展生鮮第三方物流和自提模式
基于中小型電商企業的資源局限性,可以把需要冷鏈運輸的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業務負擔使企業把重點放在其他重要核心業務上,另一方面專業的物流公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其運輸成本低于本公司,可以節約成本占據價格優勢。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可以把運輸責任轉嫁出去,減輕企業自身壓力,還可以由此開展消費者自提服務,減輕配送壓力及成本。還可以直接與國外知名電商平臺和實體商店等進行對接,簡化交易流程,既可以使產品“化虛為實”,還可以幫助實體商店多樣化發展。
3.5? 完善政策法律
完善法律法規政策,健全體系。應該加快制定相應的電商法律,建立健全電子商務相關法律體系,可以保證電子商務交易過程有法可依,有效明確了法律責任主體;還可以在交易或運輸過程存在爭議時提供對應法律依據,幫助問題的有效解決。對于在交易過程中所出現的所有不正當、違規行為,應該采取相應程度的懲罰,不僅僅能起到警示作用,也會鼓勵誠信交易行為。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機制,建立完善的檢驗檢疫監管體系,包括產品源頭可追溯、檢疫過程可控、產品全程可追蹤;建立海關監管機制,提升產品通關效率。
3.6? 培養專業冷鏈物流人才
為了培養專業型冷鏈物流人才,企業可以與高校展開合作,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高校開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學校可以建立冷鏈物流培養基地,可以向專業學生提供實踐空間,企業也可以提供實習場所,在真實項目的鍛煉下,學生們更能提前了解學習企業的運營模式,為將來工作打下基礎。基于跨境電商的特殊性,可以采用網絡與實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培養創新能力。基于其國際性,可以加強與國際間同行業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習其他國家跨境電商物流人才培養的模式,全方位提升本國的跨境電商、跨境電商物流專業人才和冷鏈物流人才能力。
4? 結束語
“一帶一路”給我國對外貿易提供了新的機遇,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以及消費升級使得對生鮮農產品需求上升,對跨境冷鏈物流的要求進一步提升。我國目前的冷鏈系統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不成熟,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政府增加對企業的支持力度,企業增加冷鏈技術投入促進自身發展,走出困境,促進跨境冷鏈物流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戴德鋒.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西部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研究[J]. 中國包裝,2016,36(11):77-79.
[2] 樊文靜. 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我國對外貿易模式轉型[J]. 對外經貿,2015(1):4-7.
[3] 李南希,楊立釩. 生鮮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探究——基于中國出口業務的分析[J]. 中國商論,2016(20):87-90.
[4]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石良平,湯蘊懿. 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及政府監管問題研究——以小額跨境網購為例[J]. 上海經濟研究,2014(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