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蓮
摘要: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繁榮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農村經濟發展的當下,優化市場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是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今,強化農業經濟管理的整體效能,實現經濟的優化管理,借力信息化技術是非常關鍵的,而在這一過程中,信息化路徑應該怎樣應用、怎樣優化、怎樣管理,應當成為我們的工作重點。基于此,文章重點針對中國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于怎樣用好信息化技術,強化農業經濟管理效能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農業經濟管理;強化路徑;策略探索
一、當下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為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對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經濟狀況的調查分析,本鎮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在全鎮上下共同努力之下,2018年的全年總產值為24.83億元,總產值同比上漲4個百分點,稅收上漲26%,總共2500余萬元,整體的經濟指標穩中向好。
(一)農業轉型積極開展
龍居鎮未來發展主要趨勢是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積極突出農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夯實本鎮的農業科技項目,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讓整體的產業發展更加均衡有效,將本土的優質品種打開銷路,讓本地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產能升級,尤其是一些污染嚴重、耗能大的工廠,都要逐漸實現升級改革。總體上鞏固鄉村工業生產和發展的穩定性,提升產業升級改革。
(二)農村發展的生態效應更強
龍居鎮深入推進文化、農業和旅游發展,充分發揮本鎮的生態優勢,將農村經濟發展的層次多樣化起來,積極構筑整體化的農業農村旅游發展平臺,積極打造旅游特色村,國家級景區,完善旅游生態鏈。
(三)農村面貌改善,補足短板
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村面貌的改善,全力推進城鎮聚集區的建設,泛活農村的發展潛力,在住房條件改進的基礎上,重視學校、養老院等公用設施建設,積極建設社區商業街,給村民帶去方便,推動農村面貌改善、農村生活更方便、民生工程建設有效。
(四)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
農村經濟管理建立在農村經濟發展之上,對于農業農村發展中可能出現的經濟問題進行管理和統籌的工作。農村經濟管理實質上就是農村發展有突出帶動作用的統籌管理制度,為農民降低發展負擔,并做好管理審計等相關工作。主要包括:農村財務和資產管理的制度制定,這一措施是建立在農村財務透明公開的基礎之上,降低村民和干部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強化農村財務資產管理的民主性的工作;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主要是農村土地承包、轉讓、規劃等制度的制定,在保證基本農田不變的情況下,將土地的使用價值挖掘出來,有近期的使用規劃,也有長期的發展打算,對于土地管理的相關工作要嚴格把關,切實保證農村土地的使用得當有度;農村發展目標的制定,每個村落適合發展的產業、發展一年所能達到的程度是不相同的,而這一點都需要一個詳細且合理的發展目標作指引,既符合經濟發展要求,也要切合實際;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整體效能的關鍵,在實際的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關于人才隊伍應當從管理干部群體的構建上來完善,需要文化素質高、眼界開闊有思想,具有先進的經濟管理觀念,因地制宜地對農村進行改革。
二、信息化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信息化管理的認識不到位
許多基層管理單位存在管理工作相對落后的問題,由于長期受到管理體制的影響,很多管理人員實際上沒有受到過農業系統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培訓,缺少對農 村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認為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土地 承包專制、減輕農民負擔、財務制度的科學性透明性的創建是多此 一舉,根本沒有實際的意義,對工作常常是應付了事,工作處于被 動局面。在人員結構上也存在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在管理認識上不到位,加上缺少專業的人才指導,整體的農村經濟管理團隊水平不高也導致了對于信息化管理的應用不足。針對現階段在信息化管理中出現的理念上的偏差,關鍵還是在人才的選拔、管理人員的素質問題上受到了影響,作為中國農村經濟的管理人員,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認識不到位,也導致農村經濟管理效果低下,如果農村經濟管理的人員不具備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農村信息化管理的應用效果就會打折扣。
(二) 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成本略高
處于一種保守工作的思想之下,很多工作實際上是不好開展的,當下一些農村,使用的電腦還是2000年左右的機型,一些設備設施的購置是不到位的,但是這就涉及到一些資金使用的問題,基礎設備設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信息技術在農村經濟管理中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許多農村居民認為,互聯網的建設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是不必要的,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增加成本運營,如果運營不善,這個損失應當由誰來承擔。因此,當前一些管理人員,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熱情一直很低,很難有大的提高。而且,信息化建設完成后,還需要定期進行維修維護工作,不斷更新和配置信息資源,及時開發和更新新技術。這不僅意味著廣大農村居民對技術領域不了解、不掌握,也意味著應用成本較高。因此,廣大農村居民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積極性一直不高,信息技術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也難以提高。一方面,是觀念認識的問題,另一方面,是資金上的限制,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避免從頭開始的項目太多。關于資金上的應用,是不是應該在經濟管理方面投入一大筆資金,這一點是需要商榷的,往往村委會和村民們都會因為保守發展的問題,不愿意把資金投入到信息化改革中。
三、新時代農村經濟管理問題的信息化優化策略
(一)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思想認識,做好人才和資金保障
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得益于農村政策的常態化和制度化,在長期穩定的發展環境下,實現維護廣大民眾收入利益,需要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基于此,加強全國各地農業部門思想認識及相關的指導工作,是促進農村發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點,各級部門應該及時提供財政、設備方面的幫助。強化農村經濟管理意識,做好對人才和資金的保障,是新時代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優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