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養老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在現有養老的人力、物力條件下,智慧社區的智慧養老在整合現有養老資源供給的條件下發揮了重要作用?;诟啐g老人生活照料質量視角的研究較少,本文在對已有的智慧社區相關研究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從高齡老人生活照料質量視角,研究了智慧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期為智慧社區的建設和運營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慧社區;智慧社區養老;老齡化;生活照料;高齡老人
本文索引:郭夢瑤.<標題>[J].中國商論,2021(17):-113.
中圖分類號:F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9(a)--03
1 基于高齡老人生活照料視角的智慧社區建設的意義
1.1 微觀方面
基于老人養老質量角度看:一方面,智慧社區養老是以家庭為載體的養老,可以滿足高齡老人的情感需求和慰藉,是實現代際倫理和諧發展的關鍵。另一方面,從積極養老理論看,老人依然有融入社會發展的需求,智慧社區養老則給老年人參加經濟、社會、文化等活動提供了平臺。基于家庭贍養負擔角度看:社會化養老如果選擇政府投入的養老機構,因政府財政投入有限而養老條件有限;如果選擇社會資本投入的養老機構,則因繳費較高而承擔較高的贍養成本。智慧社區養老的出現降低了對于一個家庭而言的贍養成本。
1.2 宏觀方面
智慧社區養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養老供給資源的跨界融合,重塑了人口老齡化下的養老供給結構。由政府、社區以及企業服務平臺各方聯合形成的智慧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使養老服務供給與養老服務需求之間實現信息暢通,提高了養老服務資源配置效率。
2 基于高齡老人生活照料視角的智慧社區建設困境及原因分析
2.1 從政府方面看
第一,缺乏整體頂層政策設計。智慧社區養老雖是我國人口老齡化下一種新的值得推行的養老模式,但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在全國進行推廣,致使智慧社區養老在我國還處于探索的初期階段。從宏觀上看,缺乏整體頂層政策設計的指導。智慧養老服務從經濟學角度看是一種公共物品,消費的外部性的存在,使盈利性企業沒有積極性來提供服務,所以,智慧養老服務必須由政府主導,以購買智慧養老服務的形式存在。如果沒有相應明確的政策支持,比如對參與養老供給服務的企業給與稅收的優惠等,智慧養老服務供給對盈利性企業而言就沒有吸引力。另外,國家出臺智慧社區養老的整體政策規劃需有普遍適用性,否則會造成各地區盲目一刀切而減弱政策效果。
第二,智慧社區養老服務評定標準及監管機制缺乏。智慧養老服務評定標準既包括對服務本身規范程度的考核標準,又包括對該社區智慧養老的社區考核標準,目前這兩個標準的不完善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水平的規范和提升。另外,在法律監管機制方面不夠完善,缺乏對進入智慧社區提供養老服務的企業的監管,導致某些提供服務的企業在運營平臺及產品設備方面存在缺陷,提供服務后對服務的評價缺少跟蹤。在智慧養老服務領域,同樣也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規范,這可能使提供服務的企業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同時,接受服務的老年人權利也得不到有效保護。
2.2 從服務產品供給方面看
智慧養老服務產品適老性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第一,智慧養老產品不能分級供給。(1)養老服務不能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層次進行分級供給。目前大部分智慧養老服務產品只能提供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卻不能滿足老年人精神慰藉、文娛活動等需求。(2)不能進行養老服務按年齡分級供給。年級較輕的老人對智慧養老產品應用性較強,但是80歲以上的老人只能使用類似“一鍵通”的呼叫電話,這種服務無法在問題發生前進行預防。(3)不能很好地按照健康狀況進行分級養老服務供給,這里主要是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的智慧養老服務。第二,智慧養老服務產品的開發不能適應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的操作能力,致使老年人不能很好地操作智能終端機,智能養老終端產品很多時候不能為老人提供更多便利,反而造成資源浪費。
智慧養老產品社會資本參與率低。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支出主要靠各地財政資金支出,隨著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多,公辦養老機構的財政投入有限限制了服務水平的提升,而民營養老機構較高的收費限制了一部分低收入來源老人。因養老的現狀如此,很多地區建立了區—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中心,目前這種三級養老服務中心運作主要靠社區居委會提供簡單的基本生活服務,而較高層次的照料不能得到滿足。為解決當前資金投入單一薄弱的困難,就需要引入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智慧養老服務。
2.3 從社區方面看
第一,智慧社區養老宣傳不到位。通過對社區老人的采訪可知,大部分老年人對智慧社區養老的內涵并不十分清楚,少數老年人認為智慧養老就是配備一個“一鍵通”之類的通訊設備,所以,大部分老年人對智慧社區養老并不太感興趣或者并沒有很強的依賴性。因為大部分社區的宣傳主要靠張貼海報或在社區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可是這兩種方式沒有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形成這種對智慧養老認知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宣傳不到位。
第二,智慧社區養老缺乏專業技術人才。一方面是缺乏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設計、運作、維護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是缺乏直接給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綜合人才,這些綜合人才除了需要基本護理、急救知識外,還需要心理學,社會工作等相關知識。智慧社區養老專業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員培訓、考核內容不統一,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是外地務工人員和當地下崗職工;二是從事養老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偏低,同時人們對從事養老服務人員的認識存在偏見,認為他們是被雇傭的保姆,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
2.4 從老人方面看
基于高齡老人生活照料的智慧社區建設對于老年人的障礙主要來自于以下三點:第一,老年人認知障礙,也稱作“銀色數字鴻溝”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視力,手指操作靈活性下降,對智能化設備使用形成很大障礙,除此之外,老年人在心理層面習慣用廣播、電視接收外界信息,而對當今的網絡信息有一定排斥心理。所以,“銀色數字鴻溝”嚴重阻礙了老年人接收智慧養老服務的能力。第二,老年人缺乏積極養老意識。按照我國的傳統文化,隔代寄養現象普遍存在,這說明幫助老年人關注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督促老年人發揮余熱繼續融入社會的養老文化還沒有形成,缺少積極養老文化的智慧社區養老難以獲得良好快速的可持續發展。第三,老年人收入水平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慧養老服務項目的推廣,老年人收入來源單一,比如退休金、子女贍養等,再加上受傳統消費能力的制約,不愿花錢購買智慧養老服務產品。
3 基于高齡老人生活照料視角的智慧社區建設路徑研究
3.1 基于高齡老人生活照料視角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項目構建
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的構建以智慧社區物聯網云計算APP平臺為中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根據社區老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為其提供分級養老服務項目,最終實現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的有效對接,具體如圖1所示。
3.2 基于高齡老人生活照料視角的智慧社區服務體系完善措施
3.2.1 完善政策保障、健全監管機制
推進智慧社區養老進程中,政府需發揮主導作用,除了在宏觀上提高智慧養老資源的配置效率,還要在政策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統一的智慧社區養老行業標準,具體包括智慧養老信息平臺運營資質標準、智慧養老服務產品質量標準,推動智慧社區養老事業改革和創新。為保障智慧社區養老能不斷改進服務質量,還需制定監督評價及保障體系,具體包括智慧養老大數據隱私保護監管制度、強化養老服務質量反饋評估和監督檢查,保障智慧社區養老平臺有序規范運行。除了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監管機制之外,還需完善鼓勵社會資本加入的各種配套政策,比如針對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3.2.2 加強智慧養老專業人才培養與智慧社區養老宣傳
促進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作為社區而言一是加強宣傳,讓老年人接受智慧養老,二是加快高素質專業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宣傳到位是推進智慧養老的首要一步,至于如何宣傳、怎樣宣傳就需要考慮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大部分老年人會視力下降,甚至有老年人文化水平比較低,致使傳統的宣傳欄以及現代的網絡宣傳效果不好,所以我們要選擇老年人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比如可以通過電視臺、公交動態可視廣告進行宣傳,也可以采取由社區工作人員或志愿者對老人進行科普講解的方式進行。關于社區專業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問題,主要是養老護理護工人才和養老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兩類。針對養老護理護工人才需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從業人員待遇,提升職業認同感,同時加強護理護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針對養老專業技術管理人才,我們需要加強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為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業注入年輕而有創新力的新力量。
3.2.3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智慧社區養老服務“適老性”供給
智慧社區養老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無論是養老硬件設施還是軟件開發都需要大量資金,僅靠政府的財政資金投入是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只有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才能使智慧養老服務有良好的發展。政府要發揮在智慧養老服務領域的主導作用,通過土地供應優惠、稅收優惠、政策傾斜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智慧社區養老服務供給中來。同時,政府要強化資金引導,強化專項資金對智慧社區養老的精準投放。有了資金投入的智慧社區如何為老年人提供“適老性”養老服務產品?一方面,提供的養老服務產品要符合老年人的支付能力,社區要在政府主導下降低智慧養老服務產品的供給成本,結合社工的優質服務,避免因智慧養老服務產品價格過高而無法推廣的可能。另一方面,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的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必須有較強的“適老性”,以老年人的需求為起點,老年人的體驗作為終點,設計的養老服務產品應具有操作簡便、觸感靈敏、字體大而清晰的特點,所以智慧養老產品的適老性極其重要。
3.2.4 形成積極養老心態,消除“銀色數字鴻溝”
形成積極的養老心態是智慧社區養老良好發展的思想基礎。老齡化問題確實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但是我們也要從另一個積極角度去認識老齡化,老齡化可以給我們帶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當我們用積極的心態看待老齡化的時候,就需要通過宣傳,為老年人營造一個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同時也要積極幫助老年人克服“銀色數字鴻溝”問題,除了小組工作方法以外,也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等方式為老年人及其家屬提供積極養老文化、智能設備使用的培訓,積極推進智慧社區養老的發展。
參考文獻
王惠燕.“互聯網+”背景下精準化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哈爾濱市智慧社區建設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1,30(1):91-96.
林富成.“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居家養老研究[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20,10(3):318-320+324.
高藝楠.“互聯網+”背景下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探析[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20,10(7):279-280.
岳世川.“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研究——以廈門市智慧養老為例[J].社會治理,2020(4):81-87.
孫瑩.北京市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0.
萬立軍,李天琪.改進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的對策建議[N].中國人口報,2020-11-20(003).
王素俠.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我國智慧社區居家養老困境及其突破[J].滁州學院學報,2020,22(6):22-26.
田丹丹.呼和浩特市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20.
朱琦.積極老齡化視角下智慧養老服務供給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0.
于賀.基于居民運用能力的智慧養老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mmunity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Platform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are for the Elderly
College of Medicine Management,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GUO Mengyao
Abstract: With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issue of elderly care has attracted social attention.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for elderly care, the smart elderly care in the smart communit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xisting supply of elderly care resource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are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sorting out of existing research on smart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mmunities and the ways to solve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are for the elderly.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smart communities.
Keywords: smart community; elderly care in smart community; aging; life care; the elde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