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家林 舒敏
摘 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加速了智能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工作、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對于傳統行業的沖擊同樣顯而易見。基于此,中職院校在實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立足智能時代的特點和需求,對人才培養策略進行創新,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會計專業人才。本文對智能時代的內涵以及其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新要求進行了分析,并結合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提出了智能時代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智能時代;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有效策略
本文索引:鄒家林,舒敏.<標題>[J].中國商論,2021(17):-185.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9(a)--03
智能時代,原本在會計工作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核算工作被智能化軟件取代,但是傳統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為培養會計核算人才,這樣會導致其在智能時代陷入尷尬的境地。因此,中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新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培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
1 智能時代對會計專業人才的新要求
智能時代,各種專業會計軟件的出現,使得會計人員得以從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脫出來,極大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但同時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素養提出了許多新的
要求。
1.1 信息處理能力
智能時代同時也是信息時代,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的出現,財務工作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發生了極大變化,財務人員在面對各種各樣的數據信息時,雖然有著財務軟件的支持,自身也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處理能力,因為財務軟件在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后,會生成相關數據和報表,會計人員需要從數據和報表中發掘出有用信息,為單位的運營活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1.2 職業判斷能力
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社會經濟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其環境也變得越發復雜化,企業之間的商貿關系表現得更加多多樣化,相應的會計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隨著智能化技術的出現,智能系統可以代替人工完成數據計算、統計和分析工作,會計人員的職責開始更多地體現在客觀實際操作方面,同時也需要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進行準確預測,以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為前提,保證預測結果的合理性。
1.3 學習探究能力
智能時代,為了更好地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國家相關政策同樣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中,在這種情況下,財務會計工作的內容必須持續更新,單純依靠在學校中學習到的知識,并不足以支持會計人員長期勝任會計工作。因此,會計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在面對新事物和新制度時主動出擊,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以更好地適應會計工作的變化。
1.4 戰略決策能力
智能化財務軟件能夠更好地勝任復雜繁瑣但相對程序化的會計核算工作,在面對管理職能時能夠發揮的空間非常有限,這也使得會計專業人才在前期預測、決策參與、風險管理等方面有著不可預測性。想要更好地勝任智能時代的會計工作,會計人員需要強化對于會計知識、管理知識、內控知識以及戰略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戰略決策能力,為企業戰略決策的制定出謀劃策,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2 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2.1 培養方向不明確
當前,在中職會計專業中,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和會計監督能力進行培養,側重于技能應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是為社會輸送能夠勝任會計核算工作的人才。但是在智能時代,會計核算中的很多基礎性工作如記賬、報表、數據統計、憑證錄入等已經逐漸被智能會計軟件取代,在這種情況下,基礎性會計工作對于人員的需求急劇減少。不僅如此,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企業管理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例如,以往制造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中,采用的多是品種法、分步法等,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會計核算中出現了一些新的方法,如作業成本法、項目成本法等,對比傳統方法不僅效率更高,而且不會占用很多的人力資源,如果中職院校繼續堅持以往的人才培養方向,會偏離企業的實際需求。對此,中職院校應該重新就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定位,以確保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勝任企業會計工作的要求。
2.2 課程設置不合理
“互聯網+”的出現,帶動了電子商務以及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會計行業以及中職會計人才的培養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會計工作開始從傳統的財務會計朝著管理會計轉變,這也使得社會對于會計人員的會計業務知識、信息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而從目前來看,多數中職院校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方面,依然停留在相對傳統的階段,雖然部分院校對個別課程進行了調整,如《會計電算化》到《會計信息化》的轉變,《管理會計》課程的設置等,但是僅僅是局部性的調整,顯然并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中職院校需要做好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心從核算能力轉換到綜合能力,從社會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出發進行課程設置。
2.3 實踐教學脫離實際
對于中職教育而言,實踐是特色所在,而在智能時代,中職會計專業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已經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新要求。現階段,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側重于會計基礎核算,對于會計信息處理、管理決策和財務分析評價等不夠重視。而事實上,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恰恰就體現在這些方面,實踐教學與實際需求的偏離,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無法滿足企業要求。
2.4 師資力量薄弱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師資隊伍尚無法很好地滿足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存在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嚴重不足,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職業院校任職的教師中,雙師型教師的占比僅為38.43%,遠遠無法滿足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二是雙師型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部分所謂的“雙師型”教師僅僅是多考取了一個職業資格證,雖然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實踐經驗,無法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并不能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三是以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驅動,我國財稅體制處于發展變革的關鍵時期,新的技術、規范不斷涌現,中職會計專業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無法跟上時代發展要求。
3 智能時代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3.1 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面對智能時代的新要求,中職院校在實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須從市場需求出發,做好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確保培養出的會計專業人才能夠很好地適應智能時代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現實需求。可以在現有會計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信息技術與管理相關的會計課程,及時對會計人才培養計劃進行修訂和完善,保證教育教學的效果。
3.2 重新構建課程體系
“互聯網+”的出現,帶動了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的進一步發展,也引發了會計行業的變革,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應該及時對相應的專業課程進行調整,適當增加信息處理方面的內容,對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管理決策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進行培養,但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既要保證傳統核算型會計課程的繼續進行,又要增加管理決策類的課程,甚至還需要加入信息技術類的相關課程內容,很容易出現矛盾沖突。對此,中職院校必須對會計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重構,將一些存在交叉重疊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如通過《財務管理》課程傳授提資管理項目知識,通過《管理會計實務》課程講解全面預算管理知識等,通過對課程內容和知識的重構,能夠節約教學時間,保證課程體系的緊密性。同時,中職院校必須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重新構筑,強化對于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伴隨著智能時代的開啟,會計信息化進入到協同交互的3.0階段,中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也需要隨之改變,積極引入新技術,增加一些全新的實訓課程,對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進行強化。
3.3 加快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確保中職會計專業教學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而針對當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院方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積極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促進師資隊伍綜合素質的提高。從實踐的角度,一是鼓勵教師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促進其理論知識水平的提升;二是從現有的教師隊伍中選擇一些具有奮斗精神、上進心強、學習能力好的教師,到企事業單位中進行頂崗實踐或者參與相應的產學研攻關,提高其職業能力及核心素養;三是中職院校可以組織會計教師定期進行信息化技術、財稅知識和會計準則等的培訓,推動其知識體系、教育理念以及技術手段的更新,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四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從企業聘請專家或者會計工作人員負責實踐教學,提高教學的水平和效果。通過師資隊伍建設的方式,中職院校能夠切實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能力和素養,打造出能夠更好地適應智能時代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3.4 實現校企深度合作
對于職業院校而言,很多時候,實踐教學活動都是在虛擬環境下進行的,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相比較真實的經濟活動,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因此,如果想要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須將其放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基于此,可以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培養,一是可以將企業引入校園,為企業提供相應的場地、設備和環境,而企業則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崗位,安排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師傅”,通過幫傳帶的方式,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實現學習和就業的無縫對接。二是可以通過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提高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明確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最新需求,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和完善,保證人才培養的效果。三是打造智能化的實訓基地,借助線上云端實現與校外企業的深度合作,以更好地迎合財務工作數據化和信息化的特點,構筑云端頂崗實習空間。在實訓中心,通過實訓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確保其能夠將會計知識充分應用到實踐中,提升實踐能力的同時,為就業積累經驗。
3.5 改革能力考核方式
能力考核是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對其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及時調整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傳統考核工作采用的是理論考核的方式,由教師結合重點知識出題,學生參與考試作答,這樣并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智能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中職院校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開展考核工作,實現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事實上,有不少中職院校都已經建立起了相應的網絡教學平臺,家住微課等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平臺設置了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如職業技能訓練題庫、單元水平測試、拓展閱讀等,課堂教學完成后,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復習,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習的效果,而教師可以將每一項內容設置相應的分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其學習效果,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還可以將各種軟件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借助系統本身附帶的考試模塊,實現過程考核和線上考核,進一步提升考核的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會計領域的變革,各種新技術、新規范的出現,更是使得社會對于會計人才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中職院校應該立足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調整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做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推動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以更好地應對新的市場需求,為社會提供高素質專業化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張素芳.人工智能時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與重構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20):224-225.
莫海菁.“大智移云物”時代背景下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探索[J].時代經貿,2020(24):82-83.
陽思敏.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商業文化,2020(17):27-29.
郎琳,李鑫,劉立棟.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轉型研究[J].改革與開放,2020(Z3):105-108.
譚玉林.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要素優化實踐研究——以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為例[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1):105-109.
任瑞芳.探析人工智能時代下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創新[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2):136.
莫海菁.智能云時代下中職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9(31):52-53.
林芝.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商訊,2019(23):182-183.
胡楚虹.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的中職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師,2019(08):216-217.
董小旭.基于企業需求視角的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9(22):172-173.
余錫峰.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9):72-73.
尹夏楠.人工智能時代管理決策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選擇[J].中國商論,2019(3):242-243.
Training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Intelligent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of Fuling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ZOU Jialin? SHU Min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ccelerated the arrival of the intelligent era. The popularization of big data,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etc.,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nges to peoples work and life, and their impacts o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re equally obvious. Based on thi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innovate talent trai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the intelligent age, and provide mor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for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age and its new requirements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combin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training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intelligent era.
Keywords: intelligent age;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profession; talent training; effective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