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型職業農民創業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動能,在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環境下,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創新創業能力,培育一批扎根鄉村、服務農業、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群體,是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廣州市從化區鄉鎮為例,調查當地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培育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從培育內涵、培育模式和保障機制三方面提出對策,對提高農民創業競爭力推動農村產業快速發展具有現實指導作用。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培育;內涵;模式
本文索引:盧優蘭.<標題>[J].中國商論,2021(17):-176.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9(a)--03
1 研究背景
鄉村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前提。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成為經營現代農業的從業者,即新型職業農民。在產業轉型視域下,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互聯網+農業、智慧農業等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越來越多被引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因此,進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培育體系革新,深入鄉鎮培育一批扎根鄉村、服務農業的創新創業群體,以創業帶動就業增收,是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截至2019年底,我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超過850萬人,創辦工商類鄉鎮企業85萬家;社會資本下鄉主體超過15萬家,創辦農村產業融合項目的占到80%,利用“互聯網+”創新創業的超過50%。新生代農民工快速增長的創業主體數量和創業規模,成為我國當前創業的主流。而廣東省,隨著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圈的快速發展,成為新農民返鄉入鄉創業的吸納地;新生代農民工攜帶能力、資本返鄉創業,成為賦能廣東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力量,其中廣州從化區是典型代表。
2 從化區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培育現狀
從2017年開始,廣東省啟動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省推進計劃,并印發《廣東省農業廳關于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型)認定管理辦法》,廣東已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67.5萬人,認定新型職業農民3.2萬人。隨著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廣東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數量仍嚴重不足,下面以廣州市從化區為例分析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育情況。
從化位于廣州市最北部,其受珠三角現代商業經濟影響較大,其中有五個極具代表的農業經濟特色的鄉鎮:溫泉鎮、良口鎮、呂田鎮、太平鎮和鰲頭鎮,是農業大區,農業發展優勢明顯。2020年從化區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管理科以政府采購專業培訓機構外包的方式,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教育人數共390人;其中荔枝生產經營型190人,簡稱荔枝班;專業技能型70人,簡稱三華李班和青梅班;引領帶動社會服務型130人,簡稱電商班、女能手班和農資經營店主班。培訓內容以專業技能為主職業素質能力拓展為輔,授課方式為線上、線下與實地操作實施。培訓課程分三個模塊進行:第一模塊為理論教學模塊,圍繞鄉村產業振興與創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設計課程,如《鄉村振興戰略解讀》《農產品品牌建設》《現代家庭農場建設與經營管理》等;第二模塊為電商教學模塊,運用電商企業高管授課、電商基地參觀交流學習、電商平臺產品對接的方式,提升職業農民互聯網+現代化企業運營管理水平;第三模塊為農業實訓教學,組織新型職業農民到省內成功農業企業基地參觀、交流及專題講座學習。
從化區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的培訓主要圍繞服務經營的農產品進行,重點提升經營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能;尤其在現代化信息管理能力方面,課程體系設計針對家庭農場經營管理和現代網絡學習能力的訓練,強化提升新型職業農民互聯網+智慧農業信息應用能力。其培育模式體現了創業初創階段以經營產品質量為根本、產品流通為導向的特點,這符合創業主體傳統的創業思想需求,為創業項目的生存發展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3 產業轉型視域下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培育需求
通過對從化區五個農業鎮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者進行隨機調查,數據統計分析:從化區創業者年齡集中在30~40歲的占55%,40~50歲占31%;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水平占66%,高中或中專水平占22%;創業能力培育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中發現“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風險管控能力”兩項值中,需求意愿均是已獲得培育數量的2倍,說明兩項能力對創業者有重要需求。在農業發展方式和農業轉型升級新時代要求下,創業項目的生存與發展,無論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職業生涯還是鄉村產業振興,都是至關重要的。據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對中國創業動態跟蹤調查顯示,第一、二輪(2009—2010年)新創企業成功率僅有9.03%,第三輪(2011年)新創企業成功率僅為13.40%;累計有45.48%新創企業退出創業,或所創企業無實際運作處于創業失敗或停滯狀態。由此表明,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動力與較高的創業失敗率之間矛盾突出,創業活動快速發展,但創業成功率卻較低。從化區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的調查,客觀反映了市場的真實需求,“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風險管控能力”將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當下培育的重要內容。
4 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培育內涵的拓展
新型職業農民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與傳統農民相比具有明顯的行業性、現代性與高素質的特點( 朱啟臻,2013)。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發展路徑和階段不同會出現新矛盾、新問題。在農業需求不斷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背景下,以人力資源理論為基礎展開能力培育已不適用,而從創業能力角度進行培育;相對于其他的創業群體而言,農民的創業環境 “先天不足”,創業類型仍以生存型創業為主。提高企業從初創期到成長期的生命力,如創業項目決策能力、品牌培育能力與經營風險管控能力,是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培育內涵的重要內容和方向。
第一,創業項目決策能力。常規下,創業決策主要由自身態度與創業動機決定的。我國鄉鎮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鄉村產業發展特色與需求也不相同,而創業機會、創業動機、創業決策是交互作用的結果;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新型職業農民創業選擇往往缺乏資源稟賦約束下的理性選擇。為了實現地方鄉村產業發展與返鄉創業活動在社會資本和經濟資本的融合對接,必須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對資源稟賦差異的分析、鄉鎮農村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扶持政策的實施等科學決策因素的認知能力。
第二,創業項目地方特色品牌培育能力。互聯網時代,我們知道鄉村的發展并不是簡單粗暴的“去小農化”,鄉村地方產業必須是具有獨特性和在地性的產物,通過鄉村地方品牌的建構和鄉村地方文化的營造加以實現。比如從化區呂田鎮新型職業農民創業項目,其品牌建設不僅是單純的鄉村特色科學文化建設,更是新時期鄉村產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內涵可體現為:一是扶持、保護農村特色鮮明的優秀鄉土文化;二是以鄉村特色品牌建設促進農村思想文化建設;三是統籌鄉村資源拓展產業延伸,開展鄉村特色品牌產業集群建設,高效實現品牌傳播的合力與張力。所以,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創業項目地方特色品牌培育能力,是創業項目市場競爭力與持續發展的內源驅動力。
第三,創業經營風險管控能力。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好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規模以小型或微型企業為主,由于其根基小,消化吸收虧損的能力十分有限;對于創業者可能是全部“身家”的投入,風險的發生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因此,對返鄉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既是創業者又是投資者也是主要的經營管理者,更應掌握在經營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類型及風險管控的技能,如創業風險、現金風險、授權風險、領導風險、籌資風險、成就風險,以及持續經營風險的預防、降低、規避的方法與對策,是最終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創業成功概率與創業績效的最大保障。
5 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精準培育模式構建
產業轉型視域下,創業教育應順應形勢發展需求轉變培育思路,在政府的支持下,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參與創業教育,以問題為導向,遵循創業過程的能力缺陷與訴求,結合培育內涵采取不同的抓手與模式,推動創業教育模式改革。根據廣州從化區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育需求而提煉的培育內涵,提出普及性創業教育、創業項目驅動式、創業先鋒幫扶三位一體的精準對應培育模式。
5.1 政府主導的創業源動力培育
有效指引新型職業農民創業的驅動因素,是創業成功的第一步。國家對新農村建設戰略實施和返鄉入鄉創業的大力扶持,為創業者提供了最根本的源動力。但影響創業者創業行為和決策有效主導的因素,如創業者新時代價值觀的樹立、農村科技創業觀的提高、國家與地方“三農”問題政策的實施與應用傳播、基礎環境與現代化信息技術建設情況等,必須通過政府農業農村相關服務機構,以集中講授、定點宣傳的方式進行,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業奠定最扎實的思想與能力基礎。
5.2 行業主導的創業項目驅動式培訓
產業轉型視域下新型職業農民創業的成功,不能依賴國家政策扶持導向,也不能依靠一股創業情懷,對創業項目科學決策與戰略性管理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新型職業農民具備了創業的基本管理能力,但在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創辦項目所處的行業環境狀況、核心競爭能力建設、地方品牌培育、戰略聯盟、產業集群發展等創業戰略管理能力,需要在行業協會或地方職業院校的力量支持下,以創業項目驅動式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訓班,提高創業項目運營管理能力,保障創業專業化穩定發展。
5.3 創業先鋒主導的幫扶式培訓
以廣州從化區為例,首先,以特色主導產業作為平臺建立創業培訓基地,對從化區五個特色鄉鎮制定創業幫扶培訓方案。其次,引入珠三角創業孵化基地與創業指導中心專業的師資力量和咨詢專家,或整合地方創業先鋒自身優勢和資源,然后“定人頭、定措施、定項目”組建創業“幫扶對子”。最后,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實況,對創業項目進行投資分析、長期戰略規劃、績效評估三維度診斷,形成創業危機預警,警示創業過程的紅燈區,能力短板,有效精準地為創業者或創業團隊作出培育提升規劃,實施精準培訓。
隨著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尤其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的信息技術革命促使知識、信息的擴散與應用不斷加快,創業能力的培育應不拘一格,充分了解新型職業農民創業的需求,發揮社會資源和網絡優勢,為提高培育效率不斷革新培養模式。
6 結語
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培育是一項復雜持久性的工程。我國農業從傳統農業不斷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新型職業農民具有更強的行業性和現代性,是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導力量,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主體。為精準有效地實施培育,必須結合當地鄉村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拓展培育內涵和革新培育模式。當然,如何促使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訓成果高效轉化,賦能鄉村振興,需要進一步研究構建長效機制政策體系作保障。
參考文獻
張廣全.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發創業能力培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1).
黃蓉,陳俊.產業轉型視閾下江蘇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業教育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0):106-107.
余漢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科技創業動力影響因素和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9(6).
劉龍才.梅州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研究[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7(11).
董云鶴.新型城鎮化視域下農民職業教育路徑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7(7):163-165.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 Taking Conghua District of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Guangzhou
LU Youlan
Abstract: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Under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a group of people that take root in rural areas, serve agriculture and enabl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should be cultivated, which is the important element of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towns and villages of Conghua District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ultivation of local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ultivation connotation, cultivation mode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which will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which has a realistic guiding role.
Keywords: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ultivation; connot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