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詠平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在我國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已初步穩定,目前已進入后疫情時期,后疫情時期疫情時起時伏,并且遷延較長時間,給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許多影響。該文在分析后疫情時期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問題的基礎上,對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進行探討,為后疫情時期畢業生穩定就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 后疫情時期? 畢業生?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TP39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b)-0206-03
Abstract: COVID-19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with the fastest spread, the widest range of infection and the most difficult control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present, the epidemic situation has stabilized and entered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faced by graduat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graduat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abl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Key Words: COVID-19 epidemic; Post-epidemic period; 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我國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重大影響,企業長時間不能正常開工,學校無法正常開學,全國380多萬已經準備參加頂崗實習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無法正常參加實習,更無法順利簽約就業,已簽約的畢業生由于復工復產后企業訂單急劇減少,無法順利上崗等,這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了較大影響。為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后疫情時期如何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做好畢業生就業安置工作,成為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后疫情時期就是指的疫情過后的時期,這個時期并不是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復如前的狀況,而是疫情時起時伏,隨時都可能小規模爆發,從國外、外地回流以及季節性的發作,而且遷延較長時間,對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的時期。
后疫情時期市場會發生新的變化。部分落后產業加速淘汰,新興業態加速迭代進入市場普及和擴張階段。醫療防護類的需求會穩定持續,公共衛生領域的空白市場亟待補充,互聯網在營銷中越來越重要,人們的工作方式會趨于更靈活的辦公,工作種類和就業渠道發生改變,等等。因此,在后疫情時期,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
1? 后疫情時期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1.1 市場需求發生變化,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有較多企業停產或停工,受影響較大的行業紛紛縮減或取消了原定的招聘計劃,例如:旅游、酒店、會展等人口聚集型的服務類產業,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因此面臨著一定的壓力[1]。部分畢業生因所學專業涉及的行業發展前景不明朗,而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了困惑。后疫情時期疫情時起進伏,對外界環境的擔憂容易使畢業生產生焦慮情緒,如果不及時調整,還可能導致抑郁。
1.2 畢業生就業渠道收窄,線上招聘活動收效不佳
受疫情影響,現場招聘會的場次和規模受到限制,“云端”招聘作為以往線下現場招聘的輔助形式一躍成為后疫情時期的主要招聘方式。但是,畢業生基于慣性思維更加習慣于校園現場招聘形式,很多高校畢業生對網絡招聘平臺線上求職流程不熟悉,對于網上簽約、云端面試和虛擬報到等全程“云端”招聘的接受度不高。線上招聘并沒有明顯的成效。
1.3 畢業生“慢就業”現象增多
“慢就業”是指部分大學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慢就業”有“不充分就業”與“觀念就業”兩種類型[2]。“不充分就業”是指個體從事兼職、臨時或間斷性工作,例如兼職、零工經濟、創業前期等。他們有一定收入卻沒有將目前的工作當成長期選擇;“觀念就業”是指未進入就業市場而以各種方式延緩就業狀態的形式,如擬出國、擬參軍、備考、短期培訓等。
據統計,中國越來越多的“90后”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后疫情時期,受到反復爆發的疫情影響,畢業生“慢就業”現象增多,成為就業工作新常態,也是就業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問題。
1.4 職業形態和工作模式呈現多樣化特征,相關就業法規亟待完善
后疫情時期催生了許多新興產業和職業,出現了大量靈活的就業形式,例如: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形式等,但是目前“靈活就業”法規基本處于空白狀態。教育部發布的最新高校畢業生就業分類中將開設網店的就業形式歸為“自主創業”,將互聯網營銷工作者、網絡主播、公眾號博主等就業形式歸為“自由職業”,這些新的就業形式也面臨著就業法規空白問題。
1.5 就業市場對求職者的素質要求不斷提升
后疫情時期,企業需要加快獲取盈利速度以爭取最大程度地挽回疫情及其持續效應期間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且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以確保在新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基于這樣的經營訴求必然會提高對應聘者的要求,綜合素質更高且富有經驗的求職者將更富有競爭力,而這對于初次就業、實踐經驗較少的高職院校畢業生來說是個挑戰[3]。
2? 后疫情時期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應對策略
2.1 政府及時完善就業創業相關就業法規,通過宏觀調控促進畢業生就業
一方面,政府發揮統籌協調功能激活市場并拓寬就業渠道,有效促進畢業生就業。政府在已有的減費降稅、提供貸款等政策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出臺鼓勵消費、激活市場的政策,激發居民的消費意愿,促進企業的運行和發展,以惠企促進就業。
另一方面,面對后疫情時期互聯網營銷工作者、網絡主播、公眾號博主等職業就業人數大量增長的現象,政府應及時完善相關就業法規,以便對這些就業形式進行監督和管理。
2.2 高職院校定期開展校園云招聘,促使線上招聘活動收到實效
根據后疫情時期疫情時起時伏的特點,為防止疫情的傳播,高職院校在確保網絡平臺暢通和穩定的前提下,就業指導部門應聯合招聘單位[4],為畢業生打造就業“云服務”,定期開展校園云招聘,有計劃、有步驟地舉辦網絡雙選會。在校園云招聘期間,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必須認真審核招聘單位資質,及時地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向畢業生發布招聘信息,確保所有資源和通道被畢業生知曉和應用,并逐步實施和完善學生、學校、用人單位和就業主管部門之間的網上簽約、就業手續辦理流程,使網絡雙選會收到實效,也使學生適應這種招聘模式。
2.3 抓住機遇,緊跟市場需求培養專業人才,廣泛開拓就業渠道
新冠疫情給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疫情使醫療衛生行業、互聯網經濟、云服務、電子物流和遠程教學等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這些行業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人才需求量激增。抗疫行動還反映出我國的公共衛生行業、應急管理部門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存在大量人才缺口[5]。高職院校應當根據后疫情時期新的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培養市場急需的專業人才,使畢業生就業問題迎刃而解。
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在原有實習就業基地的基礎上,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及校友資源開拓新的實習就業基地,并與單位建立長期友好的就業合作關系,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另一方面,積極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鼓勵畢業參軍入伍和升學深造。
2.4 調整“就業創業指導”課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后疫情時期,就業市場對求職者的素質要求不斷提升。高職院校要積極引導畢業生擺正心態,積極應對新的就業形勢。遵守好防疫底線,合理利用時間,認真學好專業知識,練就扎實的專業技能,并通過網絡了解就業形勢,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行動應對新的就業形勢;班主任或輔導員要鼓勵畢業生在遇到問題時主動與就業指導專職教師交流思想,結合自身的優勢精準謀職。
為了更好地指導畢業生就業,“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需要與時俱進,根據后疫情時期新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教師應該由就業創業指導專職教師擔任,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大學生職業探索、生涯決策、自我管理、自主創業等能力,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和求職技能。在后疫情時期,教師還要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了解互聯網+求職的特色,熟悉線上面試、線上簽約等流程,掌握新的求職技能[6]。
2.5 制定措施積極應對“慢就業”現象
2.5.1 提前調查畢業生就業意向,實施精準幫扶
為防止畢業生“慢就業”比例攀升,可以提前調查畢業生求職意向,對就業目標迷茫或對就業持無所謂態度的學生提前進行心理輔導,引導學生認識到慢就業的弊端,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使他們認識到應該在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就業期望值,發揮自身優勢,在合適的時期做出合適的選擇,自信、樂觀地面對未來。
2.5.2 培養大學生獨立意識,強化就業動機
豐厚的物質基礎是滋生“慢就業”現象的溫床[7]。目前,很多大學生是在父母意愿的支配下長大,當需要他們考慮自己的就業方向時就會感到迷茫;而且,大學生生活條件普遍較好,舒適的生活條件使他們在畢業后沒有生存壓力,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慢就業”群體的成員。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獨立意識教育,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校內或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認真參加畢業前的頂崗實習,鍛煉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對父母和家庭的依賴。
另外,學校可以通過就業創業講座或就業創業指導課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使大學生樹立憂患意識。認識到“慢就業”行為只是將就業的壓力后置,是對自身競爭力的不斷折舊,大學生應當識別并把握就業時機及時就業。
3? 結語
雖然新冠肺炎的到來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后疫情時期的長期存在給畢業生的就業造成了不利影響,但是,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高職院校學生要抓住機遇,努力學習,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開創精彩的職業生涯。
參考文獻
[1] 毛暉.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職學生就業指導的思考與對策[J].高職教育教學,2020(3):26-27,39.
[2] 耿海霞.新冠肺炎疫情對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20(27):87-88.
[3] 姚秋信.疫情當前高校畢業生線上就業問題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39):77-78.
[4] 楊雪菲.疫情下“慢就業”現象新變化對就業創業教學改革的影響分析[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73):22-24.
[5] 崔娜.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0):89-90.
[6] 黃火玲.高職畢業生基層就業政策執行效果研究[D].廣西大學,2019.
[7] 鄒阿茜.在促進高職畢業生就業中政府責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