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曹 宇 鐘 山
(1.南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廣西 南寧 530000; 2.梧州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0)
不銹鋼是金屬材料領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不銹鋼因其具有抗腐蝕性、強度高、可焊接、易于加工等眾多優點,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海洋船舶、軌道交通、醫藥器械、生活家電和通訊電子等關鍵領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尤其是加入WTO 后,我國鋼鐵市場迅速發展。2019年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5221.8 萬噸,中國大陸以2940 萬噸產量占據世界份額56.3%。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不銹鋼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目前,不銹鋼產業的發展面臨著環境污染、產能過剩、貿易保護等問題的挑戰。
為貫徹落實廣西自治區關于“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產業發展要求和自治區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推動北海不銹鋼產業的發展,以分析北海現有條件為基礎,立足北海現狀,對北海不銹鋼產業進行分析,為北海不銹鋼產業發展提供對策建議。
全世界不銹鋼產地主要是分布于歐洲、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地。根據不銹鋼國際論壇(ISSF)發布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總計5221.8 萬噸,較上年的粗鋼產量5073 萬噸增長約2.9%。其中,除了中國大陸增長約10.1%(約2940 萬噸)外,其它地區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歐洲下降約7.9%(約680.5萬噸),美國下降約7.6%(約259.3 萬噸),亞太地區(主要是日本、印度、中國臺灣)下降約3.7%(約789.4 萬噸),其他地區(如巴西、俄國、南非、韓國和印尼)下降約2.0%(約552.5 萬噸)。
目前,我國不銹鋼粗鋼產量保持穩步增長,產品結構持續改善,非標產品增長迅速。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不銹鋼的主產區,大型不銹鋼生產企業大約有30 家,總產量占全國的90%。鎳鐵方面,主要生產企業20 家;鉻鐵方面,主要生產企業20 家。雖然我國不銹鋼產業在華東及沿海地區已形成了產業集群,但是產業集中度仍然偏低。近年來,為了抵御市場風險,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全球市場競爭力,不銹鋼企業開始進行產業調整或者重組,如寶鋼集團已經收購了福建寧德的不銹鋼企業,鞍鋼集團入股了廣州的臺資鋼企。我國不銹鋼產業也正加速向海外投資。如中鋼集團在南非和津巴布韋投資了鉻鐵工廠,酒鋼在南非投資了鉻鐵工廠。中冶集團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國有色在緬甸鎳鐵項目已經投產。民營企業也已開始著手海外投資。如青山集團在印尼和菲律賓鎳鐵項目。
廣西不銹鋼產業主要分布在梧州、玉林、北海等地。2017,梧州市不銹鋼園區以金海公司為龍頭,煉鋼產能為100 萬噸。玉林以中金公司為龍頭,煉鋼產能為50 萬噸。北海以誠德公司為龍頭,煉鋼產能為250 萬噸。2018年,自治區工信委發布《2018年自治區重點工業項目分級協調工作方案》,該方案公布2018年廣西擬重點推進梧州不銹鋼冷軋項目、永達不銹鋼板生產項目(二期)、年產30 萬噸不銹鋼板全連續式四輥五機組自動化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玉林年產200 萬噸不銹鋼項目、年產60 萬噸冷連軋不銹鋼薄板項目五個項目,規劃建設“一核、三帶、九基地”不銹鋼產業基地,從而形成防城港——北海——玉林——梧州不銹鋼產業帶,廣西不銹鋼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北海市擁有一家不銹鋼龍頭企業北海誠德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德鎳業)及一家下游企業北海誠鋼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鋼礦業),兩家企業均坐落在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目前誠德鎳業主要生產不銹鋼200、300、400 系產品,加快研發316L、410S 和430 新產品系列。誠鋼礦業作為誠德鎳業下游企業,2017年處理煉鋼廢渣約100 萬噸,用于生產礦渣微粉、礦渣硅酸鹽水泥、商品混凝土等多元化產品,產品達到固廢綜合利用的綠色建材標準。北海不銹鋼產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優勢:
1.政策形勢
北海不銹鋼產業屬于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3年本)》的鼓勵類產業。并且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廣西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在新材料產業空間布局上,規劃建設“四個園區、五個基地、六條產業鏈、七個研究中心”。在新時代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北海不銹鋼產業發展,可獲得國家和地方各項政策支持,具體見表1。

表1 相關政策匯總

2.區位優勢
廣西是銜接“一帶一路”有機重要門戶,我國與東盟唯一陸海相通的省份,北海又是廣西最南端的重要港口城市。北海區位優勢突出,地處華南經濟圈(國內不銹鋼材料及制品最大的消費市場)、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于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國西部地區列入全國首批14 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
3.交通優勢
北海擁有西南地區最便捷的深水港口,是廣西主要海運通道,共擁有四個10 萬噸級公用深水碼頭(計劃建設20 個),現綜合通過能力1200 萬噸,設計通過能力5000 萬噸,也是北部灣經濟區連接東盟重要的交通樞紐,對打造面向東南亞、服務大西南的千億元產業集群有促進作用。2017年,港口吞吐量2197.6 萬噸、標準集中箱16 萬箱。北海同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4.環境優勢
2017年環保部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標準體系,該標準對城市發展中的環境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珠三角和長三角等發達地區,北海的大型工業項目較少,環境容量比較大,所以北海還可以承接更多大型工業項目。在廢水、廢氣、噪聲和廢固等方面,北海已經具備相應的配套設施、環保企業和管理標準,確保環境達到國際標準以上。
5.資源優勢
在水資源方面,北海具合浦水庫和多家自來水廠,可以滿足產業用水需求。在電力方面,北海具有發電廠,再加上廣西主電網,可以滿足產業用電需求。在土地方面,如誠德鎳業所在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規劃面積123 平方公里,足夠多家大型工業企業進駐。在燃氣方面,北海具有專業的油氣馬頭和相應的生產企業,可以滿足產業的發展需求。在基金方面,北海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2017年12 月由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發起,設立基金,主要投資方向是引導北部灣經濟區現有特色產業和重點企業升級發展。
6.企業優勢
誠德鎳業北海誠德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從紅土鎳礦冶煉到鎳鉻合金寬板冷軋成品全流程覆蓋的企業,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初煉、回轉窯——礦熱爐、回轉窯直還原三套生產工藝的不銹鋼企業。誠德鎳業各項工藝技術和裝備均達到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水平,環境保護以及節能降耗達到國家環保標準,目前生產規模在中國不銹鋼行業中排行第三位。2017年,誠德公司全年生產鋼坯237 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30.14 億元,利潤總額13.57 億元。
不銹鋼產業技術人才培養周期長,北海不銹鋼產業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能力有限。廣西和地區高校材料相關專業發展薄弱,無法支撐鋼鐵行業發展需要。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又臨近珠三角地區,僅因為待遇差距問題人才流失就很嚴重。因為地理位置,配套研發設施和語言等問題,高級技術人員和高層次領軍人才引進難度大。
雖然北海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有一定基金支持,但是由于不銹鋼企業項目投入大,項目建設時間長,項目盈利緩慢等原因,需要金融機構給予較大支撐。但是廣西金融機構配套專項服務能力不夠,導致因資金問題,產業發展緩慢。
北海不銹鋼產業僅有誠德鎳業和誠鋼礦業2 家企業,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還是空白,也沒有其它類型不銹鋼企業(非板帶材)入住北海的工業園區,所以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無法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力。
除了最基本的環保、土地、水電氣和交通設施,北海不銹鋼產業還缺乏配套平臺,如不銹物流配送中心、研發中心及商業服務中心。在日益競爭的不銹鋼產業,僅靠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的配套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通過以上分析,為促進北海不銹鋼產業發展,實現“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目標,建議采取以下發展對策:
首先當地政府配合企業建立不銹鋼高級人才培養體系。以項目為載體,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國內外人才,重點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和管理人才。然后加強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政府促進企業與高校合作,尤其是加強廣西本土的本科、大專和中專院校合作,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資源。
首先建立龍頭企業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技術成果轉化。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工藝優化和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提高生產能力。地方政府協助龍頭企業定向開拓市場。積極推進北海誠德填平補齊優化結構項目建設,增加不銹鋼型材、管材和線材的生產線。同時完成龍頭企業數字化制造轉變,促進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然后建立不銹鋼重點實驗室和研究院。促進不銹鋼產業建立科學技術創新體系。最后加快實施不銹鋼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構建智能制造體系,綜合提高北海市不銹鋼產業核心競爭力。
地方政府引進不銹鋼型材、管材和線材的龍頭企業,增加北海不銹鋼中游企業類型,豐富不銹鋼產品的種類,打造多元化的不銹鋼產業基地。然后引進配套的精加工龍頭企業,對中游的板帶材、型材、管材和線材進行精加工。同時,鼓勵大型企業發展加工配套企業,鼓勵中小企業提升裝備和技術水平,加強分工合作,促進產業聯系。不銹鋼產業形成上游穩產、中游優產、下游豐產的不銹鋼產業格局,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不銹鋼產業集群地。
完善新材料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供水、供電、供氣、道路、照明、通訊、綠化、排水、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生活配套:住宿、娛樂、衛生、醫療、治安、市場、商場和教育等配套事項,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
搭建不銹鋼配套平臺建設:物流配送中心、交易中心、研發中心及商業服務中心(金融、招商和推廣等),把北海打造成全國不銹鋼產業第四個集散地。發揮交易中心作用,培育粵北、西南和東南亞等地方市場,逐步建成西南最大的國際不銹鋼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