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娜甫·依米提 劉懋瓊 郝 甜
(新疆財經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商務外語是經濟全球化、多邊經貿合作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必然產物,在跨文化商務交際中,不同國家通過跨文化交流逐步走向開放和多元化,語言作為關鍵性有效保障,其運用的內涵和外延也已呈現多元化,得到不斷擴展。經濟域景下的商務外語能力成為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王立非,2011),復合型國際商務人才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外語跨文化交際能力過硬,商務知識完備,熟悉外國文化與國情。目前隨著世界各國的經濟與文化交流日趨頻繁,新發展格局下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入,新疆核心區建設等,急需培養高層次優秀復合型商務外語人才以促進“五通”的實現。
因此,開展結合真實商務案例的跨文化商務溝通的教學與研究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它與核心競爭力的效力輸出緊密相關。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 of Teaching Instruction)是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于1918年率先推出的一種獨特的教學方式,特征是理論聯系實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以案例作為師生互動核心的教學方法后來得到廣泛運用,我國于20 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該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討論、檢驗等來實現特定教學目標,具有啟發性、實踐性、創新性、激發和培養潛能的功效。
基于商務外語教學內容的較強實踐性、應用性及商務專業技能的培養目標考量,案例的運用和實踐成為商務外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可為相關主題提供背景知識、利于學習者在實際商務環境下分析運用商務知識, 動手解決實際問題,是商務外語課程的自身特征及其教學目標客觀上的要求。本文以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學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e Theory)為指導,以微課、翻轉課堂為方法或輔助教學手段輸出展示案例,探討案例教學法在達成這一培養目標中的有效功能意義。具體來講:以CBI理論為指導,圍繞課程主題內容開展教學,運用真實語言材料,真實目標語言完成學習任務;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其對知識的主動建構與能力的提升。而翻轉課堂、微課、雨課堂等是時下受師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或現代技術輔助教學手段,由其進行案例展示,有利于營造教學氛圍,增強學習者興趣,提升內在動機,從而專門用途語言技能和商務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有效輸出,可以成為學生知識的建構和應用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在這里從兩個方面論述案例的有效運用:教材案例分析和實際案例調研。
教材案例分析如下:在商務英語課堂環境下,以《國際商務英語閱讀》教材為例,(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諸如《國際商務英語閱讀》等的教材在每個單元已有既定的甄選案例,都編排了真實的案例供師生研究探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挑選和編制典型案例的局限性)。以英文原版案例文章“Johnson & Johnson”為例,指導學生展開對商業道德、職業操守、產品質量等理念的思考與辯論,同時引入最新的熱議話題,對比中國電商的商業道德現狀與評價。通過對主題內容案例的深入解讀、分析、辯論、探討和歸納,跨語言文化、商務專業知識、邏輯思辨力等的運用得到同步增長之勢,有助于多元能力的產出。
學習者掌握了外語語言技能和商務知識,并不代表能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原因是,不同商務文化在專業詞匯、話語結構、言語行為三個層面具有不同體現,會導致跨交際文化障礙或文化沖突。在這一層面上,案例的時效性表現在:通過對案例的剖析,進行商務文化對比,讓學生在真實的商務情境中體驗跨語言文化要素在商務活動中的重要功能,了解不同文化呈現的價值觀,增強文化差異敏感度,從而暢通交際渠道,培養學習者客觀地解決實際跨文化商務交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每一個案例都會涉及許多知識點,包括語言、文化和商務專業知識等。商務外語是集外語語言、商務學科知識、商務操作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動態綜合。
案例如何呈現?微課的發展在國內已10年有余,與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機結合被證明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佛山教育局胡鐵生先生總結出,微課有主要四個特點:主題突出性,資源多樣化,短小精悍以及內容半結構化。形式上微小,內容方面精煉,而效果方面則追求精妙。依據翻轉課堂等的定性,教師授課過程根據翻轉課堂授課模式主要分為三個模塊即:課前、課中和課后。

圖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念圖
在課前部分,教師首先要根據授課內容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及案例的篩選。例如上傳相關參考文獻、電子課件、微課視頻以及練習等相關材料。其中,比起閱讀材料,微課視頻呈現案例短小精悍,吸睛力強,主題突出優勢明顯。因為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是對傳統課堂教學和學習的一種很好的補充和拓展。所以,在這些準備中,微課案例視頻的制作則可視為核心環節。由此,根據本課的案例呈現的內容,教師需查閱相關資料,并篩選出適當的內容。教師利用PPT 以及Camtasia Studio 9.0 錄制并制作若干微課案例視頻,要求聲音圖像清晰每個視頻不超過10 分鐘,每個視頻關注一至兩個重點。同例“Johnson & Johnson”,微課視頻涵蓋了案例中強生公司的企業背景、企業經營理念的介紹以及強生公司在案例中主要涉及的危機事件和原因:因一個“瘋子”在一些泰諾膠囊中加進了氰化物,美國某市五人在服用其生產的藥品(泰諾膠囊)而不幸中毒最終導致死亡。雖然泰諾本身是無辜的,強生也是無辜的,但此次事件通過媒體的全面報道最終導致企業形象受損,由此強生公司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在視頻中提出問題:強生的主要產品涉及哪些領域?如若你是其地方銷售主管,你將如何應對此突發嚴重事件,重塑公司形象?運用的信條是什么?視頻制作完成后,教師上傳至“雨課堂”教學平臺,發送到學生的客戶端,并要求學生觀看,思考并對問題進行回答。如學生在此環節存在疑問,也可通過社交媒體軟件中設置的群進行提問,教師加以指導和啟發。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則在課中階段進行討論和反饋。
課中階段:翻轉課堂的授課模式有效地避免了傳統課堂上教師單方面填鴨式的一言堂情況,在商務英語案例教學中尤為如此,遑論教師顧此失彼,不由自主地將商務英語課程當成普通語言課程來呈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對傳統課堂的信息傳遞輸入進行翻轉,先在課前進行信息的輸入再在課堂中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對信息和知識的內化。針對此案例的教學設計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問題、思考與回答。這是作為學生對課前環節中自學情況的考察。針對強生公司的危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提問,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
2.答疑。在答疑環節中,針對課前學生提出的較為集中的概念問題進行集中反饋。并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再次強調微課視頻中的知識點,強化學生對信息和知識的掌握和構建。
3.小組協作。將學生分為3——5 人組成的學習小組。針對在課前教師準備的微課視頻中提出的“強生公司的主要產品涉及哪些領域?如若你是其地方銷售主管,你將如何應對此突發嚴重事件,重塑公司形象?運用的原則信條是什么?”等問題進行小組思辨。在翻轉課堂環境中,小組活動別有優勢: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活動,提供了參與者與同伴交流的機會,提供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討論中,可以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表達能力。形式主要包括頭腦風暴、小組討論、拼圖式學習、報告、工作表和辯論等。屆時,教師將參與到個別小組中去,實現個性化輔導。
4.梳理。各小組在此環節中報告他們的思考脈絡和解答,隨后教師進行梳理、評價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強生公司對此次危機的應對策略、策略的結果和值得借鑒的做法。隨后,再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思辨,并表達其對強生公司此次行為的觀點看法。需要說明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必須以英語作為目標語言進行討論。以“做”促“學”,這樣,語言交際技能和商務專業知識雙管齊下、融會貫通,促成有效輸出,這也是CBI 所涉及的核心理念。
5.總結。教師引領學生對本案例結合相關知識和運用的方法進行總結。并為課后部分進行任務布置。
課后部分。課后部分主要實施實際案例調研,將學生在課前和課中學習到和掌握的方法以及知識外化。運用步驟如下:以“The Four P’S”這篇文章為例,呈現微課視頻,分析了市場的四要素:product,price,placement and promotion,并以實例分析了一個公司這四要素的合理配置。到這個階段,對于學生來說這一經濟原則已經進入了一個感性的認識,為進一步深入了解4P 的運作原理,要求學習者3——5 人一組,選中一所商業機構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調研和案例分析。首先是選擇易于進行調研訪談的實體對象。學生發揮小組優勢,或者選擇自己常去的實體店,或者自己兼職勤工儉學的場所,或者借助家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力量完成第一步:調研對象的選擇。下一步,進行問卷設計和訪談問題設計,主要圍繞4P 進行,這一步在之后的課堂匯報中發現,由于是初次進行問卷和訪談設計,因此在信度效度上還有欠缺。但是這次的失敗卻很關鍵,在以后的操作中會有較大提升。之后小組分工,分別進行問卷調研、訪談、觀察等收集數據,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在一個月內完成。最后一步,完成英文調研報告和PPT 制作并在課堂上演示,演示方式并不局限于口頭報告,學生可發揮創造力,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借助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如抖音、快手等方式呈現。對于最終的英文調研報告,同時也是一個構思寫作的過程,這一環節可有效訓練商務報告的英文寫作技能。需要學生對商務報告的特點、框架、措辭、語法、標點等反復進行雕琢潤色,對于學習者來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當然,這個挑戰是必須的!所有這些完成之后,便是成果展示階段,也是較為出彩,容易產生思辨的階段。這也是對演示者及其團隊諸多方面提供反饋和升華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互動較為活躍,對師生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和釋疑。這里會涉及到英語口語表述能力、即興思辨能力、專業知識儲備等的輸出檢驗,需要學習者為這一階段可能出現的狀況做足功課。
列舉學生部分案例調研的行業機構:新疆特變電、烏魯木齊布朗先生(Mr. Brown)、市郊農家樂餐廳、新疆西單商場、面包新語(Bread Talk)、微商(以小商品為例)、微商(海外代購)、微商(以新疆南疆土特產為例)、新疆艾德萊絲絲綢、昆侖銀行新疆分行、雪百真飲用水公司、阿布拉的馕、烏市花卉市場、新疆羅布人村寨、百富( Best Food )、滴滴打車、大學生使用手機情況調查、大學生網購現狀調研、新疆快遞公司、投資理財、租房消費調研等等不一而足。且學生對調研報告的呈現方式,也可謂包羅萬象。可以說,此次案例調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不同行業知識。以新疆西單商場為例,調研者從4P 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商品因何安置在不同層次商業圈的優勢和針對的目標群體,在不同節假日和季節所采取的促銷對策。之后的互動環節中,在案例調研中轉換角色,設想自己如果是其中的CEO,部門經理、進出口商、銷售商會怎樣做?案例之后開放性的思考題或問答辯論互動,具有深遠的啟發意義,小組討論讓思想火花進一步碰撞,思維飛揚。可以這樣說,調研者本身就是一個知識和語言成功產出的案例。此外,小組案例調研優勢體現在: 問卷質量高,針對性強;對公司了解全面;調研有創意;全英文商務調研報告和演示語言較規范;英文辯論小組成員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取長補短,體驗到團隊的精神及力量。這一任務結束后,使得學生深入理解此單元的商務主題專業知識,最終實現知識的內化,達到將掌握的語言文化、專業知識和技能移植到真實的交際場景中去。
綜合能力的培養是案例教學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除獲取知識和技能本身之外,多元能力的輸出優勢凸顯。首先是語言能力。商務外語語言是語言與商務的結合,由于案例是在商務背景下進行的,需要以商務活動作為主線或背景,專門用途外語在專業詞匯、話語結構、語篇翻譯等的特色需要突出。商務外語聽、說、讀、寫、譯各個環節都強調語言的輸出,重視語言技能的培養。其次是商務專業理論知識和技巧。在實施案例教學時,既要注重學習者外語語言的知識和技能,又要加強相關商務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構建。案例教學法以分析案例為主,但必須與商務專業理論知識相結合。如果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如國際貿易、金融、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缺乏,對案例的分析也就難以準確,甚至會偏離主題。因此,一定的商務專業理論是必備知識,與每章節的技巧為主線,結合案例,從而加強產出的實效性。再者是跨文化商務交際技能,不同的國家呈現多元的商務文化。需要感悟文化的差異,培養跨文化溝通的敏感性、寬容性和靈活性,并構建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再次是邏輯思辨能力,案例為商務外語教學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和商務語境,使得學習者獲得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訓練機會,培養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復雜問題的能力。從而加深和鞏固所學商務理論知識,并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還有就是,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商務外語課程教學質量的同時,能夠激發學習者興趣與動機,培養獨立思索和自主習得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溝通交際的能力。
案例是提高商務外語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注重學習者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激發教學互動,使教學活動更富有實踐性,更凸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目前國內商務外語學習者基本是在缺乏語言使用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學習, 因此外語素材是其獲得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渠道,這樣,案例不僅僅承擔著提供語言素材的任務,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集大成者功能,成為商務外語學習者集中強化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重要資源和工具。
案例具有典型、形象、直觀等特點,案例教學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可操作性是顯而易見的。將案例與微課等翻轉課堂相結合,通過對教材案例和實際案例調研的運用和分析,可以說明,案例法在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Atkinson(2002) 的研究啟示表明:教師的內涵具有很大的擴展,只要是與學習活動相關的參與者都可視為教師。教的活動也不僅僅局限在教室或課堂,所有的課堂的情境都可視為教學情境,這樣可以更好地開發人類的教與學的潛能。從這個意義上講,案例不失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情境。
商務外語是為培養專門的商務復合型人才而設立的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針對商務英語的這一特點,采用具有啟發性、實踐性、開發學生潛能和提高綜合素質的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模擬真實國際商務與跨文化語境,通過案例教學與調研能提高教學效果, 加強學生的印象, 有利于學生將知識技能內化, 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從而提升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案例教學法提供學習者感知真實語篇的機會,了解文本詞匯在商務特定語境下的效力和動態性( Livesey 2002) 。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豐富和加深了學生對抽象商務理論的理解, 比普通教學法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對相關單元主題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主動積極構建語言文化、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實踐表明,案例對于外語專業和非外語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達到強化多元輸出的效果:包括課程思政、語言習得能力、邏輯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協同合作能力、專業知識應用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對加強商務外語教學的專門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多元產出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