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萍,蘇智華,錢瑩姍
(上海市同濟醫院手術室,上海 200065)
護理文化是醫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組織在特定護理環境下形成的共同價值觀、信念、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應的制度載體的總和[1]。護理文化建設是一種新型的人本管理手段,對提高護士的積極性、創造性、凝聚力[2],促進護理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代醫療環境下,護理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手術室是一個專業性、技術性、應急性強且集合診斷、治療、急救的重要場所[3],是醫院重要技術及保障部門,手術室護理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患者生命安全,對護士的??评碚撝R、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護理文化建設,提高護理質量是護理工作的重點。然而,傳統護理文化建設主要以口述、書面等形式為主,其時間受限、內容單一,加之受護士知識及溝通能力的主觀影響[4],易發生遺漏、講解不到位或遺忘等情況,從而降低護理效率、影響護理質量。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推進,一些新媒體逐漸和科室管理方法結合起來,逐步改變了傳統的模式,信息化手段用于護理管理已然成為科室發展的必然趨勢[5]。而微信公眾號具有發送圖片、視頻、文字及語音功能,因其操作便捷性、交流高時效性、內容推送豐富性及消息準確性的特點[6],已經成為典型的新媒體代表之一,被運用于諸多領域。目前,關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研究多集中于慢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7-8]、延續護理[9-10]等方面,均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其在護理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于諸如手術室護理文化建設方面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探討微信公眾號在手術室護理文化建設中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2019 年8 月至2020 年7 月上海市某三甲醫院手術室護士40 名為研究對象。將2019 年8 月至2020 年1 月設為對照組,2020 年2 月至7 月為觀察組,每組20 例。納入標準:⑴1 年以上工作經驗;⑵均獲得護士職業資格證書;⑶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⑴休假、病假時間≥2 周的護士;⑵實習或進修護士;⑶中途退出。對照組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3~50 歲,平均(31.2±4.4)歲;工作年限1.5~25 年,平均(8.9±3.5)年;主管護師2 名,護師6 名,護士12 名;中專7 名,大專11 名,本科2 名。觀察組女19 例,男1 例;年齡22~54 歲,平均(33.4±5.1)歲;工作年限2~32年,平均(10.2±4.3)年;主管護師1 名,護師8 名,護士11 名;中專5 名,大專12 名,本科3 名。兩組護士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管理:由護士長在護士例會上傳達,以口耳相傳或書面的形式進行護理信息的傳遞,并按照醫院日常管理規定進行護理文化建設。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管理的基礎上,采用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護理文化建設,具體方法如下:(1)成立微信公眾號管理小組:科室護士長擔任組長,主要監督及審核發送內容,保證向公眾號發送消息的準確性。小組成員由 4 名護士組成,均具有5 年以上手術室臨床經驗,熟練掌握手術室相關知識、各項護理操作技能及規章制度等,其中1 人擔任管理員的角色,對相關資源進行維護、建設,將資源信息與對應關鍵詞相關聯,并負責定期更新平臺資料、傳達消息、管理關注人群、維護數據;其余 3 人主要是根據功能菜單收集相關資料、護士的反饋信息,整理完畢后,將相關資料傳遞給微信公眾號平臺的管理員,由后者錄入微信公眾號平臺。(2)建設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申請手術室微信公眾號,建立名為“OR 綠衣衛士”。結合2020 年手術室護理管理計劃,將手術室護理文化內容進行整理、歸納、篩選,設有以下功能。①護理質量模塊:展示本科各種護理質量標準;匯總??瀑|量指標及每年PDCA 項目。②掌上課堂模塊:包括微講堂、護理查房、操作示教、微考堂及微展示。③應知應會模塊:推送本科規章制度、工作流程以及應用預案處置、新冠防控制度及流程、護理部核心制度課程。主要內容詳見表1。(3)護士長指導科室護士關注微信公眾號。課題組負責人對“OR 綠衣衛士”微信公眾號的作用向護士進行簡要說明,當護士理解后,再告知護士關注微信公眾號。(4)觀察組患者關注“OR 綠衣衛士公眾號后,實行微信公眾號護理文化建設模式,包括以下內容:①推送內容除了手術室在職繼續教育課程學習,還包括防疫期間政策、職業素質的培養、人文教育等具有針對性的高質量文章轉載推送,通過提煉護理文化精髓、統一價值取向,加強對手術室護士職業認同感及責任感的培養。另外,已關注的護士在平臺內輸入關健詞,即可調出相關信息。②通過圖文及抖音視頻等形式將手術室積極參加的各類集體活動,如“醫院管理評審”“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抗疫天使先進”“護理質量管理“PDCA”案例評比”“護理應急預案演練暨評比”以及“護健天使”“抖音視頻大賽”等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展示,培養團隊意識,潛移默化地讓護士在思想上認同,使護理文化理念深入人心。③注重成效反饋:通過問卷星程序,及時了解各能級護士知識掌握情況,將出錯頻率較高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匯總,在晨會交班時再次回爐講授,并調整學習計劃。④每周挑選1~2 個護士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互動,督促護士及時關注微信公眾號消息,參與互動。(5)服務反饋:微信公眾號管理員每月定期推送護理文化建設相關內容,頻率為3-4 次/月。通過微信或電話等方式,定期(以星期為單位)了解護士微信公眾號的使用感受,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對發現的問題,護士共同探討解決方法,不斷完善微信公眾號相關功能。實施周期6 個月。

表1 OR 綠衣衛士主要內容
(1)護士滿意度:采用本院常規使用的護士滿意度調查表,主要包括參與管理、溝通與合作、激勵與支持、工作制度、職業防護、職業培訓、績效分配7 個維度,共計37 個條目。各條目分值權重一致,賦值1 分,最后轉換為百分制。
(2)護士職業認同感:采用學者劉玲等[11]根據我國國情自行設計的護士職業認同量表,該量表包括職業認知評價、職業社會支持、職業社交技巧、職業挫折應對、職業自我反思5 個維度共30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1~5 分。量表總分為各條目得分之和,總分150 分,60 分及以下為低分組,61~90 分為偏低分組,91~120 分為中等組,121~150 分為高分組,分數越高分數越高,提示護士的職業認同及相應的維度水平越高。該量表Cronbach,sα 值為0.938,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均大于0.7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護理文化建設評價:采用張建華[12]等編制的“護理文化建設評價表”,量表分為物質文化、安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4 個維度共30 個問題,按極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回答,依次計1、2、3、4、5 分,總分為150 分,4 個維度分值分別為15、55、40、40 分,評價表Cronbach'sα 系數為0.852,各維度的相關系數為0.678~0.84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所有資料收集由相同的人負責。實施前,研究者對護士講解研究目的、意義及方法,并指導護士填寫一般資料。實施前、實施后6 個月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護士滿意度、職業認同感、護理文化建設評分。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文化建設實施6 個月后,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施前后護士滿意度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滿意度比較[例(%)]
觀察組護士的職業認同感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實施前后護士職業認同感對比
觀察組護士對護理文化建設評分高于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士護理文化建設評價對比
微信公眾號作為時代前沿的傳播和社交工具,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逐漸發展,并為護士所接受[13]。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護理文化建設,將手術室護理文化全過程有機融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了手術室護士對護理文化的需求,有效促進了護士共同參與科室護理管理的工作,對護理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基于微信公眾號使護理文化不再是單純的口口相傳或白紙黑字,可以是語音、圖片、視頻或者是幾種形式的融合,為護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便利。同時,護理文化的內容也在微信公眾號的承載下變得更加豐富多樣[14],如護理實踐指南、護理相關科普性質的文章、抗疫天使先進事跡、新更改的護理標準、護理制度等護理文化要素,甚至可以是護士群體的日常工作、學習與生活。基于微信公眾號開展手術室護理文化建設,能夠提高科室護士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建設良好工作氛圍有著重要作用,從而促進護士充分發揮自身最大效能[15]。
護士是護理文化建設中的全程參與者,只有護士滿意才能真正達到患者滿意,進而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應用微信公眾號,護士滿意度得以提高,這與劉婭林等[16]研究結果一致。微信公眾號打破了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簡單易操作,普及面大,利于護士能夠充分利用零散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增加學習的靈活性,使護士獲取學習信息途徑更快捷,滿足了護士對學習的需求。通過微信公眾號可將手術室護理相關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17],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讀性,同時其具有存儲功能,上傳的學習資料會保存在服務器,便于護士回顧,提高護士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護士可隨時隨地的交流、傳達人文關懷,營造溫馨快樂的科室環境,提高護士的滿意度。另外,微信公眾號可以統一推送護理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共性問題,鼓勵護士之間互相提醒和監督,主動彌補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提高護士的凝聚力和團隊意識。
職業認同代表著護士對于護理專業的看法和情感,指導著護士思考、實踐及與患者互動,是影響護理質量和護理隊伍穩定性的重要因素[18]。本研究干預后護士的職業認同感得分明顯高于干預前,這與陳驪等[19]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為:一方面,通過微信公眾號可將各??剖中g護理配合要點及時更新,提高手術配合質量,得到醫生的肯定,自我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另一方面,樹立優秀護理典型,營造了一種學先進、趕先進,人人爭做優秀護士的競爭氛圍,使每位手術室護士受到鼓勵和促進,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20]。職業認知評價、職業挫折應對2 個維度得分較干預前提高顯著。分析原因可能為:由于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各項要求都很嚴格,扎實的??评碚撝R和專業的技術水平,練就了護士直面挫折的勇氣,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文化建設使護士深受熏陶,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從自身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文化建設,為護士間的互動、增強團隊凝聚力、信息共享提供便利,使護士獲得幸福感,亦可間接提升護士的職業認同感[21]。得分最低的是職業自我反思維度,提示手術室護士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還需不斷加強對自我進行判斷和糾正。護理管理者及研究者應高度重視手術室護理文化建設,借助微信公眾號將護理文化建設做深做細,充分發揮護理文化凝聚人、引導人的功能,不斷提升護士職業認同感。
干預后護理文化建設評價得分明顯高于干預前,其中安全文化得分最高,這與張可[22]的研究報道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手術室是高風險科室,需要護士有防范風險的能力及意識有關。安全問題是手術室管理的核心,若在用藥、物品準備、體位擺放上出現失誤,將會影響到患者的安全[23]。利用微信公眾號建設安全文化不斷夯實護士的文化基礎,能夠明確護士工作職責,培養其護理安全行為,及時發現并分析存在的安全問題,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為手術室各項操作的良性運轉提供保障[24],利于營造安全有效的工作氛圍。制度文化得分最低,這與王銀花等[25]物質文化得分最低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這提示護理管理者應完善科室相關制度,尤其是與護士利益相關的獎懲、晉升制度。通過舉辦科室護理創新大賽、與科研處協作等措施鼓勵護士科研創新,提高護理團隊創新能力,從而推動護理學科建設與發展。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將基于微信公眾號作為干預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護士的職業認同感、滿意度,其可行性、操作性、有效性強,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公眾號平臺是一把雙刃劍,上傳的資料要進行嚴格篩選,內容簡潔并及時更新、形式多樣化,提高可讀性,激發護士學習興趣,使手術室護理文化建設工作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人性化的運行軌道,從而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