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良奎,李銳祥,李正陽
(1.暨南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醫院),廣東 順德 523800;2.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外三科,廣東 廣州 510510)
顱腦損傷有著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其救治難度較高,顱腦損傷常伴隨頭皮裂傷,由于頭皮血供豐富,患者頭皮裂傷后通常會伴隨出血現象,常規加壓包扎的效果并不明顯,需要及時對其實行清創、縫合處理,進而盡快止血。重型顱腦損傷是在暴力間接或者直接作用下所導致的顱腦組織損傷。臨床中主要以惡心嘔吐、頭痛、意識障礙以及癲癇發作等為主要表現,嚴重的甚至還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帶來影響。重型顱腦損傷的預后影響因素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對于大多數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來說,其一般都會合并頭皮裂傷并發癥,因為患者頭皮供血相對豐富,所以對患者實行及時有效的止血處理是非常關鍵的。相比于非止血藥物,止血藥物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更為明顯,其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能夠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本文主要觀察重型顱腦損傷(severe brain injury,SBI)院前救治中應用止血藥物的臨床療效,見下文。
依照隨機分組法將本院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43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分為兩組,參照組患者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齡區間為16-70歲,平均(39.65±1.47)歲,觀察組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齡區間為18-70歲,平均(39.74±1.22)歲?;颊呤軅虬▔嬄鋫④嚨渹?、壓砸傷等,兩組一般資料并未呈現出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嚴重臟器疾病;所有患者家屬均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重型顱腦損傷。排除標準:排除拒絕參與本次研究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統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
參照組患者實行非止血藥物治療,觀察組實行抗纖溶止血芳酸治療。顱腦外傷后半小時內搶救治療,并應用抗纖溶藥護。所有患者均實行院前救治。在接到指令后,要在短時間內趕往事發現場。急救醫師要在救護車上對交通事故現實情況進行了解,并通過電話指導報警者互救或者是自救,在趕往途中要按照車禍類型以及路況等對患者情況進行預估。到達現場后要檢查患者的心跳、瞳孔、意識以及呼吸情況,并對患者的內臟損傷情況以及骨折等進行嚴密觀察。將患者搬離危險場所之后要及時判斷患者病情;開放氣道,按照患者的現實病情對其實行氣管插管,對于心臟驟?;颊撸獙ζ鋵嵭行姆螐吞K;對于面部裂傷患者,要及時對其實行加壓包扎;對于合并脊柱損傷、胸部損傷患者,要對其實行骨折固定以及胸腔閉式引流等現場急救;對于顱內壓升高患者,要在對其實行抗休克以及抗溶治療并且其血壓有所好轉之后對患者實行脫水處理。對于開放型顱骨骨折患者要及時創建出靜脈通道,并在第一時間聯系醫療機構,切實落實好院內搶救工作,在將患者送往醫院途中,要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同時對患者的脈搏、呼吸道以及呼吸情況等進行關注。此外,可以利用包扎、止血、搬運以及固定等外科技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如果患者存在出血傷口,則要包扎其頭部,對于顱底骨折所引發的出血,則不要對其進行填塞,要盡量使引流保持在通暢狀態;如果患者的頭部出血量較大且現場不存在縫合條件,則需要對患者進行簡單包扎處理,之后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分析患者的平均昏迷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同時對患者的死亡率情況進行對比和記錄[2]。
相比于參照組的昏迷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觀察組顯著降低(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的品平均昏迷時間以及住院時間[n(),d]

表1 比較兩組的品平均昏迷時間以及住院時間[n(),d]
參照組的死亡率為42.86%,觀察組為4.55%(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死亡率比較[n(%)]
重型顱腦損傷是造成青壯年殘疾、死亡的重要因素,而院前救治是確保其生命安全的重點所在。有研究發現[3],患者腦創傷后,治療因素以及腦損傷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SBI后,患者很容易產生昏迷現象,并且其意識障礙發生率較高,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明顯;與此同時,其脈搏、呼吸體溫以及血壓等都會產生明顯變化[4]。SBI是一種外傷,有資料表明,其臨床死亡率約為30%-40%。其發病危急,病情進展速度快,因此需要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搶救和治療。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情復雜、死亡率較高,相比于原發性損傷,其繼發性損傷更為嚴重,因襲需要對其繼發性因素進行及時醫治,緩解其對患者病情所帶來的影響,進而實現提高治療效果以及改善患者預后的目標[5]。在急救中,院前急救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院前急救可以及時在短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搶救和治療。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來說,在對其實行院前搶救的過程中,要使患者呼吸道保持在通暢狀態,對于頭皮外傷患者,要在對其實行包扎、止血處理之后進行轉送,并使用抗纖溶止血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對于休克患者,要就地對患者實行抗休克治療。通過實踐研究可以發現,在對患者搶救期間,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搶救工作常在救護車內實行,但是救護車內部噪音較大,聽診器的使用準確性相對較低,并且受到車輛顛簸影響,心電儀的準確性也會受到影響[6]。在觸摸患者頸動脈并對其呼吸情況進行觀察之后,在行駛車輛期間盡可能不要對患者手臂進行晃動,避免針頭刺傷醫務人員以及患者。盡早觀察患者病情并對其進行及時治療,患者病情惡化期間,一些患者很容易產生血氧飽和度降低以及瞳孔散大等現象,因此對患者實行氣管插管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在救護車中對患者進行搶救和治療的過程中,由于車內空間較小,因此醫生要及時對患者實行插管處理,并使用呼吸機對其進行治療。頭皮部位血液循環豐富并且其具有韌性,如果損傷后回縮不良,則頭皮血管自身回縮止血難度較高,因此在頭皮裂傷時,需要對患者進行縫合處理,進而實現止血目標。以往一般都是通過繃帶、敷料等對患者實行加壓包扎處理,但是其止血效果并不明顯,休克風險較高,因此為了快速止血,可以為患者提供抗纖溶止血芳酸進行止血。在對頭皮進行縫合的過程中,不要過于關注裂傷頭皮的美觀度,要仔細將頭皮裂傷創緣進行縫合,使創緣可以相互壓迫并對顱骨進行壓迫,進而實現止血目標;在縫合結束后,對于暴露傷口,不要使用繃帶、敷料對其進行包扎,以便可以對傷口出血情況進行及時觀察;如果患者傷口滲血顯著,則可以使用雙手進行壓迫止血或者是使用敷料對其實行短時間壓迫;在對頭皮進行縫合的過程中,不必處理壞死組織、堅持無菌操作,要以止血為主。在將患者送回醫院并轉入手術室或者是病房之后,要對其實行清創處理,并及時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對于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止血,之后對其實行輸液、輸血等抗休克治療,在患者休克緩解后可以為其提供脫水劑,在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所進行的搶救和治療中,要以止血和搶救生命為主,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對于顱腦損傷患者,在其受傷后1h內對患者實行搶救和治療,可以有效縮短其昏迷時間,同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急救之前,要對其實行科學有效的止血處理,以便為后續傷口處理提供有力保障,促進患者恢復[7]。在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行院前搶救的過程中,抗纖溶藥物止血環酸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還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對于促進患者意識清醒以及確保生命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參照組,觀察組的平均昏迷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的死亡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說明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院前救治中,止血藥物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時對于降低其昏迷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也是非常有利的,有利于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止血藥物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院前救治過程中的有效應用,對于縮短患者昏迷時間、降低其住院時間以及降低患者死亡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治療效果明顯,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和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