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謙,李宇婷,李博,范小荷,劉薇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研究統計資料顯示:高齡是誘發心房顫動的獨立風險因素,≥75歲的人群心房顫動的發生率超過10%[1];其次,心房顫動患者多由于心力衰竭、高血壓、冠心病等致病因素失去心房收縮功能,導致心率加快,各種病因大多合并存在極大的增加了心臟負荷,進而導致附壁血栓的發生風險[2]。特別是合并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時,患者不僅會出現更為明顯的生理和病理變化,而且相當一部分患者需要使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來保證治療效果,但多種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血風險[3],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差。利伐沙班是一種高效、特效性抗凝劑,屬于Xa因子抑制劑,其臨床價值明顯優于傳統維生素拮抗劑,在該類疾病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成效[4]。筆者將以科室近兩年來收治的66名患者進行對照研究,以探討在常規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使用基礎上聯永利伐沙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科室收治的66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患者(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排除活動出血患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出血傾向者以及參與研究前三個月內卒中的患者。研究組,男21例、女13例、共34例,年齡53-72歲,平均年齡(62.58±9.35)歲;對照組32例,男20例、女12例,共32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4.52±9.42)歲。本次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于研究知情并同時。兩組病例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應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治療,包括:阿司匹林腸溶片(德國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080078,100mg/片)100mg/次,1次/d;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20035,75mg/片)75mg/次,1次/d。
研究組患者增加利伐沙班治療:利伐沙班片(德國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00542,10mg/片)2.5mg/次,1次/d,其他藥物使用方法與對照組一致。
1.3.1 療效評價
①顯效,患者經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減輕≥80%;②好轉,患者經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減輕50%-79%;③無效,未達到上述兩項標準之一或發生其他臨床不良事件。
1.3.2 心房顫動監測
采用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房顫情況,記錄患者24 h房性期前收縮和房性心動過速次數,對比治療前后變化。
1.3.3 其他指標
①隨訪六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腦卒中發生率。②比較兩組患者用藥至停藥后一周的藥物副反應情況。
研究選取SPSS 22.0軟件作數據分析;n,(%)作計數資料表達,樣本結果采用卡方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顯效率(55.88%)及總體有效率(94.12%)均高于對照組(40.63%、8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房顫及心衰監測指標比較
隨訪六個月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腦卒中發生率為8.82%,對照組的腦卒中發生率為21.88%,兩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χ2=6.5633,P=0.0104)。
兩組均無嚴重副反應,不作統計學比較。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種,患者集中于中老年人,疾病對患者的健康影響較大且有較高的致死風險。病理學研究顯示: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長期吸煙等不良生活行為習慣是誘發疾病的獨立風險因素[5]。心房顫動則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的心律失常,慢性疾病及年齡增長是主要致病因素。臨床研究顯示:冠心病是誘發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病程進展更快且潛在并發癥也多。經分析: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多臟器功能障礙,整體身體狀況較差;其次,患者所用藥物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通常來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的用藥須兼顧缺血和出血兩個方面,因而抗凝治療的比例相對較低,提升了疾病治療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這也是該疾病患者死亡風險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7]。長期以來我國治療冠心病合并心房顫動的常用治療方案,阿司匹林是腦血管疾病治療中的常用藥物,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通過對分布在人體血小板中的環氧酶-1第529位絲氨酸的乙酰化,達到抑制血栓素A2形成的效果,并最終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氯吡格雷則屬三磷酸腺苷受體拮抗藥,現代藥理研究結果證實,其可與ADP受體P2Y12進行有機的結合,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但從過往臨床病例資料的分析來看,兩種抗血小板藥物聯用的治療效果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相關文獻報道顯示,利伐沙班可有效提升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進而提升臨床療效,顯效率高達50%以上,總有效率可達到90%以上,而未聯合利伐沙班治療者,顯效率僅為40~50%,總有效率僅為75%~90%[8]。本次研究也發現,研究組顯效率(55.88%)及總體有效率(94.12%)均高于對照組(40.63%、81.25%),可知聯合利伐沙班治療,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應用效果良好。此外,本次研究還發現,研究組治療后24h房性期前收縮次數(493.48±95.05次)和心動過速次數(19.38±4.02次)顯著低于對照組(671.34±111.54次、30.12±4.97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聯合利伐沙班治療,可有效減少房顫次數,有助于房顫控制效果提升,進而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研究得出結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心房顫動不僅對患者的健康負面影響巨大,正確選擇藥物治療對于患者的預后具有不可替代的臨床意義。在常規抗血小板藥物使用的基礎上配合新型抗凝藥物利伐沙班,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