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繼,陸麒,沈怡,孫木
(上海建工醫院,上海 200083)
隨著DRGs收付費的改革在全國全面普及開來,病案信息管理學科在醫院二級評審中占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二級醫院是跨地區、省、市以及向全國范圍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醫院,是具有全面醫療、教學、科研能力的醫療預防技術中心[1]。我院依據《二級綜合醫院評審實施細則(2011版)》進行評價、評審[2],評審標準中第四章第二十七節是專門評價病案管理與持續改進,包括16款,內含2個核心條款,體現出了病案管理在醫院評審方面的重要性[3]。本次研究以2018年以來,某省衛生計生委完成該省某二級綜合醫院評審工作,主要以細則中第四章第二十七節評價結果為數據來源,對其進行分析,從而了解某二級綜合醫院病案管理現狀,發現影響病案管理現狀的主要因素并進行分析和持續改進,為制定完善的醫療質量管理提供依據。
選取2018年一年中新一輪的二級綜合醫院評審,評審結果數據均來源于某院醫院評審系統。
參照《二級綜合醫院評審實施細則(2015版)》第四章第二十七節內容。主要包括是否按照有關法規、規范要求;病歷書寫制度及完整性;加強安全管理,保護病案及信息的安全;病歷書寫質量的評估機制,是否定期提供質量評估報告;建立科學的病案庫管理體系,包括疾病編號及示蹤系統,出院病案信息的額查詢系統;借閱、復印或復制病歷資料制度,有防止丟失、損毀、篡改等的制度;電子病歷系統的建立和推薦等內容。
1.3.1 評審結果
按照《二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5版)》評審結果采用A、B、C、D四檔表述,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判定原則是要達到“B-良好”檔者,必須先符合“C-合格”檔的要求,要到“A-優秀”,必須先符合“B-良好”檔的要求。其中,項目類別甲等的基本標準是C級>90%,B級>60%,A級>20%,核心條款達到甲等要C級為100%,B級>70%,A級>20%。
1.3.2 RCA(根本原因分析法)
根本原因分析(RCA)是一項結構化的問題處理法,用以逐步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決,而不是僅僅關注問題的表征。根本原因分析是一個系統化的問題處理過程,包括確定和分析問題原因,找出問題解決辦法,并制定問題預防措施。在組織管理領域內,根本原因分析能夠幫助利益相關者發現組織問題的癥結,并找出根本性的解決方案[4]。本研究主要分析評審結果中評分為“D-不合格”的條款,得出不合格條款的累計構成比,運用頭腦風暴法,對造成不合格條款項目的原因進行分析與討論,并畫出魚骨圖分析原因,針對主要影響因素,進行整改。
某院16項基本條款評審結果D級為6%、C級為94%、B級為65%、A級為18%,其中2個核心條款評審結果分別為C級達到100%、B級68%、A級22%。見表1。

表1 上海市某二級醫院第四章第二十七節評審結果
將判定為“D-不合格”的條款作為不合格數,不合格數從高到低排列,其中10個條款出現了“D-不合格”的判定,見表2。

表2 上海市某二級醫院D-不合格條款分析(n,%)
對“D-不合格”條款進行分析 其中,27.2.5、27.2.4、27.4.2、27.7.1、27.7.2、27.2.2、27.1.2這7個條款不合格數累計構成比為80.80%,在0%~85%之間,為主要不合格項目;27.2.6、27.4.1、27.2.1這3個條款的不合格累計構成比在85%~95%之間,為次要不合格條款項目;27.6.1、27.3.1這2個條款的不合格累計構成比在95%~100%之間,為一般不合格項目;27.1.1、27.2.3、27.5.1(★)、27.5.2(★)這4個條款未出現不合格。運用頭腦風暴法,進行不合格條款項目原因分析與討論,并畫出魚骨圖分析原因,見圖1。

圖1 不合格條款項目魚骨圖
3.1.1 電子病歷的建立與維護
上海市某二級醫院比較重視信息化建設,電子病歷系統在全院各個科室廣泛普及,但是電子病歷應用技術水平有限,各科室之間信息化水平差異較大,導致應用水平不均衡。部分分析文件缺乏具體措施和信息需求,電子簽名尚未完全普及。另外,電子病歷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影響了電子病歷系統的建設進程。
3.1.2 病案首頁填寫
本次研究發現,某院二級評審條款中27.2.5和27.2.4在“D-不合格”率中構成比最高,分別為第一和第二。通過根本原因分析法發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住院醫師對病案書寫認識度不足,某院二級綜合醫院病歷書寫很多是由實習生、進修生書寫,病歷書寫各方面較差,甚至出現缺頁、少頁的現象;二是上級醫師審核、簽名不足,質控醫師未把好質控關,上級醫師欠簽名現象嚴重,這既影響了病歷歸檔率,也對病案復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三是住院醫師責任心不強,為足夠重視病歷書寫質量,后期來修改的次數較多,導致病案首頁出現較多更改,影響數據上報質量;四是醫院病案信息化系統不健全,病歷傳導過程出現差錯,致使住院病案首頁完整率下降,也增加了病案科和臨床醫師的工作量。
3.1.3 病案管理制度落實
某院在二級評審中發現,醫院均制定了完整的病案管理工作制度、病案管理工作流程、病案人員崗位職責等,建立了病歷質量控制與評價組織,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主要原因可能有:一是部分制度執行起來較為困難,實際工作與制度不相符,導致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內部監督機制力度不夠,部分制度機制不完善,持續改進效果不明顯。
3.1.4 病案人員培訓與教育
某院病案科病案人員梯隊配備不合理,科室一半以上人員來自護理或非醫療專業,對醫學知識理解不深。部分人員未有編碼證就直接上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案管理工作質量和學科的發展。科室學習氣氛不夠濃厚,病案人員的專業交流和專業技能都有待提升。
建立健全合理的病案書寫制度和管理制度、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等是符合醫院現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條件,也是讓醫院管理更加精細化的基礎[5]。因此,在病案科室人員梯隊配備上要合理化,盡可能使用有專業資質的病案管理人員,制定完整的病案管理工作制度、病案管理工作流程,落實臨床科室病案書寫培訓,執行有效監管,才能更好的提升病案質量。醫療信息的額基礎數據來源取自病案信息,因此,應按照《電子病歷應用管理規范(試行)》建立符合醫院標準化、規范化的信息管理軟件,維護電子病歷的建設,促進病歷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共享[6]。
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二級醫院住院患者增多,病案管理科作為醫學資料重要的保管、加工與提供部門,為醫院評審提供重要的數據來源。隨著付費方式的改革,醫聯體的廣泛普及和遠程醫療的應用,病案信息管理的利用方式愈發多樣化,醫院評價的方式也不斷改進。某院要以評審為契機,用好PDCA等管理工具,分析病案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積極整改,從而促進醫院質量、服務、管理等的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