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椅妮,郭洪娟,李瑩,柯杏璇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創傷骨科,廣東 廣州 51000)
四肢創傷骨折在臨床上有著非常高的發生率,特別是近些年來,受交通業、工業等快速發展影響,致使該病發生的概率大幅度提升,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手術治療是當下四肢創傷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雖然能夠獲取到顯著療效,但是作為直接應激源,手術會給患者帶來的疼痛、焦慮、不安等應激反應,會對患者的預后康復產生不良影響,故而,給予患者有效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具有積極意義[2]。本次研究以四肢創傷骨折患者為對象,分析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
選取本院80例四肢創傷骨折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時間2018年07月至2020年07月,隨機將其均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18-60歲)平均(44.35±5.36)歲;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18-60歲)平均(44.77±5.13)歲。兩組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X線、CT檢查確診為四肢創傷骨折;知曉本次實驗;臨床資料完整患者。排除標準:糖尿病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嚴重感染者;嚴重精神疾病者;存在溝通障礙患者。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①體位管理:指導患者采取適宜的體位,適當抬高患者患肢,對患者的血液循環情況進行改善,對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腫脹程度進行緩解,協助患者將患肢維持在功能位。②術后24h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傷口進行冷敷處理,預防患者出現局部腫脹和出血現象。③做好病情觀察,飲食指導和常規康復訓練指導等。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綜合護理:①強化基礎護理:為患者營造出干凈、整潔、舒適的護理環境,確保病房內部溫度、濕度適宜,將溫度控制在24℃-26℃,將濕度控制在60%,確保光線柔和,定時進行通風,避免噪音和強光給患者帶來刺激。②早期健康教育:多與患者展開交流和溝通,入院時為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發生機制、治療重要性和方案、護理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令患者明白疼痛發生的原因,明確鎮痛的措施,對患者的自身知識水平進行提升等。③疼痛管理前移,提前給與小劑量的止痛藥物口服,同時建立多學科的疼痛管理模式,聯合麻醉科、康復科、心理治療師或者醫務社工,麻醉科需要為選取適宜的麻醉藥物和麻醉方式,康復科給予康復指導,心理治療師或者醫務社工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從心理層面轉移患者不良情緒。④工作人員培訓,掌握正確的評估方法,包括建立疼痛病房、醫護聯合等護理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護理敏感度,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仔細觀察,當患者疼痛程度比較輕時,可以通過撫觸、語言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撫慰,通過心理干預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對于中度疼痛患者來說,護理人員可以在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同時,嚴格遵循醫囑給予患者藥物鎮痛,用藥2h后時再次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在為患者進行疼痛護理時,護理人員需要確保動作輕柔。⑤心理護理:多與患者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善于傾聽患者的心聲,多給予患者鼓勵,全方位了解患者的個人喜好,為患者播放適宜的影視作品和音樂,對患者的注意力進行分散,對患者的疼痛感進行緩解。⑥康復訓練指導:充分分析患者病情,為患者展開功能鍛煉,在患者病情許可情況下,盡可能早地為患者展開功能鍛煉,以此來對患者的肢體疼痛感進行緩解,對患者的腫脹程度進行改善。⑦出院隨訪:患者出院后采取電話、微信、上門隨訪等方式了解患者恢復情況,及時調整患者后續護理計劃,指導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評估兩組疼痛程度:采取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觀察記錄兩組術前、術后1d和術后3d的VAS評分,分數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輕。評估兩組預后效果:觀察記錄兩組的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展開組間對比。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與基本滿意度之和為護理滿意度[3]。
術前兩組的VAS評分基本一致,組間差異明顯(P>0.05),術后1天和術后3天觀察組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表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與對照組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相比,觀察組均偏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預后效果比較()

表2 兩組預后效果比較()
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相比,觀察組偏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四肢創傷骨折較為常見,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目前該病患者多采取手術治療,但是受患者自身因素、手術因素等影響,患者的疼痛感會加重,會致使患者出現緊張、不安等各項負性情緒,對患者的預后效果產生不良影響[4]。
綜合護理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具有非常高的專業性和針對性,該護理方式將患者作為中心,致力于為患者提供一個全面化、優質化和系統化的護理服務,充分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術前做好健康宣教,加深患者對于疾病和疼痛癥狀的認知程度[5]。為患者制定出各項個體化、連續化的臨床護理方案,對患者的依從性進行提升,根據患者的個人喜好,可以通過播放影視作品和音樂等方式對患者的情緒進行改善,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緩解患者的疼痛感,盡早為患者展開康復功能鍛煉,促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達到緩解患者疼痛感,幫助患者維持良好心態,提升患者護理質量等目的[6]。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術前兩組的VAS評分基本一致(P>0.05),術后1天和術后3d觀察組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相比,觀察組均明顯偏低(P<0.05);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相比,觀察組明顯偏高(P<0.05)。說明綜合護理的應用有利于優化四肢創傷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給予四肢創傷骨折患者綜合護理能夠有效緩解疼痛,促使患者恢復,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