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趙
(龍川縣人民醫院,廣東 河源 517300)
腦血管疾病是目前較為常見的威脅人類身體及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腦卒中疾病為急性腦血管疾病之一,發病急,腦部血管破裂阻塞血管,引發大腦缺血、缺氧,損害腦組織,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患有腦卒中疾病的患者,盡管接受緊急治療后能挽救生命,但部分患者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障礙問題,癥狀較輕者會有步態異常的表現,而嚴重者會發生完全癱瘓的情況,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3-4]。促進患者肢體康復是腦卒中患者康復的核心內容,盡早進行康復訓練,減輕致殘因素所造成的不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但仍有較多患者肢體康復效果不理想,可能與患者長期處于不良姿勢有關[5]。本次研究分析腦卒中偏癱患者在康復護理基礎上進行24h姿勢管理對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作用,具體內容如下。
共有100例患者被納入此次研究,均是我院2019.1-2019.12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根據奇偶分配原則分組。實驗組:男女患者各有29例和21例,各占比58.00%和42.00%,患者年齡范圍(47-79)歲,平均年齡為(59.33±6.34)歲;病程1~8d,平均病程(4.16±0.22)d。對照組:男女患者各有30例和20例,各占比60.00%和40.00%,患者年齡范圍(49-78)歲,平均年齡為(59.31±6.29)歲;病程1~9d,平均病程(4.12±0.26)d。所有患者的各項資料對比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接受康復護理,包括被動活動肘關節、肩關節、腕關節等,坐位軀干平衡訓練、主動運動訓練、體位轉移訓練、患肢負重訓練等,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訓練5d。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接受24h姿勢管理,主要內容有:①成立研究小組,對康復科專科護士對進行專業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肢體康復鍛煉注意事項、姿勢管理方法等。詳細評估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根據患者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訓練活動、姿勢以及異常姿勢判斷標準等內容,有計劃性的幫助患者進行每日姿勢管理任務,并及時進行反饋,對管理內容進行改進,促進患者康復。②住院時,需使用肢體運動功能量表進行評估,根據結果制定康復目標,姿勢管理延伸至24h包括日常生活訓練、進食訓練、語言訓練等;出院前,需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在不影響睡眠的情況下,合理利用剩余時間,延長患者姿勢、體位管理訓練時間,如起床時,可訓練其翻身、坐起;洗漱時進行下肢運動訓練;吃飯時訓練吞咽功能等,讓患者使用正確姿勢進行活動。護理人員可制定相關視頻或音頻,于患者出院前發放給患者及家屬,讓其利用家庭播放工具如電視、電腦、手機等引導患者盡量保持正確姿勢進行活動,家庭成員要對患者加強監督和幫助,護理人員要做好電話隨訪工作,詳細記錄患者恢復情況。
觀察不同干預方法應用價值,①使用FMA、FIM、BI評估干預前后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功能獨立性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變化,FMA總分為100分,包括屈肌協同運動能力、肢體發射情況等內容,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越好;FIM,18-12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肢體功能完全獨立,18分表示完全依賴;BI包括日常進食、用餐、洗澡、穿衣等內容,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②QOL量表評分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心理健康、社會角色、自我認知等內容,百分制,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統計數據采用SPSS 23.0展開整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表示為(),檢驗結果顯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患者的FMA、FIM、BI評分相比無差異(P>0.05),經干預后,患者的肢體運動量表評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實驗組更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觀察不同干預方法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分,n=50)

表1 觀察不同干預方法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分,n=50)
兩組QOL得分相比,實驗組各生活質量內容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觀察不同干預方法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n=50)

表2 觀察不同干預方法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n=50)
腦卒中偏癱,臨床治療難度大,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同樣也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以往主要采用藥物控制及輔助護理干預為主,但療效并不理想[6]。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患患者數的康復,康復理念不斷應用于臨床,予以患者康復護理干預,積極進行康復訓練,能夠讓受損或處于休眠狀態的腦細胞患病并重塑功能,有助于恢復肢體運動及平衡能力,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康復效果,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維持良好的生活能力[7-8]。莫雪梅[9]等的研究報告表示,將腦卒中偏癱的康復護理分為臨床期、離床早期、離床后期和恢復期,不同時期內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能有效增強患者的社會生存能力,可見康復護理應用的重要性。考慮因關節固定、攣縮、肌肉張力增高以及長期姿勢不良等因素會影響到康復護理效果,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24h姿勢管理,把握康復管理時機,并規范康復工作,合理安排患者的康復鍛煉時間及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以正確姿勢進行活動,保持姿勢的穩定性,強化患者神經肌肉反應能力、肢體控制能力,能改有改善因肌張力異常分布造成的運動姿勢異常情況,抑制異常運動模式,有效引導正常運動模式,達到正常運動的情況,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改善預后[10]。研究結果表示,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經干預后肢體運動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均有顯著改善(P<0.05),充分肯定該管理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將24h姿勢管理應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護理過程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