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旭安 陳麗莎 李 華 諸厚文
(重慶城市職業(yè)學院,重慶 402160)
輪廓儀是對物體的輪廓、二維尺寸、二維位移進行測試與檢驗的儀器,作為精密測量儀器在汽車制造和鐵路行業(yè)的應用十分廣泛[1]。接觸式輪廓儀的工作原理[2]是通過在待測物體的表面滑過探針以獲取表面輪廓參數,探針接觸到被測工件表面并勻速滑行,傳感器感受到被測表面的幾何變化,在X和Z方向分別采樣,并轉換成電信號,再將電信號放大處理,轉換成數字信號儲存在數據文件中。理想狀況下,輪廓曲線應該是光滑的,但由于接觸式輪廓儀存在探針玷污、探針缺陷、掃描位置不準等問題,檢測到的輪廓曲線呈現出粗糙不平的情況,這給工件形狀的準確標注帶來了影響[3]。本文結合2020年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D題的主要問題,介紹模型各參數值的確定方法和水平校正法。
(1)假設工件1在水平狀態(tài)下測量的輪廓線圖的轉折點依次為A1~A30,其中A1坐標為(a1,b1),以此類推,A30坐標為(a30,b30),如圖1所示。

圖1 對工件1轉折點的標注
(2)假設A1A2之間的直線方程為A4A5之間的直線方程為以此類推,如圖1所示。
(3)假設直線A1A2~A9A10與所對應的圓相切。
將工件1在水平狀態(tài)下的測量數據導入MATLAB軟件中,輸入繪圖命令:得到圖形,如圖2所示。

圖2 附件1表數據圖
(1)求點A1、A2的坐標。
步驟一:使用SPSS對A1、A2附近部分數據進行擬合[4]得出線性方程為如圖3所示。

圖3 數據擬合得出線性方程
步驟二:運用Excel軟件,將取值范圍內所有數據分別帶入所求出的線性方程中,得出Z的值,用(誤差),
求A1時取330~337之間的誤差值,如表1所示;求A2時取129~135之間的誤差值,如表2所示。

表1 序號330~337之間的誤差值(部分數據)

表2 序號129~135之間的誤差值(部分數據)
步驟三:觀察表1,可以看出誤差的絕對值在331號附近向兩邊逐漸變大,取誤差絕對值接近于0的30組數據中的,取其平均值作為A1的橫坐標,代入所在的直線方程得到A1的坐標為(49.767 617 31,-1.770 968 78)。同理,觀察表2,得到A2的坐標為(49.916 389 23,-2.163 820 208)。
(2)求A4、A5、A6、A7等點的坐標。
A4、A5、A6、A7等點的坐標的求解方法和步驟與求A1、A2點類似,分別得到的坐標如表3所示。

表3 A5、A6、A7的坐標
(3)求A3、A8、A13的坐標。
利用Excel求以上點的坐標,結果如表4所示(以A3為例)。

表4 A3的坐標
(4)求點A17的坐標。
A17是直線A16A17與A17A18的交點,將z1617與z1718所得出的方程聯立求解:

最終得到A17坐標為(76.826 512 82,-0.437 037 436)。同理,得到A19、A21、A22、A24、A25、A27、A28、A30坐標,如表5所示。

表5 A19、A21、A22等的坐標
(5)求圓弧半徑和圓心坐標。
在Python軟件中編寫相對應求解圓弧半徑和圓心坐標的相關代碼程序,將所得出的A19、A20、A21的坐標值代入程序中,可以分別求出第一個圓弧的半徑和圓心坐標。圓心坐標為(85.700 448 04,-1.354 101 04),半徑為0.994 125 967 964 683 4。
其他測量數據結合相應的數學公式得到,如求斜線與水平線之間的角度可以利用斜率計算,斜線線段的長度可以利用兩點間距離公式得到,圓弧長度可以利用弧長公式得到,等等,本文不一一贅述。
首先,將D題提供的工件1在傾斜狀態(tài)下的測量數據導入SPSS軟件中,然后觀察整體圖形,如圖4所示。

圖4 25-1全部數據繪制圖


圖5 水平校正后的散點圖
本文從工件1在水平和傾斜狀態(tài)下的測量數據出發(fā),利用Excel、MATLAB、SPSS、Python等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通過線性擬合、坐標平移變換法、三點定圓等方法,構建了標注參數與水平校正模型,結合實際數據,利用平均分析法對數據進行修正,為測量工件或產品輪廓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1)運用多種軟件對數據進行對比,能夠更精確地得到各項參數值的測量數據。
(2)通過對工件1在傾斜狀態(tài)下測量數據的分析,提煉了坐標平移、轉換的方法,從而創(chuàng)建了一個概念模型。
(1)對函數分段擬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若能構建實現自動計算的模型,將取得更快更好的效果。
(2)在數據擬合時,截取的數據為模糊區(qū)間范圍內的散點,可能導致測量的精度不夠。
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應用于不同傾斜角度數據的水平校正,進而對各輪廓線參數值進行優(yōu)化,能夠有效解決一些工件或產品的輪廓在使用三次元、投影儀等常規(guī)方法不能滿足測量要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