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左東輝 張耀
摘要:電力行業作為“雙碳”目標的推動和實現主體,應當結合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市場融合的策略來探尋更加高效的“雙碳”目標實現路徑,推動行業與市場的協同發展。文章結合“雙碳”目標導向,在明確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必要性的基礎上,就如何開展融合發展實踐提出相關的策略建議,為新目標下電力市場主體的發展提供相關的思想和方法參考。
關鍵詞:“雙碳”目標;電力市場;碳市場;融合發展
前言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隨后的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雙碳”目標的提出,既是處理好經濟社會變革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內在要求,又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作為重要的能源類市場,電力市場如何準確把握和落實好“雙碳”目標,是需要重點思考的現實性、戰略性問題。而對于電力行業主體尤其是電力企業而言,更多地要將“雙碳”目標任務的落實細化為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融合上,通過電力改革來達到能源產出與碳排放的均衡,而如何這一均衡,是需要重點探索的問題。
1.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是在“雙碳”目標框架內,將碳排放權交易引入到電力市場的發展中,通過市場化的機制來調節電力行業的碳排放活動,進而逐步實現行業整體碳排放量的控制和減少。開展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雖然是“雙碳”目標實現的要求,但也是電力行業貫徹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結合形勢來看,兩個市場融合發展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1電力行業是“雙碳”目標實現的首先行業
電力行業尤其是電廠類企業,具有碳排放量大、產品相對單一的特點,并且,在長期的發展中,行業和企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計量設備和較為規范的管理模式,這使得電力行業具備首先落實“雙碳”目標任務的條件。正是基于此方面的考慮,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中將發電行業作為重點排放單位考慮范圍,并明確了2225家發電企業作為重點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對象。在“雙碳”目標的約束下,電力行業尤其是發電企業需要通過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策略來尋求電力產出與碳排放量的均衡,以此來完成“雙碳”目標任務。
1.2深化能源資源配置與生態環境治理協調的需要
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是將電力行業清潔、高效發展和低碳發展通過市場化的機制進行融合統一,實現兩個市場的同步改革、協同發展。雖然近年來電力行業體制改革的深入,推動了電力行業市場化發展的水平和能力,但行業內部關于能源資源配置與生態環境治理協調的認知仍然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導致電力市場發展中的能源產出與配置和生態環境保護不協調、不同步,影響了控制碳排放目標的實現。基于此,有必要在“雙碳”目標的指導下,通過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方式,實現電力能源生產配置與生態環境治理的整體協調同步,促進電力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2.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策略
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融合實際上是傳統行業市場與以政策為導向的新市場的融合,兩者的融合必然需要經歷一段探索和磨合期。對于電力市場而言,更多地要以“雙碳”目標為導向,結合市場機制尋求市場的融合、協同。就目前而言,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融合發展需要重點落實好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2.1積極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雖然近年來國家在新型電力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并通過政策引導市場主體向新型電力能源產業發展。但是,實際發展情況表明,我國的新型電力能源在電力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以2020年為例,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的電力市場結構仍然以火電為主,其占比接近68%,天然氣發電的占比很小,核電的年度發電量為5%,水電的占比則為18%,而風電、光伏發電雖然有所增加,但發電量加起來只占總發電量的9%,整體貢獻率比較小。這組數據表明,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我國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占比并不高。新型電力能源系統在產能和碳排放等方面的優勢表明,其是未來我國電力能源生產與供應方面的主體。因此,有必要結合電力市場運行狀況,對新能源的消納、輔助服務、容量成本回收、不平衡資金的抽蓄等進行重點的規劃與設計,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與運行提供有力的市場力量支持,促進新能源參與電力能源市場交易。
2.2強化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
目前,我國的電力市場和碳市場在運行方面尚存在獨立性的特點。電力市場發展中的可再生能源超額消納量交易、綠證交易、清潔能源補貼等,與碳市場運行中的碳配額、碳交易等政策性減排功能存在高度的重復和交叉,并且,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多是從單一市場運行的角度出發進行的,缺乏統一規劃和整體考慮,導致指導市場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不夠健全。為促進“雙碳”目標下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融合發展,相關主體尤其是政府部門要從全國整體層面的能源統一、生態環境治理框架體系出發,科學謀劃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目標、路徑和具體的時間表、路線圖,使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融合發展有章可循。同時,電力市場和碳市場要結合融合發展的實際需要,協同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和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并與生態環境領域原有的排污權交易制度以及用能權交易制度進行有效的銜接,確保現行制度與市場融合發展策略的兼容性。
2.3根據地區情況實施差異化融合發展策略
目前,我國電力市場發展存在地區性的差異,并且這種差異是在一些客觀性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為使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策略,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相契合,避免因為融合發展造成新的民生問題的出現,在融合發展方面應當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的融合發展策略規劃與實施。例如,相關政府部門可以根據東中西部地區的資源稟賦條件、發用電情況、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市場的電價承受能力等情況,按照兼顧市場銷量與經濟公平的原則,因地制宜地制定市場交易額的分配,使市場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相吻合。同樣,對于不同排放量的企業來說,也應當按照差異化的策略確定相應的融合發展策略,使高排放和低排放的企業在市場運行、交易等方面享受的權利產生相應的差異,進而實現市場行為的引導與激勵。
結語
“雙碳”目標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的時代要求,也是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重要選擇。考慮到目前我國在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方面表現出的現實情況,相關主體要通過積極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強化電力市場與碳市場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根據地區情況實施差異化融合發展策略等策略來推動融合發展的進程,進而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森林.基于“雙碳”目標的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協同發展研究[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1(10):50-54.
[2]彭紀權,金晨曦,陳學通,倪逸林.我國電力市場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互機制研究[J].中國能源,2020,42(09):20-24+47.
[3]陳杰. 碳市場對電力現貨市場影響的模擬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20.
[4]姚明濤,趙盟,康艷兵.協同推進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建設 促進改革形成合力[J].中國發展觀察,2017(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