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芝,王小丹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山東 青島)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而嚴重的疾病,多由于大腦結構異常、遺傳、外界環境等因素造成,患者情感和行為異常[1]。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是復發的概率比較高,給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患者異常的行為可能造成一定的危險性,為了保證患者治療過程的安全,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必不可少[2]。本文即探討預見性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危險行為的有益作用。
本文選取10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預見組54例,對照組54例。基本資料情況:干預組中,含男性31例和女性23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57歲,平均年齡(33.71±4.96)歲,最短病程3年,最長病程10年,平均病程(5.22±2.24)年;對照組中,含男性33例和女性21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55歲,平均年齡(34.49±5.47)歲,最短病程2年,最長病程9年,平均病程(5.05±1.63)年。對比兩組相關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進行精神科常規護理,包括按時服藥、常規檢查、適當運動等[3]。
1.2.2 預見組
對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2.1 做好入院護理
剛入院的患者,情緒煩躁、恐懼等情況比較常見,很可能有沖動行為,抗拒治療,甚至傷害他人等,所以護理人員要特別注意對患者的行為進行適當約束,安撫患者情緒,使患者狀態盡量趨于穩定,方便后續治療[4]。與患者溝通時,注意自身的語氣語調,態度和藹可親,微笑服務,動作輕緩,使患者感覺到安全和親切。了解患者的實際需求和面對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強化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比如興趣愛好、個人習慣、身體狀況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調動患者的興趣,并發現患者可能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做好對患者及自身的安全防護。保持環境整潔,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擺放,杜絕危險物品的使用,減少客觀危險條件[5]。
1.2.2.2 提高監控強度
對于一些高危險患者,護理人員要加強監控,以防發生自殺或者傷人事件。可以將這類患者安排在離護士站較近的病房進行治療,方便護理人員隨時觀察。對于有過出走行為的患者,更要增加監控頻率,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6]。對患者的各項數據和異常行為詳細登記,及時分析評估,對當前的不良因素及時進行改善,對可能出現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決預案等。可以適當增加護理人員,多多關注危險性更高的患者,同時夜班人員要打起精神,站好每一班崗[7]。
1.2.2.3 輔助心理干預
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使患者的情感和思想得到有效的控制,減少應激情況發生,降低患者可能造成的風險影響。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多多交流,及時解決患者平時遇到的一些問題,了解患者心里所想,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親切。溝通過程中注意用心傾聽,對患者要表示足夠的尊重,在安撫的同時引導患者改善消極情緒。教給患者自我調節的方式方法,在情緒激動時,通過放松身體等方法,及時舒緩情緒。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合作,共同努力,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與患者談論治療成功的典型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治療過程中,積極跟進,對患者的改善情況要指出來,多多進行鼓勵[8,9]。
1.2.2.4 行為干預
挑選合適的娛樂活動,帶領患者積極參與其中,比如患者間的下棋、健身活動等,豐富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生活,同時也使患者心態更陽光,減少異常情況的發生。在平時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可以結合患者參與的活動進行具體探討,鍛煉患者的語言能力,肯定患者的優點。注意適當觀察幫助患者提高生活技能,養成自行用藥、生活規律的習慣,并給予鼓勵。對患者的不當行為要及時糾正,鼓勵和糾正同步進行,全力協助患者的治療[10]。
患者經過護理后,用BPRS量表與SDSS量表對患者相關數據進行登記評估,并記錄患者危險行為發生的情況。
本次研究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用()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的BPRS、SDSS量表評分,預見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后兩組BpRS和SdSS量表評分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內危險行為發生情況,預見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住院期間兩組患者發生危險行為情況對比
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癥相對嚴重,且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11]。患者的各方面能力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難以融入正常的生活,重者甚至痛不欲生。患者生病后,由于自身的原因,遠離了正常社交,活動減少,內心更加封閉,使病情更加嚴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相當一部分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有發生危險行為的傾向,既影響治療,也對醫護人員和家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12]。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行為的監控,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減少風險因素,控制危險行為的發生。預見性護理其護理理念更加積極主動,強調護理人員要及時跟蹤患者的實際狀態,通過科學的評估分析,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危險行為做出一個合理的預判,降低這方面的安全隱患,保證患者及他人的安全,對患者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治療。
綜合以上,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可以減少患者周邊的不良因素,減少危險行為的發生,對治療有很大幫助,值得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