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山東 青島)
婦科急腹癥屬于一種常見的急腹癥,其病理機制較為復雜,具有起病突然、病情發展速度等特點,多伴有異位妊娠、黃體破裂、前置胎盤等癥狀,以急性盆腔炎、劇烈痛經、卵巢腫瘤蒂扭轉為典型臨床表現,若不及時治療,便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由于不同臨床癥狀治療方式不同,所以臨床診斷難度較大,極易發生誤診概率。超聲診斷具有操作簡單、無創、診斷準確率高、價格實惠等優勢,在急腹癥檢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臨床應用價值較高[1]。基于此,本文對婦產科急腹癥的彩超診斷臨床價值進行回顧性分析。
本次研究共為本院收治的急腹癥患者,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將所有參與本次研究患者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患者年齡值最大為54歲,年齡值最小為20歲,中位年齡35.7歲;疼痛時間最長為22d,最短32min;120例患者中,異位妊娠患者48例,卵巢囊腫扭轉患者7例,急性盆腔炎22例,黃體破裂8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17例,宮頸粘連8例,處女膜閉鎖10例。
首先對患者實施陰道超聲檢查,在患者將尿液排空后利用超聲波進行監測,監測前務必要求患者將外陰部清潔干凈,若患者出現陰道流血現象,則需根據血流量,酌情準備紙巾。監測時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陰道探頭外套上加入含耦合劑的消毒避孕套,并在陰道穹窿部緩慢插入探頭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由于陰道探頭頻率較高,穿透能力有限,無法顯示子宮以及腫塊全面,對超出盆腔的子宮以及盆腔腫塊的檢測范圍有限。所以在檢查過程中多需在此基礎上實施經腹探查方式,以便于診斷信息的完整獲取。若患者存在子宮出血或者處于月經期,則需注重無菌操作,仔細觀察患者子宮、子宮內壁回聲、盆腔內液體游離情況等。在腹部超聲檢查前需做好檢查準備工作,囑咐受檢者在檢查前飲用600-700ml水,保持膀胱充盈,直至有明顯尿意,以起到遮擋盆腔腸管、擴展宮旁臨近組織的作用,并能夠直接反應盆腔內器官和病變情況。隨后使用超聲影像儀檢查患者腹部,獲取超聲圖像,作出超聲診斷。回顧性分析120例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臨床診斷與彩超的效果。
從120例婦科急腹癥超聲結果以及臨床檢查結果對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所有超聲檢查結果的符合率均未超過90%,其中最高的異位妊娠,48例患者中有43例符合的人,符合率為89.58%。最低的黃體破裂,7人中有6例超聲結果與臨床結果一致,所有患者中有105例超聲結果與臨床檢查結果一致。詳情見表1。

表1 超聲檢查結果與臨床檢查情況對比
本次研究中共選擇120例患者,其中有97例患者產生積液,占患者總數的80.83%,不同疾病類型中,超聲檢查出現積液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其中卵巢膿腫扭轉71.42%。詳情如表2所示。

表2 超聲檢查中積液出現情況對比
近年來,隨著臨床發病率的升高,婦科急腹癥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比較常見疾病包括子宮肌瘤、宮頸癌、宮頸糜爛,治療難度較大,會引起劇烈腹痛,臨床診斷難度較大[2-5]。
在超聲診斷中婦科急腹癥呈現的圖像較為相似,誤診概率較大。超聲檢查過程中并充分結合臨床資料,會對診斷結果產生嚴重影響。超聲檢查過程中未充分了解患者血管、周圍器官與病變之間的關系,從而對超聲檢查結果產生影響[6-8]。
在婦科急腹癥中最為明顯和常見的臨床癥狀為急性腹痛,出現這種現象原因主要是由流產或者宮外孕、卵巢囊腫扭轉;急性盆腔炎、黃體破裂、痛經[9-12]。
急腹癥多發于特定區域,極易出現“同病異影”、“異病同影”現象,例如宮外破裂便會因附件區出現盆腹腔積液和混合型包塊,引起漏診和誤診。大量研究表明,彩超診斷能夠為疾病診斷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但是由于受患者病情和影像學技術的限制,漏診和誤診發生率仍舊無法避免。所以為保證臨床診斷準確率,需在獲取彩超圖像后,結合病史等臨床癥狀,綜合分析病情。尤其是針對單純腹痛患者,需仔細詢問患者病情,必要時需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把握患者的整體情況,以提高彩超檢查的準確性。
本次研究表明,超聲檢查中妊娠診斷符合率為87.50%,有5例出現了癥狀不符現象,主要原因是超聲圖像檢查圖像方面相似度較高,且均為急腹癥癥狀,所以在疾病診斷中需分兩步進行鑒別和診斷。
綜上所述,實施超聲檢查具有操作簡單、速度、安全、無痛苦等優勢,疾病診斷準確率高,取得的臨床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