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君
(長春市中心醫院,吉林 長春)
心律失常為臨床常見心臟疾病,以中老年患者為高發人群,患者主要表現為室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為主的心功能異常,多數患者伴有血流動力學病變,起病急促,合并癥較多,嚴重危害老年患者生命安全,開展有效治療對策具有重要課題探討價值[1,2]。近年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增大,人均壽命延長,老年快速型心律失常發病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成為危害人們機體健康主要病理類別之一,受到臨床學者高度關注;因老年患者機體特異性較高,于傳統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開展有效防治措施尤為重要[3]。現研究筆者特針對胺碘酮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性進行探究,引入心理護理干預對策,針對臨床有效性開展如下報道。
觀察對象均為筆者醫院心內科收治快速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共計88例,病例入組時間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模擬電腦抓鬮方式分組,參照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齡61-82歲,年齡均數(68.24±0.82)歲;觀察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60-84歲,年齡均數(68.31±0.85)歲;針對兩組快速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入組資料作統計校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患者予以對癥治療,于入院后開展心電監護,選取1mg/kg普羅帕酮行靜脈推注,觀察藥物使用20min生命體征,若無不良反應,持續推注相同劑量普羅帕酮;1mg/kg利多卡因行靜脈推注,觀察病情,持續推注速度為59μg/kg。觀察組予以胺碘酮聯合心理干預治療;(1)胺碘酮5mg/kg行靜脈滴注,間隔30min監測病情,增加劑量3mg/kg,最后維持10mg/kg劑量;(2)心理干預:臨床藥物治療期間,針對藥物使用注意事項、藥物使用方式、藥物儲存情況、常見不良反應藥物、應對情況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講解,幫助患者及家屬提高對藥物治療重視性,針對老年快速型心律失常病因病機、臨床治療注意事項、臨床最新研究等相關情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講解,幫助患者及家屬科學認知疾病,可有效避免因老年患者認知不全,導致盲目恐懼情緒發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況;于藥物使用之前,客觀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可采用面對面健康宣教或漢密爾頓心理評估列表方式,有效評估患者內心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評估患者治療配合度,借助自身專業知識,給予患者有效心理引導[4];于強化健康教育基礎上,給予患者言語鼓勵及肢體鼓勵,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治療信心,告知臨床新型研究、優秀醫務人員等情況,提高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構建新型的護患關系,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5];考慮疾病治療周期較長,于長時間治療基礎上開展家庭宣教,告知家屬臨床護理需求,重視患者主觀能動性對疾病治療的影響,建議家屬多給予患者情感陪伴,鼓勵患者治療信心,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減少家庭壓力,為患者治療營造一個良好外界環境[6]。
治療后開展心電監護,依據心電監護結果評估有效性,若左房內徑趨于正常、房顫持續時間縮短,心電圖參數正常,則為顯效以上;若左房內徑縮小、房顫持續時間縮短,心電圖參數趨于正常,則為好轉;若不滿足上述指征,則為無效,有效率=(顯效以上+好轉)/44×100%;觀察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主要指標包括胃腸道反應、甲狀腺功能異常、心動過緩。
統計校驗采用SPSS24.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描述,配對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描述,t檢驗,將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標準值。
觀察組有效率97.73%(43/44),參照組有效率77.27%(3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統計
觀察組1例繼發不良反應,參照組6例繼發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統計
老年患者因身體機能降低,機體各臟腑功能呈持續性減退階段,繼發心律失常概率較高;據臨床流行病學分析,心律失常為臨床常見身心性疾病,疾病誘發因素較多,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組織壞死、心理狀況均具有高度關聯性,對臨床治療時效性要求較高,若沒有及時給予科學治療對策,疾病進展,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易導致心功能衰竭、猝死等情況。
老年快速型心律失常誘發因素較多,疾病進展較快,病因病機較為復雜,具有較高病死率,為確保最佳預后有效性,控制疾病進展,給予有效藥物治療對策,緩解心律失常情況,避免心功能衰竭,防止心室重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7,8]。近年隨著藥學不斷研發,可于心律失常治療藥物不斷增多,臨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以β受體阻滯劑、鈉通道阻滯劑為主,有效延長心肌動作電位,阻止心室重構,以恢復正常心律,提高患者心功能。胺碘酮為臨床常用抗心律治療藥物,屬于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非競爭性抑制a和b腎上腺素能抑制作用,減慢竇房、心房及結區傳導性,延長不應期,降低心房、結區及心室的心肌興奮性,抑制快鈉離子內流,降低竇房結自律性,縮小左房內徑、縮短房顫持續時間,擴張冠狀動脈,恢復局部血液灌注;同時,胺碘酮具有較強生物利用率,藥物親和度較高,代謝途徑較多,于體內潴留周期短,可于短時間內快速代謝,穩定血藥濃度,臨床用藥安全性較高[9,10];并考慮老年快速型心律失常與患者心理狀況具有高度關聯性,于傳統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心理護理干預,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對疾病治療的影響,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符合慢性疾病長時間治療需求,為臨床治療增效[11,12]。經總療效比對顯示,觀察組有效率97.73%(43/44),參照組有效率77.27%(3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藥物不良反應統計,觀察組1例繼發不良反應,參照組6例繼發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老年快速型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療,輔以心理干預,利于改善臨床癥狀,控制藥物不良反應,整體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