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偉霞
(平度市第二人民醫院,山東 平度)
子宮肌瘤為臨床上常見的逐漸年輕化的良性腫瘤,多發于30-50歲女性[1]。隨著臨床上治療技術的逐漸提升,子宮肌瘤預后較為理想,但是由于該疾病早期起病隱匿,不易被患者自查發現,入院就診后患者情緒常出現巨大波動,成為該疾病診治與預后的一大影響因素[1-3]。因此,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完善優質的整體護理,在術前、術中、術后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安撫患者情緒,積極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對于患者疾病的治愈有著重要作用[4-6]。本次以此為研究點,就本院收治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樣本統計加以分析。
選取本院收診的6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介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0例。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并予知情同意書簽署。對照組(30例,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30例,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中加入心理干預),對照組女性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5.32±7.54)歲。研究組女性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34.18±8.97)歲。資料滿足均衡原則(P>0.05)。
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基礎上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整體護理,主要內容如下。①入院前:在患者入院時積極主動的幫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并對患者進行全部評估,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及時深入的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并及時進行子宮肌瘤相關的知識科普和注意事項叮囑,緩解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手術的恐懼和擔憂。且術前指導患者高蛋白、高熱量、低脂飲食[7,8]。②術中:進入手術室后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可墊高小腿,盡量使其成水平位置,以利靜脈血液回流。肩部墊海綿墊用肩托固定,防止頭低腳高位時身體下滑。連接監護儀,測量并記錄患者的血壓、心率等[9]。③術后:在手術后持續吸氧2h,術后12h少量流食,24h后病情平穩可拔除導尿管和引流管。宣教日常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飲食,2個月內禁止性生活,提高患者健康保護意識,改善生活方式[10]。
護理滿意度:患者出院時自述滿意度;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在護理前后使用HAMA量表評估患者治療前、治療后心理狀態,評分越高提示患者心理狀態越差,總分為1-100分。
經由SPSS22.0行數據分析,對以(%)表述的計數資料、以()表述的計量資料予以χ2與t檢驗,結果呈現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經對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在抑郁、焦慮心理評分上,研究組整體護理后的評分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分]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激素依賴性腫瘤,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11]。其病因多種,主要影響因素為雌激素過多。臨床癥狀常表現為月經異常、下腹包塊、白帶增多、壓迫癥狀并對生育有一定的影響[12]。患者早期多無覺察且對腫瘤普遍有巨大恐懼心理,且在手術后對于手術切口部分患者耐受性較差,易產生恐懼、焦慮情緒[13]。因此,在臨床診治中于治療的常規基礎上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焦慮心理與不良情緒進行整體護理,對于患者的治療過程及其預后都具有重要作用[14]。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在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針對患者出現的焦慮、不良情緒進行及時、完善的整體護理。在患者入院時與其家屬進行良好深入的溝通,介紹良好預后病例,樹立患者及其家屬治療信心,緩解對手術的焦慮,對患者情緒狀況進行評估,針對患者存在的情緒問題,給予心理疏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指導患者掌握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放松方法,學會放松情緒,減輕心理壓力[15]。術后24h內重點檢測患者傷口情況,并及時處理出現的滲血等情況,并安撫患者,緩解患者恐懼心理,并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進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宣教,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穩定患者的情緒。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對于治療過程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HAMA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整體獲得了更好的診療體驗。
綜上所述,對于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良好的整體護理,有利于緩解患者對于疾病診療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