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巧
(云南省傳染病醫院,云南 昆明)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中比較高發的一類精神障礙性疾病,患此病的病人認知功能存在異常,患者的主要表現為:當患者收到外界信息之后,不能將其有用信息正常轉化為心理活動,主要包括:記憶、語言、視空間等多個方面功能受到損害。而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情況主要和大腦的損害有關系[1]。將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方式用于治療之后,能夠及時檢測患者的大腦狀態,通過收集到的情況給患者進行回饋治療,進而不斷改善大腦功能。本次研究主要是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方式進行探究。
研究資料是本院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收治到的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癥的病例資料,共計65例。分組為: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35例,且兩組患者均采取利培酮治療。對比兩組基礎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
對全部患者均采取培酮治療,同時均實施認知功能鍛煉,主要內容為:(1)記憶鍛煉:讓患者從1一直背到100進行背數訓練,然后慢慢增加難度,給病人朗讀50-100字的短文,讓患者復述,與此同時,讓患者應用聯想法[3],依據圖片等記憶某個場景中的人和事。(2)注意力鍛煉:準備一個移動的物品,然后讓患者觀察,然后經過5min后,讓患者講述移動物品的運動軌跡。(3)計算力訓練:構建一個購物的情境,模擬日常買東西等,以此培養患者的計算能力。(4)執行何解決問題的能力:給患者安排一些任務,在患者完成相應工作的過程中創設一些問題讓患者解決,以此不斷提高患者的解決問題能力與操作能力。(5)失用癥、失認癥訓練:實施感覺刺激、語音刺激等干預措施,提升患者準確辨別物品性質、形狀、顏色等的能力[4]。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實施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對患者實施腦電生物反饋治療主要是選用Infiniti3000A多參數反饋治療儀,對患者腦電波治療主要應用1個腦電電極與2個耳極來記錄。讓患者的注意力集中且肢體完全放松,當患者的腦電功率水平提升的時候,給患者實施正性刺激干預,當腦電功率降低的時候實施負性刺激,每周治療3次,每次治療時間為15min,總療程為2個月[5]。
對比兩組的腦電波情況、簡單視覺空間記憶測驗評分、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評分、炎癥因子水平。
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電波情況[(),Hz]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電波情況[(),Hz]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簡單視覺空間記憶測驗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簡單視覺空間記憶測驗評分比較[(),分]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評分比較[(),分]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精神分裂癥是目前臨床中較為高發的一種精神類疾病,雖然目前致病因素不明,但可以確定的是與此病產生密切相關的因素有:個體心理易感因素、外部社會環境不良因素[6,7],而本次研究中所應用的腦電生物反饋治療[8],測定患者的腦電波,主要內容包括:β波、θ波、SMR波。腦電生物反饋干預方式可以及時了解到患者的大腦狀態,并依據的實際腦電波情況進行反饋并實施治療[9,10]。
總之,將腦電生物反饋治療聯合認知功能訓練方法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