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宿遷市中醫院,江蘇 宿遷)
創傷性骨折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較高,多由交通事故或者高處墜落導致,伴有局部疼痛、肢體功能障礙等典型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針對創傷性骨折,臨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此種治療方式雖能有效治療疾病,但是術后易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不僅會使患者血壓指標和心率指標受到影響,還會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降低患者術后配合度,增加并發癥發生率。所以為促進患者身體的早期康復,臨床主張為患者選擇一種科學的護理方式,通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適度以及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的方式,促進患者病情的轉歸[1]。疼痛護理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服務,以減少其身心不適度,促進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诖?,本文對創傷性骨折患者實施疼痛控制護理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做如下報告。
本次研究共納入104例創傷性骨折患者,于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共有52例,其年齡值最大為69歲,年齡值最小為20歲,平均年齡為(36.47±3.55)歲;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觀察組患者共有52例,其年齡值最大為67歲,年齡值最小為22歲,平均年齡為(36.49±3.66)歲;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術中需向患者講解治療注意事項,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并發癥的防治,予以其針對性的處理措施。觀察組患者予以疼痛控制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成立疼痛控制小組。小組人員由責任護士、骨科醫生和麻醉師擔任。術后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為其制定針對性的疼痛護理計劃,并嚴格按照規范有條不紊的進行,同時向患者說明護理計劃,以取得患者的配合。(2)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為患者營造安靜、干凈、衛生的病房環境,勤給病房開窗通風,定期對病房進行常規消毒,維持病房適宜溫濕度,并在病房內擺放一些綠色植物,去除異味,同時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應盡量集中時間,避免影響患者休息;指導患者養成規律作息,以減少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緩解患者疼痛感。(3)物理鎮痛。護理人員需于術后6h內協助患者做翻身動作,并在切口周圍利用冰袋冷敷,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患者髖腫脹和局部出血,同時將其患肢抬高,定期對肢體進行按摩,按摩期間需避開傷口,動作應盡量輕柔,以起到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緩解麻醉癥狀的作用。(4)松弛訓練。護理人員需協助患者取仰臥位,要求其按照規定程度對全身肌肉展開一定的松弛聯系,具體可讓其閉眼安靜幾分鐘,然后吸氣時讓其逐漸握緊拳頭,吐氣時逐漸放松雙手,以緩解患者前臂、手指和手掌的緊張感,同時利用該方式逐漸放松全身,以起到調節呼吸、緩解疼痛的目的。
觀察兩組患者腫脹程度。若為1級則代表患者腫脹癥狀不明顯;若為2級則代表患者存在輕度腫脹癥狀,傷口處皮膚高于健側皮膚1cm;若為3級則代表患者存在中度重癥,傷口皮膚高于健側皮膚1-3cm;若為4級則代表患者存在重度腫脹,傷口處皮膚高于健側皮膚3cm以上。觀察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若患者疼痛癥狀消失則為1級,若患者存在輕度疼痛癥狀則為2級,若患者存在中度疼痛癥狀,無法忍受,需予以止痛藥止痛,嚴重影響患者睡眠和生活則為3級;若患者存在重度疼痛癥狀,無法忍受,只能服藥止痛藥鎮痛,難以入睡,且出現自主神經紊亂則為4級。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關節功能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疼痛控制護理臨床效果調查數據進行處理,以()的形式表示各項臨床計量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腫脹和疼痛程度,組間數據分別采用t、χ2檢驗;若P<0.05則代表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72h疼痛和腫脹程度明顯較低,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腫脹和疼痛程度對比(n)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明顯好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情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對比()
創傷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的頻發,越來越多的患者患有創傷性骨折疾病,該疾病不僅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產生嚴重不良影響,還會增加患者家庭和社會的壓力[2-4]。目前針對該疾病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具體應用外固定或者內固定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雖能有效治療創傷性骨折,但是會對機體造成嚴重損傷,致使患者術后需要長時間的康復治療,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所以臨床主張采用疼痛控制護理,此護理模式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感,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于促進患者術后身體康復起到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該護理模式還能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減少患者的疼痛記憶,以緩解疼痛感,減輕各器官的代謝負擔;同時該護理模式通過環境護理、物理鎮痛和松弛訓練等干預手段,最大限度的保證患者舒適度[5-8]。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護理滿意度、腫脹、疼痛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見對創傷性骨折術后患者實施疼痛控制護理,不僅能減輕患者疼痛感,促進術后身體功能的恢復,還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維持和諧的護患關系,取得的臨床效果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