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平
(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中醫醫院,湖北 恩施)
突發性耳聾伴耳鳴在耳鼻喉科屬于臨床多發病,該病癥是一種原因不明,且驟然發生的神經性耳聾疾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幾分鐘、幾小時或3d以內聽力突然出現降低,且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堵塞感、眩暈及惡心嘔吐等癥狀,而且多數患者既往并無眩暈反復發作史,從患者發病情況來看,多為單耳發病,極少數患者為雙耳發病[1]。本文探究分析給予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施以綜合性護理干預后,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抽取的136例臨床資料為本院2019 年3月至2020年9月收診的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以每組68例將其均分為對照護理組與探究護理組。所選患者病情均確診,且其中患有精神病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及中耳疾病等所致的突發性耳聾伴耳鳴者均已排除。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見下表1示,即P>0.05,無顯著差異,表明存在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
對照護理組給予患者行臨床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方案,探究護理組給予患者行臨床常規護理聯合綜合性護理模式干預方案。
對照護理組[2]:給予患者講解治療流程;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及合理膳食;教會患者自我管理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
探究護理組:在臨床常規護理模式干預基礎上,再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主要有[3-6]:一是給予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患者入院后,每日為其病房通風、清理;將其室內溫度與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注意病房內環境舒適、安靜。二是給予患者入院后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通過主動溝通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協助其接受醫院各項檢查;患者住院期間,囑咐患者遵照醫囑用藥切不可擅自停藥或增減藥量,同時對患者用藥后反應做好監測;指導患者將枕位抬高,促其回心血量提高,以避免因血瘀而加重其病情。三是給予患者心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據此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通過疏導解惑方式,引導患者正確對待自身疾病;通過關心與安撫,讓患者將心中不良情緒釋放出來;通過組織患者參加相應的集體活動,分散其對疾病的注意力;通過成功案例,增強患者面對治療的信心。四是給予患者營養支持:指導患者多食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低鹽及富含鈣鐵鋅硒各種維生素等微量元素食物,禁食辛辣食物及咖啡等。五是給予患者睡眠護理措施:通常情況下,突發性耳聾患者由于長時間處于耳鳴狀態下,因此極易出現神經衰弱,嚴重影響其睡眠質量。因此,護理人員可在患者睡前,為其播放輕音樂,以30 min為宜,且音量可略高過耳鳴聲,以助患者睡眠。
(1)分析評估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聽力改善情況的影響。主要指標有:臨床治愈、顯效、進步、無效。
(2)分析評估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聽性腦干反應水平的影響。
本次分析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經χ2檢驗,若組間對比結果P<0.05時,則表明差異存在有統計學意義[7]。
患者聽力改善情況對比,見表2示,探究護理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護理組,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聽力改善情況的影響對比[n(%)]
兩組患者聽性腦干反應水平情況對比,見表3示,護理干預前,各指標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聽性腦干反應水平組間I-V波峰期間潛伏期對比,對照護理組均差于探究護理組,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組間聽性腦干反應水平I-Ⅲ與Ⅲ-Ⅴ波峰期間潛伏期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聽性腦干反應水平的影響對比[(),ms]

表3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聽性腦干反應水平的影響對比[(),ms]
以上分析結果表明,患者接受綜合性護理干預后,其聽力改善情況較好。分析結果提示,即[8]:一是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措施,在患者用藥及飲食等方面護理效果明顯,而對患者情緒及療效方面護理效果欠佳,導致患者因不良情緒影響,加重其病情。二是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是針對患者實施的全方面護理干預措施,尤其是針對患者實施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對于從根本上改善臨床癥狀,起到積極助力作用。
綜上所述,給予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施以綜合性護理干預后,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該護理干預方案對于有效改善患者聽力,促進患者腦部血流,提高聽性腦干反應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臨床可以推廣與應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