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濟南市章丘區人民醫院院感科,山東 濟南)
院內感染在住院患者身上經常發生,常見的感染類型包括皮膚組織感染、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手術部位感染以及血液系統感染等,感染原因與醫院感染管理不到位、患者體質較差、不注重個人衛生等具有直接關聯[1]。因此,為了降低醫院住院患者的感染率,必須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強對住院患者的日常護理,針對常見的幾種感染類型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為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負責[2]。本研究對醫院感染管理中實施細節護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以及對感染率的影響展開了分析。
選擇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作為對比研究對象,病例數86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43例,男女比例為20:23,患者年齡為26-67歲,平均(35.15±1.20)歲,住院時間3-8d,平均(4.05±1.12)d。觀察組43例,男女比例為21:22,患者年齡為26-67歲,平均(36.05±1.05)歲,住院時間3-8d,平均(4.10±1.06)d。除上述基本資料以外,兩組患者疾病類型、活動能力、手術情況等一般臨床資料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包括健康宣教、抗感染治療、日常病房清潔與消毒、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細節護理管理模式,首先加強護理人員培訓,針對具體的感染病例查找感染源、護理工作疏忽環節,并改正護理方案,不斷提高護理水平與責任意識。其次,按照細節護理管理模式每天對病房進行2次清潔與消毒,按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周為患者更換1次床單、被罩,污染時隨時更換,按時為患者擦拭身體,尤其是臥床患者長期壓迫部位皮膚,必須保持干燥與清潔,使用護膚品等對皮膚摩擦面以及壓迫點進行潤滑。最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手衛生規范,規范佩戴醫用手套,對使用器具按要求進行消毒或滅菌,注意觀察患者疾病恢復情況,及時發現感染問題并作出處置,減少感染并控制發展。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率,使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滿分100分,得分超過85分為非常滿意,得分60-85分為一般滿意,得到低于60分為不滿意。
對比兩組患者感染率,包括皮膚組織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手術部位感染。
本研究得到的數據全部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使用()形式表達,并進行t檢驗判定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使用數(率)的形式代表,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結果如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n(%)](n=43)
兩組患者感染率對比情況如表2。

表2 兩組感染率比較[n(%)](n=43)
細節護理管理模式作為一種先進的護理理念與方式方法,現已在全國各大醫院臨床護理中廣泛應用,取得了很好的護理效果,將其應用在醫院感染管理中可以對醫院日常的無菌操作、感染預防、并且清潔消毒等工作進行嚴格控制,注重細節的優化與管理,在醫院感染率控制方面具有一定優勢[3,4]。住院患者多數剛剛經歷過重大疾病、手術等,在疾病累及和手術創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患者體質比較差,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較低,本身就屬于易感人群[5]。再加上醫院環境復雜,病原體、細菌、病毒等都比較多,無形中增加了住院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6]。常規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通常只是在抗感染治療、健康宣教以及病區消毒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存在形式化問題,整體的護理管理效果不理想[7]。采取細節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和服務意識,一方面可以化被動為主動,主動發現感染風險以及誘發因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應對,從而有效降低感染率[8-10]。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5.35%,感染率為2.33%,與對照組的81.40%與13.95%相比,優勢明顯,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細節護理管理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醫院感染管理中應用細節護理管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理滿意率,降低感染率[11,12],應該推廣并落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