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亞,劉素蘭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漯河)
呼吸系統疾病是人類高發疾病之一,常年居于疾病發病譜或死亡譜的前幾位。因其受季節、環境、飲食等各方面影響較大,且小兒免疫力及抵抗力較低更易感染。呼吸系統疾病初期表現一般為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如治療或護理不當很可能引發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等。因此,全面、科學的臨床護理措施對于呼吸系統患者的康復治療具有重大意義[1]。本研究選取100例小兒呼吸疾病患者,對其運用常規護理方式以及全程綜合護理,并對所有患兒進行持續跟蹤并統計相關數據。
選取100例于本科進行持續治療的小兒呼吸疾病患者,在征得患兒及家屬的同意后,隨機將病人分為兩個小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年齡平均(4.9±1.2)歲;觀察組平均(4.7±0.9)歲。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藥物治療、霧化治療等過程,且無高危因素存在,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經臨床診斷所有患者均患有呼吸道疾病,符合呼吸科護理標準;(2)患者無肢體及意識障礙,能夠較好地配合治療護理;(3)患者生命體征平穩且無嚴重器官病和免疫系統疾病;(4)患者歷史資料齊全,治療過程中全部征得患兒及家屬的同意,符合倫理標準。
1.3.1 對照組
采取一般護理措施。包括入院常規檢查、應用糖皮質激素、沐舒坦等藥物控制病情[2],結合霧化、氧療等治療措施,定期進行體溫檢測等。
1.3.2 觀察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取小兒呼吸系統患者全程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3.2.1 鼻腔護理
鼻腔是我們進行呼吸的一個重要器官,不僅要進行呼吸,而且還承擔著清除微生物等功能,鼻腔不干凈會有很大可能引起呼吸系統的感染,最主要的癥狀就是流鼻涕、夜晚鼻塞導致無法入睡。因此,可以使用海鹽水或專業清洗液對患兒鼻腔進行清理[3]。
1.3.2.2 霧化護理
藥物給予劑量應循序漸進的原則,實時觀察患兒狀態,霧化時指導患兒以“口吸鼻呼”方式深吸氣,治療后輔助患兒進行洗漱等[4]。
1.3.2.3 情緒護理
抵觸、不安等負面情緒會大大影響小兒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對于進行輸液、給藥及其他侵入性治療措施前,要觀察患兒是否出現疼痛不適、恐懼等情緒,及時進行家屬安撫,或播放動畫片、兒童書籍等使其情緒穩定配合治療[5]。
1.3.2.4 環境及飲食調整
保證室內開窗通風,每天2次,每次半小時以上,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應避免對流風直接吹在小兒身上;衣著保暖防止感冒;多食用清淡營養、潤肺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證充足維生素及水分,但慎吃海鮮、牛奶等易致敏食物。切記不能進食辣椒、咖喱、煎炸食品等辛辣油膩及寒涼食物,叮囑家長堅決戒煙。
1.3.2.5 保持空氣濕度
冬天喉嚨及鼻腔一定要保持健康,如果空氣干燥就容易造成傷害。除了勤戴口罩還有就是在家噴酒精、水、白醋等,其中酒精和白醋主要起到消毒作用。據了解空氣濕度在60%最舒適,因此家庭需要常備加壓自動噴壺等裝置,最好結合濕度計使用。
1.3.2.6 接種疫苗
肺炎是呼吸道感染里最“要命”的一種,接種疫苗是抵御肺炎的最有效手段。肺炎疫苗目前在我國屬于二類自費疫苗,可覆蓋80%左右的致病血清型,也就是說,接種疫苗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肺炎的發生率,降低呼吸道疾病并發癥發生率。
1.3.2.7 預防交叉感染
感冒流行時,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家里有人患感冒時,不要與孩子接觸。可用食醋熏蒸法進行居家消毒[6]。
(1)臨床療效:顯效:患兒臨床癥狀消失,影像學及實驗室指標均恢復正常,可允許出院;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指標顯著改善,體溫恢復正常;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未改善,臨床檢查指標都未達到標準,體溫也持續異常。(2)治療時間:指患者從入院開始,分別到體溫正常、氧療結束、出院的時間。(3)護理滿意度:指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治療方式及護理技術、護理態度等方面的滿意程度,以100分為滿分。
使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治療時間記為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并進行t檢驗,治療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記為計數資料,使用(%)表示,進行χ2檢驗,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使用P<0.05表示。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兒中有5例治療效果不佳,總有效例數45例,占比90.00%;觀察組患兒中38例治療效果明顯,11例有一定治療效果,1例治療效果不佳,總有效例數49例,占比98.00%,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較好(χ2=10.70,P=0.00),具體的效果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治療方式、護理技術及護理態度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對治療方式、護理技術及護理態度滿意度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對治療方式、護理技術及護理態度滿意度評分比較()
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病程長、臨床癥狀明顯等特征,而小兒患者在自我管理、情緒控制、言語表達等方面均不及成人患者,因此需要格外加強護理。目前院方對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主要集中體現在正確評估患兒、營養及心理支持、正確給藥、氧療及霧化護理、改善生活環境及方式、運動康復訓練等,以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改善呼吸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為主要目的[7,8]。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得出,對于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運用全程綜合護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療效果和效率,使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效果較為滿意,利于患者康復,因而該護理理念具有一定研究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