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叢,蔡玉萍,王迎春,朱文波,董鳳蘭,王迪,周藝藝,亓雪燕,程佳彤
(解放軍第960醫院,山東 淄博)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當今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較大的改善,再加之物流交通的快速發展,人們每日餐桌中的食物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從而推動飲食結構發生巨大轉變。但從另一方面而言,由于很多人在飲食上無節制,導致各種代謝性疾病發生,且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即是其中疾病之一[1]。該疾病在臨床屬于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特征為血糖代謝異常,若患者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況,則極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安全,且目前尚無法治愈,僅以血糖水平控制,來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2]。本文觀察分析給予糖尿病患者施以臨床飲食指導與健康教育干預,對其臨床病癥護理效果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抽取的臨床資料92例為本院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間收診的糖尿病患者,以每組46例將其均分為參照護理組與觀察護理組。所選患者均已確診,且均符合國家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精神疾病者及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均已排除。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見下表1示,即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存在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
參照護理組患者僅接受臨床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方案,觀察護理組患者則接受臨床常規護理聯合飲食指導與健康教育干預方案。主要護理措施[3-6]:一是給予患者飲食指導:針對患者具體病情,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給予患者定期組織健康知識講座,向其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常見并發癥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指導其合理且均衡飲食;囑咐患者科學飲食,即多食用低脂肪、低熱量的食物,少食多餐,同時為預防低血糖的出現,可以隨身攜帶糖塊。二是給予患者運動治療:囑咐患者要進行適度運動,每周至少需進行3-5次有氧運動;指導患者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科學合理地選擇相應運動方式。三是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囑咐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且不可擅自更改服用時間與劑量;護理人員需嚴密觀察患者服用藥物后的反應,一旦了出現異常,需及時告知醫生,采取應對措施。四是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導: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通過耐心傾聽與詢問了解患者焦慮原因,以安撫與疏解等方法,給予患者以理解和關愛,使其情緒穩定;通過引導患者將心中負面情緒宣泄出來,并借此告知其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性,向其介紹成功病例,以增強其治療信心,提高其臨床治療配合度;針對個別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問題,需明確告知患者盡管糖尿病無法根治,但通過藥物控制、適當飲食控制及運動鍛煉,可使其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同時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主要指標: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
本次分析中,所涉及觀察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經t和χ2檢驗組間各指標對比結果,若P>0.05時,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若P<0.05時,則表明存在統計學差異[8]。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見下表2所示,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各指標對比經t檢驗P>0.05,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參照護理組改善情況明顯差于探討護理組,且經t檢驗,組間各指標對比結果P<0.05,表明存在統計學差異。
表2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

表2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
以上分析可知,糖尿病患者而言,目前雖無法根治,但日常血糖控制至關重要,因此,需要針對影響血糖指標升高的因素入手進行干預,以確保患者血糖指標得以有效控制[9]。
本次分析結果表明,較于接受臨床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方案,患者在接受臨床常規護理聯合飲食指導與健康教育干預方案后,其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護理干預前,得到明顯改善。分析結果提示,即[10,11]:一是良好的飲食指導干預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關鍵因素,也是患者患病后,其生活質量得以改善的根本保證。二是健康教育干預利于患者充分知曉糖尿病相關知識,從而增強患者自我護理意識,更好的遵醫囑服用藥物,科學合理進食。三是在護理干預過程中,再配以心理護理干預、用藥指導及運動指導等護理措施,更利于減少對患者的刺激,消除其心理負面情緒,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患者施以臨床飲食指導與健康教育干預,獲得良好的臨床護理效果,較于臨床常規護理干預,該護理模式療效確切,更利于患者臨床血糖指標得以改善,其血糖得以有效控制,臨床可以積極推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