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醫院,湖北 浠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中發病率較高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氣流受限是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征。該疾病的病程持續進展,反復發作,一些患者還會出現急性加重情況,使得患者的肺功能逐漸受損[1-3]。該疾病的發病年齡具有一定的特點,其中中老年人的發病率較高。身體機能退化、長期吸煙、呼吸道感染、空氣污染、吸入粉塵等,都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生的常見風險因素。目前尚無徹底根治該疾病的有效方法,及早診斷,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疾病控制,對于改善預后,延緩病程進展具有重要作用[4]。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在此類患者中采取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治療的臨床效果。
將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作為研究時間范圍,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實施如下分組:
對照組:共有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總人數為20例,女性患者人數共為12例,統計年齡水平,最大75歲,最小50歲,平均為(63.57±4.68)歲;統計病程,最長11年,最短1年,均值為(6.08±1.15)年。
研究組:患者共計32例,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人數分別有19例、13例,對該組年齡情況實施統計,最大年齡的患者76歲,最小的為52歲,平均為(63.86±4.93)歲;統計病程情況,介于1-12年,均值為(6.13±1.06)年。
對兩組患者入院時的各項一般資料實施統計分析,均顯示P>0.05,具有良好的對比價值。患者和家屬均對治療方案簽署同意書,且將存在治療藥物禁忌證、病情穩定期、嚴重肝腎功能障礙、1個月內接受過其他系統治療的患者排除。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相關檢查,明確病情,之后均給予常規性治療,內容如下:給患者進行持續低流量吸氧,結合患者的感染情況分別給予不同用藥方案,如果感染程度較輕,可以靜脈滴注頭孢西丁,對于感染程度嚴重的患者,給予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另外可以給患者口服化痰藥物。除了以上治療之外,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還分別接受以下治療:(1)對照組:該組患者使用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治療。特布他林(生產廠商:Astra Zencea AB,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140108,規格:2mL:5mg×20支)每次用量為1.25mg,每天給藥2次,患者連續接受2周的治療。(2)研究組:該組患者除了對照組治療用藥之外,在霧化吸入治療藥物中加入布地奈德(生產廠商:Astra Zencea Pty Ltd,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40474規格:2ml:1mg×5支),每次用藥量為1mg,用藥頻率和治療時間與對照組相同。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各種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情況進行統計對比。具體的療效評定標準如下:(1)顯效:患者的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哮鳴音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是得到明顯改善;(2)有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未達到顯效標準;(3)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不顯著或是出現加重傾向。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軟件,其中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統計,發現研究組患者的顯效+有效患者人數共計30例,占總人數的93.75%,這一水平明顯比對照組的25例、78.13%更高。兩組以上數據對比,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對他們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進行統計,發現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癥狀在治療后均得到更快緩解,組間對比,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d]

表2 兩組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且比較嚴重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時對疾病進行治療,還可能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等,使患者的勞動能力、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5,6]。同時,該疾病也會使患者家庭的負擔明顯增加。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療法為給予氧療、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等,以靜脈給藥方式為主。但是以上常規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近年來,霧化吸入療法得到廣泛使用,此類治療方法能夠讓藥物直達病灶,一方面可以減少用藥量,提升藥物利用率,同時也能夠減少藥物不良反應[7,8]。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都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常用藥物,前者為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質激素,后者為具有支氣管擴張作用的β2-受體激動劑[9]。本研究將以上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對患者實施霧化吸入治療,使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有效改善,獲得了比較顯著的治療效果。
綜上,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治療慢阻肺患者的療效明顯,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