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珍,黃平家,黎美香
(連州市人民醫院,廣東 連州)
本文將通過對2017-2020年本院上報的106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嚴重ADR發生的規律及特點,為醫師安全、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2017年至2020年在本院就診患者發生的所有嚴重ADR。
通過廣東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平臺搜索本院2017年至2020年上報的全部合格嚴重ADR報表。
應用WPS表格和SPSS 25.0軟件,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發生嚴重ADR的患者性別、年齡,給藥途徑、ADR發生時間、聯合用藥、藥物種類、涉及系統等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
106例患者中,發生嚴重ADR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1.08,見表1。106例嚴重ADR中,51例(48.11%)為聯合用藥。給藥途徑主要為靜脈滴注56例(52.83%)、口服36例(33.96%)、靜脈滴注+口服7例(6.60%)、靜脈注射5例(4.72%)、肌注1例(0.94%)、皮下注射1例(0.94%)。大部分患者用藥后1d內出現ADR,占比54.72%(58/106),見表2。所有中成藥注射劑的嚴重ADR在1h內發生。經停藥與對癥處理后,48例(45.28%)ADR治愈,58例(54.72%)ADR癥狀好轉。

表1 患者性別、年齡分布

表2 患者用藥后出現AdR的時間
引起嚴重ADR最多的藥物種類是抗菌藥物44例(41.51%),其次為抗結核病藥11例(10.38%)、中成藥注射劑9例(8.49%)、心血管系統和解熱鎮痛抗炎藥均各5例(4.72%)、消化系統藥物4例(3.77%)、抗甲狀腺藥和抑制尿酸生成藥各3例(2.83%),降糖藥、其他全身用止血藥、粘液溶解藥、血液代用品和血漿蛋白成分均各2例(1.89%),產生滲透性利尿的溶液、膽酸制劑、抗精神病藥、抗腫瘤治療用解毒藥、腦循環與促智藥、前列腺素類、生長抑素及類似物、糖皮質激素類、維生素類、胃腸外營養液、血液系統、口服中成藥均各1例(0.94%)。
44例中發生嚴重ADR排名前3位的抗菌藥物種類依次是β-內酰胺類17例(38.64%)、喹諾酮類14例(31.82%)、其他類[硝呋太爾8例(18.18%)]、碳青霉烯類3例(6.82%)、氨基糖苷類與四環素類各1例(2.27%)。
排名前4位的藥品是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9.17%)、硝呋太爾片(7.50%)、利福平膠囊(4.17%)和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4.17%)。
106例嚴重ADR主要造成皮膚及其附件損害38例(35.85%),其次為全身性損害30例(28.30%)、消化系統損害18例(16.98%)、血液系統6例(5.66%)、呼吸系統4例(3.77%)、精神與行為障礙3例(2.83%)、神經系統2例(1.89%),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凝血系統、其他局部損害、循環系統均各1例(0.94%)。
ADR排名前三種類主要涉及系統與臨床表現,見表3。

表3 AdR排名前三種類主要涉及系統與臨床表現
本研究表明,老年人發生嚴重ADR的概率更高。因此,醫務人員應根據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特點和自身疾病狀態選擇適宜的藥物品種和劑量,同時加強對老年患者的用藥監護,以進一步保障老年患者用藥安全與療效[1]。
分析本研究結果,醫務人員在給藥的第1d,尤其是給藥后1h內密切監測患者的用藥反應,可及時發現大部分出現的ADR,以便及時做出有效的處理,降低藥物對機體的損害。
3.3.1 抗菌藥物
結果顯示,抗菌藥物是發生嚴重ADR最多的藥物種類。而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硝呋太爾片和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是發生嚴重ADR例數較多的抗菌藥物品種。
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是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反應最常見。而左氧氟沙星屬喹諾酮類藥物,此類藥物嚴重ADR包括神志改變、結晶尿、肝功能損害等。本院上報的8例疑似硝呋太爾片致嚴重ADR均表現為大面積皮疹、急性蕁麻疹,據報道[2-4],使用硝呋太爾后發生蕁麻疹的潛伏期較長(4-13d)。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始使用硝呋太爾片至發生皮疹的時間為3-20d,全部為聯合用藥。經治療后治愈或好轉。
3.3.2 抗結核藥物
本研究發生嚴重ADR的抗結核藥物包括利福平膠囊、吡嗪酰胺片等,多為聯合用藥。抗結核藥物主要造成肝功能損害、皮疹等不良反應,以肝功能損害最多見[5,6]。
3.3.3 中成藥注射劑
中成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其自身因素有關:中藥注射劑中含有多種蛋白質、淀粉等致敏成分[7,8]。醫師應重視中成藥注射劑的ADR,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用藥,避免禁忌用藥和非必要聯合用藥。
嚴重ADR的發生與患者年齡、藥物種類、給藥途徑等多種因素相關,一旦發生可能造成嚴重后果。醫務人員應重視ADR的監測,加強對藥物不良反應知識的學習培訓,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障用藥安全。